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68816  268824  268830  268834  268840  268842  268846  268852  268854  268860  268866  268870  268872  268876  268882  268884  268890  268894  268896  268900  268902  268906  268908  268910  268911  268912  268914  268915  268916  268918  268920  268924  268926  268930  268932  268936  268942  268944  268950  268954  268956  268960  268966  268972  268974  268980  268984  268986  268992  268996  269002  269010  447090 

2009年7月22日,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

   材料一  去年以来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凸显了文化的特殊优势和特殊功能,也给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由中宣部牵头,会同发改委、文化部等部门组成调研组,多次前往地方调研并召开专题座谈会,广泛听取相关部门、文化企业和专家学者的意见,研究起草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初稿)》。后经反复征求意见并作多次修改,最终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材料二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决策,适应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提高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论知识分析《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形成过程。(8分)

参考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规划的出台是专家学者通过多次实地调研论证,征求各方意见形成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给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促使《规划》的出台。(5分)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规划》是通过多次地方调研、专题座谈会并经反复征求意见、作出多次修改而形成的。(3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说明出台《规划》的依据。(6分)

  参考答案: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产业振兴有利于提高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分)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作为发展中国家,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提高国家“软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2分) ③振兴文化产业,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分) 

试题详情

1、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就开始推动农业机械化。2004年后,农业机械化得到迅猛发展。是年,国家出台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此后历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明确提出了相应要求和措施。中央财政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从2004年的7000万元增长到2009年的130亿元。国家积极推动农业机械化中介服务组织发展,农机作业的订单服务、租赁服务、承包服务和跨区作业、集团承包等服务方式不断涌现,服务领域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全面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截至2008年底,我国农机总动力达8.22亿千瓦,是1949年的1万倍,初步构建起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机械化发展体系。

材料二  在市场竞争机制作用下,各种资源要素总是要向回报率比较高的区域或领域集中。在经济发展的某一阶段,各种资源要素向城市和工业流动具有必然性。但这一流向导致我国出现了城乡二元格局现象。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要求各部门各行业主动服务“三农”,在制定规划、安排项目、增加资金时切实向农村倾斜,大中城市要发挥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以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材料三  针对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的现状,我国政府一方面加大农业投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另一方面,不断加强农村社会建设,在全面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基础上,2009年又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1)从经济学角度简述我国发展农业机械化必要性。(6分))

参考答案:①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迫切要求;(2分)②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全农村市场体系,促进农业和农民增收(2分);③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2分)

(2)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知识简析我国在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是怎样做的。(6分)

参考答案:①国家加强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宏观调控,利用经济(财政政策)、法律等手段,加大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补贴,引导和促进农业机械化。(2分)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农业机械化中介服务组织发展,发挥市场主体在农机作业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其以市场为纽带发展多种形式、多个领域的农机作业服务。(2分)③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不断拓展农机作业服务领域,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2分)

(3)结合材料二,请从哲学角度分析国家作出“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决策的依据。(8分))

参考答案:①根据我国存在的城乡二元格局现象,提出“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2分)②我国城乡二元格局是由于资源向城市、工业的过度流动引起的,提出“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是在正确把握事物因果联系基础上的自觉行动。(2分)③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国家提出“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有利于资源要素流向农村,促进农业农村发展。(2分)④提出“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有利于实现广大农民的利益,体现了“以人为本”、利为民所谋的价值追求。(2分)(若考生从其他角度分析,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4)结合材料三,谈谈我国政府是怎样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12分)

参考答案: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分)②加大农业投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体现了我国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3分)不断加强农村社会建设,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现了我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3分)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与加强农村社会建设结合起来,体现了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有利于实现农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4分)

试题详情

   中国国务院2009年12月3日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指出,要把黄三角地区建设成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特色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因此,就农业而言就必须要发展绿色、生态、品牌农业。

(1)请从经济常识的角度谈谈黄河三角洲地区应如何发展绿色、生态、品牌农业?(10分))

参考答案:①转变农业发展观念,必须坚持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发展道路。(2分)② 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2分)③ 国家应加大对生态、绿色农业的资金和物质投入。(2分)④ 引导黄河三角洲地区积极调整农业产业、产品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2分)⑤ 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民素质,走农、科、教相结合的道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得分,总分不得超过10分)

   (2)国务院指出,要把《规划》实施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贯彻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保护环渤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把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推动这一地区科学发展。

请从国家职能的角度思考:国家应怎样推进黄河三角洲地区实现上述目标?(10分)

