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62005  262013  262019  262023  262029  262031  262035  262041  262043  262049  262055  262059  262061  262065  262071  262073  262079  262083  262085  262089  262091  262095  262097  262099  262100  262101  262103  262104  262105  262107  262109  262113  262115  262119  262121  262125  262131  262133  262139  262143  262145  262149  262155  262161  262163  262169  262173  262175  262181  262185  262191  262199  447090 

2.     (海淀·文·题4)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且满足,则数列的公差是(   )

A.     B.      C.     D.

[解析]       C;

,因此

试题详情

1.     (西城·理·题3)(西城·文·题3)

设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则等于(   )

A.10    B.12    C.15     D.30

[解析]       C;

,于是

试题详情

21. (江苏省高淳中学2010届高三上学期调研)下表是某食品包装上的说明,表中列出了部分配料。

品 名
浓缩菠萝汁
配 料
① 浓缩菠萝汁 ② 蔗糖 ③ 柠檬黄 ④ 山梨酸钾 ⑤水
果汁含量
≥80%
生产日期
标于包装封口处

  (1)配料中,属于着色剂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防腐剂的是 ,属于调味剂的是 

  (2)从上表中可以分析得知,该食品主要提供                等三种营养素。

答案(1) ③    ………………………………………………………………1分

         ④   …………………………………………………………………1分

         ②   …………………………………………………………………1分

        (2)水、糖类、维生素  ………………………………………………1分

试题详情

20. 已知:乙酸乙酯(CH3COOCH2CH3)熔 点 -83.6℃ 沸点:77.2℃ 溶解性难溶于水,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密度小于水。乙酸:熔点为16.6℃,沸点为117.9℃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及其他有机溶剂。乙醇:沸点:78.5℃.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CH3COOCH2CH3 + H2O   CH3COOH + CH3CH2OH

实验目的:验证不同条件下,乙酸乙酯(CH3COOCH2CH3)的水解程度。

实验步骤: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中分别加入NaOH溶液、蒸馏水、稀硫酸,在相同条件下(同温度、同用量、同时进行)。

实验现象与结论:甲想通过观察油层的消失时间来判断不同条件下乙酸乙酯的水解程度; 乙想通过测定乙酸的浓度或含量来判断不同条件下乙酸乙酯的水解程度;

    丙想通过.............。

根据上述回答下列问题:

Ⅰ(1)甲同学为何可以通过观察油层的消失时间来达到实验目的:             

(2)你认为乙同学能否通过比较水解后溶液的pH变化来说明其不同条件下的水解程度的大小?      (填“能”或否”)理由是:        

(3)你认为丙同学可以通过          来判断不同条件下乙酸乙酯的水解程度。

Ⅱ.(6分)必修二有一演示实验:将约20gBa(OH)2·8H2O晶体研细后与约10gNH4Cl晶体一起放入烧杯中,并将烧杯放在滴有几滴水的玻璃片或小木板上,用玻璃棒快速搅拌,片刻。

(1)试着用手拿起烧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

(2)某同学在炎热的暑假,用同样的方法做此实验,你认为能否观察到上述实验现象?

     (填“是”或“否”。若否,则应如何改进实验并说明现象               

             若能,则此空不填。

答案Ⅰ(1)乙酸乙酯不溶于水,通过乙酸乙酯的油层厚度来确定乙酸乙酯的水解程度(2分)(2)否 (1分),因为在氢氧化钠、稀硫酸,本身影响pH,不能说明水解后醋酸的含量多少所以否(合理也给分)(2分)。

(3)测定乙醇的浓度或含量(2分)

(6分)Ⅱ(1)烧杯粘在玻璃片或小木板上(2 分)   吸热  (1分)

(2)否 (1分)  将水换为冰醋酸观察到烧杯粘在大板上的现象;加大试剂用量可以观察到相应的现象;(其它合理均可给分)2分)

试题详情

19.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10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蛋白质是一类复杂的含氮化合物,每种蛋白质都有其恒定的含氮量,食品中蛋白质的含量测定常用凯氏定氮法。其测定原理是:

Ⅰ.蛋白质中的氮(用氨基表示)在强热和CuSO4、浓H2SO4 作用下,生成一种无机含氮化合物,反应式为: 2(-NH2)+H2SO4+2H+         

 Ⅱ.该无机化合物在凯氏定氮器中与碱作用,通过蒸馏释放出NH3,收集于H3BO3 溶液中,生成(NH4)2B4O7

Ⅲ.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盐酸消耗的量计算出氮的含量,然后乘以相应的换算系数,即得蛋白质的含量。

(1)上述原理第Ⅰ步生成的无机含氮化合物化学式为­          

(2)上述原理第Ⅱ步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NH4)2SO4   

(2)NH4++OH- ===NH3↑+H2O  2NH3+4H3BO3=2NH4++B4O72-+5H2O

试题详情

18.(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0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属于酯类的是

A.猪油      B.菜籽油       C.花生油     D.汽油

答案 ABC

试题详情

17.(湖南省株洲二中2010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有机物的天然提取和人工合成往往得到的是混合物,假设给你一种这样的有机混合物让你研究,一般要采取的几个步骤是                   

   A.分离、提纯→确定化学式→确定实验式→确定结构式

   B.分离、提纯→确定实验式→确定化学式→确定结构式

   C.分离、提纯→确定结构式→确定实验式→确定化学式

  D.确定化学式→确定实验式→确定结构式→分离、提纯

答案 B

试题详情

16. (河南省方城五高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食用下列食品通常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是              (   )

   A.用甲醛溶液浸泡的海鲜     B. 用工业食盐腌制的泡菜

   C. 用工业酒精配制的白酒     D. 牛奶经发酵后得到的酸奶

答案 D

试题详情

15.(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0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下列物质属于热固性塑料的是

   A.圆珠笔杆    B.塑料包装袋      C.塑料钮扣    D.炒锅手柄

答案 ACD

试题详情

14. (江苏省高淳中学2010届高三上学期调研)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A.塑料     B.蛋白质    C.合成纤维    D.合成橡胶

答案 B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