0  200103  200111  200117  200121  200127  200129  200133  200139  200141  200147  200153  200157  200159  200163  200169  200171  200177  200181  200183  200187  200189  200193  200195  200197  200198  200199  200201  200202  200203  200205  200207  200211  200213  200217  200219  200223  200229  200231  200237  200241  200243  200247  200253  200259  200261  200267  200271  200273  200279  200283  200289  200297  447090 

3、学生分析:让学生动手制作,他们将兴趣盎然,教师要做好指导与调控。

教学过程:

观看大屏幕:

师:屏幕中涉及到了我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工具,是什么?

生:放大镜。

师:它的学名叫--凸透镜。凸透镜在生活中还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板书:生活中的透镜。(字非常小)

生议论:字太小了,看不清楚。

师:想个办法看见。

生纷纷用手中的放大镜观察黑板上的字。

师:看清了吗?

生:没有,反而更小了。

师:难道他不是放大镜?那我们用它来看看书上的字。

生:放大了。

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放大镜看事物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

生:距离所看事物的远近不同。

师:好。那我们再用放大镜观察一下老师,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老师是倒着的,缩小的。

师:这个放大镜还挺神奇呀!一会能将文字放大,一会能将老师缩小,还给倒过来了。凸透镜还能将事物“变”成什么样?就让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我们通过凸透镜所看到的事物是实际的事物本身吗?

生:不是。是折射成的像。

师: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现在我们就用凸透镜观察一下烛炎的成像情况。注意实验前老师给同学们一点要求与提示,请看大屏幕。

学生实验。

师:停止手中的试验,但不要熄灭蜡烛。

师:哪种情况在光屏上承接不到蜡烛的像?

生:第一种情况,也就是蜡烛距离透镜很近时。

师:烛炎离凸透镜很近时不成像吗?

生:……

师:放下光屏,眼睛正对着透镜看蜡烛。看到了什么?

生:蜡烛被放大了。

师:被放大的像的特点?

生:放大的、正立的、虚像(光屏承接不到)。

师:生活中我们就是利用这种方式来观察微小事物的,我们叫它放大镜。放大镜不一定都是我们手中的这种,我们身边就随处可见。大家可以利用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看看自己手指。

现在我们利用放大镜看书中的字,注意老师要求放大镜紧贴书本上的字,在慢慢远离书本。你有什么发现?

生:字越来越大,突然变小了。

师:凸透镜要想起到放大镜的作用,对物距有什么要求?

生:物距小。

师:随着物距的增大,凸透镜的成像情况发生了变化。回忆我们刚才的实验现象,在光屏上你看到了几种成像情况?

生:成倒立的、缩小的像。

师:大屏幕中哪种情况?

生:第三种。

师:物距较远。

师:还有吗?

生:倒立的、放大的像;第二种情况;物距较近。

师:这两种情况像都能被光屏承接,所以是实像。

师:非常好,同学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很强。其他小组的同学都得观察到这些现象了吗?实验中有没有什么问题?

生:……

师:马上十一长假了,同学们在十一期间要去哪里玩?

生:……

师:一定要把那里的美丽风景带回来给大家欣赏一下,你想用什么方式?

生:照相机。

师:知道照相机的镜头用什么做的。

生:凸透镜。

师:它是利用凸透镜成什么样的像?

生:……

师:我们一起动手来做一个简单的照相机。一起体会一下照相机的成像情况。首先想一想照相机必备的元件有哪些。

生:镜头、底片……

师:现在我们就以手边的凸透镜作为镜头,塑料膜做底片。

教师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师:老师也作了一个,现在我们用它来一起观察一下大屏幕中的我们在底片上呈现了什么样的像。

生:倒立的、缩小的像。

师:现在我们来目测一下物距与像距的大小关系。

生:物距大,像距小。

师:照相机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拍照的,此时要求物体离镜头较远。

师:老师这里有一台照相机,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他的主要元件及其功能。

实物展示。

师:老师很喜欢摄影,这里有一张我拍的照片,现在我想让全班同学都能看得见,谁能帮我想个办法?

生:用投影仪。

师:投影仪怎么就能把照片放大,它的秘密武器是什么?

生:凸透镜。

师:不要忘了凸透镜不但能把事物缩小,还能把事物放大。

师:小学时,老师就经常用投影仪把小的卡片放大给我们看。其实最早的投影仪叫幻灯机,我们先来了解下它的工作原理。

师:幻灯片通过幻灯机的镜头成的是倒立的放大的像,但每次都要把幻灯片插到机器里面,很麻烦,于是就出现了投影仪。满足全班同学看清楚的要求,老师把幻灯片放给大家看。注意,老师将小男孩的头正对这同学们,观察一下棚上的像。

生:放大了,倒过来了。

师:目测一下物距与像距的大小关系。

生:物距小,像距大。

师:投影仪就是利用凸透镜成放大的倒立的实像;投影片离镜头较近。

师:注意投影片中小提琴在你们的右手边,像中呢?

生:现在在左手边。像不但倒立,还左右相反。

师:我们看头上的投影片累不累?

生:累。

师:这样呢?(安上平面镜)

生:不累啦。

师:平面镜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提示:平面镜有两个作用:成像,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生: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师:凸透镜在生活中还有着广泛的应用,知道的请说说。老师通过查找资料,搜集了一些。

拓展--生活中应用到透镜的地方

仪表盘
 
老花镜
 
      

手机照相
 
    

视频镜头
 
       

显微镜
 
摄像机
 
  

望远镜
 
      

 

小结:[板书]

 

 放大镜--放大、正立、虚像--物距很近

     照相机--缩小、倒立、实像--物距很远

     投影仪--放大、倒立、实像--物距较近

 

 

练习:

试题详情

2、教材分析:教材中主要介绍了凸透镜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中起到的作用。简单的观察和讲解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由于真实的照相机不能拆开,所以课本中增设了动手自制模拟照相机的环节锁住了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照相机模型。

试题详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l    通过模型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l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l    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  几种常见透镜成像特点。

教学难点  自制照相机模型。

教学手段  照相机模型、凸透镜、纸筒、半透明薄膜、投影仪、放大镜、蜡烛、火柴、光瓶、课件。

教前分析  1、课标分析:这一节介绍生活中常用的透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做准备。

试题详情

2、过程与方法

l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l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试题详情

6.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右图,其正面呈圆弧形,这样就可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水银柱,以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____,使我们能看到水银柱放大后的____像.

试题详情

5.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像

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像

C.投影仪成倒立缩小的像

D.幻灯机成正立缩小的像

试题详情

4.关于放大镜,如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大镜就是凸透镜

B.用放大镜可得到物体倒立的像

C.物体放在任何位置都可以得到放大的像

D.只有把物体放在凸透镜焦点以内,才能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试题详情

3.幻灯机的幻灯片要____在____透镜的后面比焦点略远些的地方,这时银幕上的像的性质是____、____的像.

试题详情

2.放幻灯时,银幕上出现了一面旗,它的形状如图中的A相似,则幻灯机上的旗应是  图中 

试题详情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镜,被拍摄的物体应在距镜头____的位置.在相当于____的胶片上得到____的____的____的像.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