参考答案:① 国家应履行经济职能,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贯彻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通过对黄三角地区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促进该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3分)②履行文化职能,全面提高该地区人民的思想、文化素质,为该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保障。(2分)③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把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保护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为该地区的科学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3分)④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促进该地区的发展。(2分)

9、2009年4月1日,我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伦敦会见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时指出,在世界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的形势下,中俄需要加强合作,共克时艰。胡锦涛主席感谢俄方一贯支持中方在涉藏问题上的立场。梅德韦杰夫表示,俄方将一如既往坚持在涉藏问题上的立场。

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胡锦涛主席在谈到发展中俄关系时,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妥善处理涉藏问题。(10分)

参考答案:①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涉藏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事关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是国家的核心利益所在,俄罗斯对涉藏问题的积极态度,有利于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②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是我国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妥善处理涉藏问题是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要求。(10分)

试题详情

3、(22分)随着人口剧增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气候问题,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人们开始认识这种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不良影响,以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从而减低碳,特剐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低碳生活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现在低碳生活方式已成为一种时尚,这必将影响和改善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

(1)请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说明“低碳生活”成为新生活方式的必然性。(5分)

参考答案:实践决定认识,人口的增长和无节制的生产生活消耗造成环境恶化,让人们认识到低碳生活方式的必要性,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低碳生活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具有改善作用,必然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5分)

(2)请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州“低碳生活”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5分)

参考答案:低碳生活方式既节约了个人开支,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消费,又是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消费对社会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低碳生活方式必然会引导社会生产走向低碳经济,使生态能源,低碳行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5分)

(3)请从生活角度,说明公民在构建“低碳生活”中应把握什么原则。(8分)

参考答案: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公民有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但也应该承担责任履行义务,减排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尊重公民对生活方式的的选择。公民选择节能环保的“低碳生活”方式可以减少资源浪费,促进国家低碳经济的发展。(8分)

(4)全球气候变暖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请用国家与国际组织的知识,说明国际组织的积极作用。(4分)

    参考答案:国际组织以自己的名义开展活动,是国际社会的重要行为主体。国际组织可以促进主权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交流、协调、合作;调停和解决国际政治冲突和经济纠纷,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4分)

试题详情

1、气候变化是当前最重要的全球性问题之一。2009年9月22日,胡锦涛主席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讲话。他指出,全球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气候变化是人类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既受自然因素影响,也受人类活动影响,既是环境问题,更是发展问题,同各国发展阶段、生活方式、人口规模、资源禀赋以及国际产业分工等因素密切相关。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紧迫而又长期的任务,事关人类生存环境和各国发展前途,需要各国进行不懈努力。12月7日至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顶着一顶非常沉重的“大帽子”,“人类拯救地球的最后机会”。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德博埃尔12月8日更是在新闻发布会上一连用了六个“请”,诚挚地希望与会代表尽快达成协议。

(1)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分析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为原因以及给我们的启示。(12分)

参考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要求我们既要做到从客观实际出发,又要用正确意识推动事物发展。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人类活动中没有充分尊重自然、不顾客观实际,以及在某些错误观念支配下过度开采自然资源、大量排放废弃物等造成的。(6分)②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2分)全球气候变暖是由于人类活动中某些违背自然规律的做法破坏了生态平衡,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导致的。(3分)③启示我们要以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树立科学发展观、尊重客观规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3分)

(2)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知识,探讨我们青少年能为应对气候变化做些什么。(8分))

参考答案: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为了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我们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比如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等。(4分)②整体与部分.社会与个人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气候变化关系到全人类的利益,应对气候变化要求每个人从我做起,从每一件事情做起,树立环保理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环保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自己的贡献。(4分)(从唯物辩证法其他角度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3)运用主观能动性与规律的客观性的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面对气候变化问题应如何制定政策措施。(10分)

参考答案:①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面对气候变化问题制定合理政策措施,减少损失,变害为利,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对面对气候变化的研究,掌握其规律。(3分)②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制定的政策要取得积极的效果,需要我们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3分)③只有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有机结合起来,面对气候变化问题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政策措施。(3分)(回答全面准确再加1分。

(4) 运用政治常识知识,简要分析“节能减排的主要责任在政府”的原因。(10)

参考答案: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当然要承担起节能减排的责任。(5分)②政府是国家的行政机关,肩负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节能减排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5分)

试题详情

材料一:截至2008年底,我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GDP的60%左右,上缴税收接近国家税收总额的50%,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目前,我国65%的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

