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0123  200131  200137  200141  200147  200149  200153  200159  200161  200167  200173  200177  200179  200183  200189  200191  200197  200201  200203  200207  200209  200213  200215  200217  200218  200219  200221  200222  200223  200225  200227  200231  200233  200237  200239  200243  200249  200251  200257  200261  200263  200267  200273  200279  200281  200287  200291  200293  200299  200303  200309  200317  447090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简单的电路连接,观察实验现象,从现象中总结归纳出规律。

 ·尝试用符号表示电路中的元件,绘制简单的电路图。

试题详情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电流,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通过动手实验,认识短路、断路、通路,知道电路的组成;能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从电路的组成认识开关的作用;能画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

 ·结合电路的实际连接,学会按实物电路连接图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试题详情

   初中学生对事物的认识,都会有一个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过程。学生通过连接实际的简单电路,认识到正确地画电路图,为今后的电学学习打好良好的基础。

试题详情

本课十分强调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来激发学习兴趣,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探究氛围。本节课的设计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入手,引导学生连接一个最基本的电路。而后慢慢地让学生认识简单的电路,连接简单的电路,绘画简单的电路图,为今后的电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试题详情

5.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电源正极→用电器→负极”.

试题详情

4.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

试题详情

3.会连接简单电路.

试题详情

2.有电源,并且电路闭合时才有电流.

试题详情

1.电路是由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组成的.

试题详情

2.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路中形成电流的条件,从而得出电路的基本组成.

●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连接电路过程中,认真观察和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类比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干电池、小灯泡、导线若干、开关、小电动机、音乐门铃、半导体二极管、发光二极管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引入课题
 
 
视频引入
设问讨论
播放视频
问题:(1)世界上如果没有了电,会是什么样子?
(2)你想知道有关电的哪方面的知识?
 
 
展开联想,积极讨论回答问题。
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电学知识。
 
 
创设情景引起注意,激发学习动机,扩展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
电流和电路
 
 
 
   学生自主探究和讨论
 
 
 
 
提示实验警钟。
巡回指导学生实验。
一次动手连接电路使小灯泡发光,小门铃发声,小电机转起来。
讨论探究:为什么小灯泡会发光,小门铃会发声,小电机会转。
 
  让学生在动手实验过程中发现用导线将电池、开关、用电器连接起来,有了“电”的流淌路径,从而产生电路的概念。
  Flash动画演示猜想
 
演示、点拨学生思路
观看、讨论、猜想.了解电路是如何形成的。
 利用现代化手段使抽象变为形象。
电流的方向
 
 
   播映动画演示实验启发
 问题:水流有方向,马路上的人流有方向,电流有没有方向?
 动画演示实验介绍。介绍半导体、二极管和发光二极管。
 
 
   看,想,发表各自的见解。
 
电路图
 
 
 
设问启发
问题:请大家想一个法子,把你连接的电路记录下来,回去告诉爸爸妈妈,看谁想的办法最简单,最明白,最能说明问题。出示电脑幻灯片,电路实物图。巡回指导。
 
观察电路。
讨论探究。
观察符号图例。
画出电路图
 
 
   了解到实际连接电路前应该先画出设计电路图。
想想议议
(电脑投影)观察有问题的电路
 幻灯片展示问题,提出只移动一根导线将电路改正的要求。
通过观察找出问题所在。设计纠正方案。动手画出正确的电路图。
 
   培养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