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61974  261982  261988  261992  261998  262000  262004  262010  262012  262018  262024  262028  262030  262034  262040  262042  262048  262052  262054  262058  262060  262064  262066  262068  262069  262070  262072  262073  262074  262076  262078  262082  262084  262088  262090  262094  262100  262102  262108  262112  262114  262118  262124  262130  262132  262138  262142  262144  262150  262154  262160  262168  447090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包括“通”和“顺”两个层面的要求。通,指文句表达要合乎规范,合手含乎所写的内容,不出现明显的语病;顺,指句子连贯,符合所写事物的自然流程,符合一般的思维规律。用词不当,造句不规范,文句之间不贯通,是若干语言基本功不过关的考生的通病。对这些同学来说,最应努力的是把每一句话要表达的意思说清楚,顺着一定的思路说需要说的话,不要“东一概头西一棒”。

   “结构完整”,从历年高考来看,绝大多数考生是不存在问题的,除非有的人不能完卷。在结构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全文思路不清晰,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明确。这是应当注意的。所谓“内在联系”是指各段落之间内容上的联系。是并列.承接,还是递进?写作前都应有一个明确的考虑。

试题详情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内容充实”,指文章的材料翔实.具体,能为“中心明确”服务。内容不充实,只有干巴巴的几条筋,没有鲜活.丰满的血肉,写记叙文形象不具体,没有意境,写议论文空喊口号或堆砌事实论据。这样的文章自然不能算较好的文章。

   “中心明确”是指文章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来写人叙事或议论,否则就会散乱而不知所云。现在一般考生易犯的毛病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这样的文章没有明显的写作意图,没有明确的写作目标,自然不可能成为好文章。

   “内容充实,中心明确”,是高考评分的又一把重要尺子,在这一点上达不到基本要求,也就是文章内容不合要求,得分只能比较低。

试题详情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是文章的生命。它旗帜鲜明地反对虚假的.造作的.苍白的乃至庸俗.颓废的文章。所谓“真挚”,就是真诚恳切。它是作者发自内心的对人对事的情感态度。无论写人.叙事.描景.还是说理,都应渗入作者或爱或憎,或喜或忧.或褒或贬的真挚感情。人们说,写作是生命的运动。感情虚假的文章,给人的只能是虚假,而不可能动人。有一名考生定《外婆的选择》,写外婆身患癌症,拒绝治疗,其理由有两条:一是外婆一生都爱美,如果化疗.放疗.头发.眉毛都掉光了,“死后孩子们梦见我,还不吓得半死”;二是子女的经济都不宽裕,“把仅有的一点钱留给孩子们作教育费用吧”。看了这样的文章,即便是铁石心肠,也会潜然泪下,也会对这位外婆肃然起敬。这便是感情真挚的力量,这是那些胡编乱造的文字不可比拟的。

   虽然有的考试题目可以写“故事新编”之类,即便是这样的文章也写出真情实感。

   “思想健康”,是指文章的内容具有正确的思想。它惩恶习扬善,表现出对符合社会发展,总趋势的认识.理想.愿望等,透射出真善美的光辉,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和鼓舞力量。它的底线是正确的是非观,道德观。这个底线是不能超越的。

   “感情真挚”与“思想健康”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构成文章的精髓。

试题详情

2.符合文体要求

   高考作文有“文体自选”的要求,“自选”是为了扬长避短。从评分的角度说,你“自选”了什么文体,就按该文体评分。也就是说你选定何种文体,就要写得“像”--体现出文体的规范。可是,近几年有人鼓吹“淡化文体”“淡化”的结果是“四不像”的文章大量涌现,这样的文章在评分中大受影响。

   “符合文体要求”,就考先来说,你写记叙文,就要写人叙事为主;你写议论文,就要注重发表自己的看法,注重议论,注重说理;你写类叙来议的文章,就要注意叙议的结合。《考试说明》在写作部分首句就说“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在具体的写作中,就要适当强化“文体感”,不要写那种非驴非马的东西。

试题详情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采用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分别评分的评分方法,我个人认为,其目的在于强化写作的基础,同时引导考生追求“发展”,从整体上提高高中毕业生的写作水平。可是,有人盲目鼓吹发展等极,一味引导考生追求发展等级,这对高三同学有某种程度的误导。我们认为首先应重视发展等级。

   首先,基础等级是50分,发展等级只有10分,孰轻轻重,不言自明。

   其次,基础等级达不到应有的要求,是否就能拿到发展分?虽然在具体的评分上各省市有所不同,有的省就明确规定,基础等级得不到相当的分数,就不给发展分。

   第三,就多数高中毕业生的写作实际来说,“基础等级”的要求并没有真正达到,或者说写的基础功并没有过关。

   因此,我认为对那些还没有达到基础等级要求的同学来说,首先应提高基本的写作能力,力求在基础等级上有较大的“发展”;同时,尽可能地去争取发展分。在这一点上,不能“本末倒置”,更不能“舍本逐末”这是一个比喻性的说法。写作基本功好的,另当别论。

试题详情

2.从小兔子的角度看,要正确定位,挖掘潜力,刻苦努力,扬长避短(或扬长补短)。

注:如果从刻苦勤奋这个角度去写的话,一定要有个前提就是,正确定位。

弄清立意后,可以从“长处”的内涵入手,揭示长处具体指什么。“长处”指某个方面的优点,特长或优势。它可以指某个人某个方面的思维品质.特长等,也可以写某个团体.国家.民族等的优点.特长或优势。

除此之外,也可以从“怎么办”入手,分析如何发展长处,如何正确定位,如何引导,如何努力等,列出几个分论点,这样立意就可以写成并列式议论文。

也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去立意,这样写正反对照式较合适。当然,也可以选择写成记叙文,构思几个人物或集体,通过故事情节去揭示发展长处的益处或弊端。在虚构故事时,如果能塑造出两个人物.企业.民族等,采用对比的手法,效果会更好些。

[作文点评]

这篇材料作文出得耐人寻味,可谓用心良苦。08年全国Ⅰ卷的作文类型是材料作文,材料是关于地震的,关注了社会热点,明确了社会的价值取向,有很强的人文关怀意味。09年全国Ⅰ卷的作文材料虽采用了寓言故事,看似与与现实有较大的距离,但是却字字句句切中现实的。而此作文暗切政治.经济.教育等领域等现实问题,且也包含较强的价值取向。在某种程度上,它考查了学生对现实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关注程度,给考生提供了较广阔的写作空间,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真知灼见可谈,切实落实了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新课标精神。

试题详情

1.从管理局的角度看,要正确引导,不拘一格,因材施“教”,发展长处。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