材料二: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与大企业相比,突出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资金短缺,融资难、贷款难问题依然突出;二是各种负担较重,市场准入门槛较高,政策法制环境有待改善;三是一些中小企业在经营水平、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上存在较多问题。为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国务院2009年9月21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法知识分析,国务院为什么要采取新政为中小企业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答案:(1)材料一说明中小企业是我国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之一,是解决百姓就业问题的主力军,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平稳加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最活跃的群体,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

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树立全局意识,立足整体,同时重视局部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没有中小企业的复苏,经济复苏就失去了重要支撑;没有中小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促进就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也不可能实现。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简要分析帮助中小企业克服困难,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健康发展的措施。

参考答案:①完善政策法律体系,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公开、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法律环境。②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③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扶持。④加快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⑤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⑥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试题详情

2、表一:我国外贸依存度变化情况

年份
进出口贸易总额
外贸依存度(%)
1978年
206.4亿美元
9.7
1998年
3239.5亿美元
31.8
2008年
25616亿美元
69

   注:外贸依存度=贸易总额/国内生产总值

  材料一:在商务部2009年12月24日召开的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商务部部长陈德铭预计,2009年我国进出口总额接近22000亿美元,降幅在16%左右。中国外贸可能需要2-3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重回2008年水平。

 材料二:受国际金融危机加深影响,一些国家出台了贸易保护政策。2009年2月1日,欧盟理事会宣布对中国紧固件企业征收77%-85%的惩罚性关税,期限为5年。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决定,对从中国进口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据初步测算,这将影响到10万左右工人的就业,损失约10亿美元出口额。10月7日,美国宣布对中国产无缝钢管发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外贸依存度较高的中国将成为面临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威胁最大的国家,为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将以实际行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1)表一与材料一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6分)

参考答案:反映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外贸依存度迅速上升,我国贸易开放程度明显提高,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2分)材料一反映了2009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大幅下降,对外贸易发展困难。(2分)二者之间的联系:由于我国外贸依存度加深,导致国际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更加明显,外贸进出口总额及增速随着外部需求的大幅放缓而显著下滑。(2分)

(2)结合材料,运用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简述中国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①国家利益是国家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中国商品的出口,损害了我国的国家利益,我们要以切实行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2分)②贸易保护主义违背了相关国际法非歧视原则、平等互利原则,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不利于减少国际纠纷和明确国际责任。(2分)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贸易保护主义使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条件恶化、蒙受经济损失,不利于世界的发展。(2分)(其它言之有理的正确分析,可酌情给分)

(3)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对一些国家出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进行评析。(8分))

参考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一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制定来源于本国的实际利益和国际贸易的实践。(3分)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具有阻碍作用。一些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将对全球经济的发展产生威胁体现了这一点。(3分)③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二标准。历史的经验证明,贸易保护主义从短期来看会有一些效果,但从长期来说会损害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2分)

(4)运用经济常识相关知识,说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应如何应对贸易保护主义?(12分))

参考答案:①积极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商品的技术水平,增强商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3分)②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的合作,努力打破区域贸易壁垒,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3分)③积极学习国际贸易知识,掌握国际贸易规则利用有效的多边贸易规则约束和抵制贸易保护主义行为(3分) ④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对外贸易原则,扩大内需,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农村市场,同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3分)(其它言之有理的正确分析,可酌情给分)

试题详情

1、材料一: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9月11日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征收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即在4%原有关税的基础上,在今后三年分别加征35%、30%和25%的附加关税。中国商务部随即对美方采取这一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材料二:继轮胎特保案之后,10月初,美国钢铁公司又在寻求对中国进口钢管征收60%或更多的反倾销关税以及15%到30%的反补贴关税。我国商务部负责人表示,造成当前美钢铁产业困难的根本原因是金融危机导致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严重下降,美国贸易救济调查机关频繁对中国输美钢铁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将这些困难归咎于进口产品,盲目指控自中国进口产品存在倾销或者补贴,缺乏事实依据,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1)结合经济生活知识,谈谈你对美方做法的认识。

参考答案:美方的行为,违背事实,违反了WTO规则,是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是对贸易救济措施的滥用,不仅损害中美经贸关系,也损害美国自身利益,在当前世界经济处于危机背景下开了极坏的先例。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政府坚定维护国内产业正当权益的依据。

参考答案:①我国的国家利益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②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正义性和正当性。(3)③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合理的国家利益,并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