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91927  291935  291941  291945  291951  291953  291957  291963  291965  291971  291977  291981  291983  291987  291993  291995  292001  292005  292007  292011  292013  292017  292019  292021  292022  292023  292025  292026  292027  292029  292031  292035  292037  292041  292043  292047  292053  292055  292061  292065  292067  292071  292077  292083  292085  292091  292095  292097  292103  292107  292113  292121  447090 

32、从投资者角度比较保险、储蓄、股票、债券等四种投资行为。

第七单元 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

试题详情

31、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将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了专门论述,提出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当前,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应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和信用观念,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奠定坚实的社会伦理基础;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使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与运行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商业化运作,以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完善信用监管和失信惩戒制度,形成有效的失信慑止机制;逐步开放信用服务市场,增加国内信用机构的竞争压力和发展动力,以推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结合分析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试题详情

30、银行(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的分类及其职能。我国现阶段的银行,按其性质和职能划分,分为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三类。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它在国务院领导下,是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是我国政府的组成部分。结合分析针对经济过热局面,中央银行强化对投资过热行业信贷管理,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等。

银行的业务和作用。一般来说银行具有三大基本业务:吸收存款、发放货款、办理结算。在我国,银行作用作为信贷中心、转帐结算中心和现金出纳中心,是资金活动的中枢神经,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关键部门,是整个经济活动的总枢纽,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结合分析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及重要职能,外汇、汇率的含义。结合热点:实施和完善有管理的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度。

试题详情

29、税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及其基本特征。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

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和职能所决定,我国的税收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税收作为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主要渠道;税收作用: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是国家宏观调控和重要手段;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结合分析取消农村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和结合分析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降低关税(2006年新增考点)。入世与降低关税。

第六单元 银行和储蓄者

试题详情

28、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财政支出包括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债务支出和其他支出等。

财政的巨大作用(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增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主要通过对经济建设的投资;财政可以有力地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财政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主要是加强政权、国防建设等。要充分发挥财政的重大作用关键是必须大力增加财政收入。

结合分析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分析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西部开发及其四大工程,中部崛起和“三农”问题,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取消农业税,提高个税起征点,完善资源税,实施燃油税。

试题详情

27、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由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救助和补贴的一种制度。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内容。我国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进一步搞好国有企业改革的要求,也是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可靠保证。结合分析如何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1) 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2) 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意义:(1) 它是企业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件。(2) 它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客观要求。(3) 它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结合分析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三农”问题。

第五单元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试题详情

26、劳动合同制度。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势在必行的选择。订立劳动合同的基本原则。(1) 平等自愿原则(核心原则);(2) 协商一致原则(平等自愿的延伸和结果);(3) 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原则(最基本、最重要原则)。结合分析农民工维权问题。 

试题详情

24、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在我国,劳动者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是由劳动者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劳动者履行的基本义务构成的,是通过实现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体现出来的。劳动者依法享有的基本权利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劳动者的基本义务: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结合分析农民工维权问题、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5、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因此,作为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重大问题解决指南和思想武器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指导城乡就业问题的解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乃至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没有就业问题的解决,城乡劳动年龄人口得不到充分就业,就根本谈不上其他方面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按照“五个统筹”的基本要求,努力寻求解决就业问题的良策。

试题详情

23、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第三产业的发展及其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的提高,是国民经济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结合分析我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升级问题。

    三大产业各自地位及作用,新型工业化内涵,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结合热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服务业比重,扩大就业。

试题详情

22、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或如何发展工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企业化道路。(主要特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