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41756  341764  341770  341774  341780  341782  341786  341792  341794  341800  341806  341810  341812  341816  341822  341824  341830  341834  341836  341840  341842  341846  341848  341850  341851  341852  341854  341855  341856  341858  341860  341864  341866  341870  341872  341876  341882  341884  341890  341894  341896  341900  341906  341912  341914  341920  341924  341926  341932  341936  341942  341950  447090 

31、邓小平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时,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名画指的是(   )

 

                                  (   )

 A、《夫妇宴饮图》   B、《洛神赋图》   C、《步辇图》    D、《清明上河图》

试题详情

30、《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待农而食之,虞(指开发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并引《周书》的话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以上材料表明司马迁的经济主张是(   )

A、肯定人们的求利活动         B、农工商皆本

C、以农为本              D、重农轻商

试题详情

29、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言论的主要背景应是(   )

A、第一个五年计划颁布         B、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D、中共八大召开

试题详情

28、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

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B、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

C、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D、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

试题详情

27、“ 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这场“现代化”运动的主要功绩是(   )

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B、把思想宣传转化成了爱国实践

C、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起了重要思想启蒙作用

试题详情

26、“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有许多来自法国的志愿者参加了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战争,他们回国后受到热烈欢迎。当凯旋的志愿者们无比兴奋宣传美国时,也预示着法国将有一场巨变发生。”这一“预示”的主要依据是(   )                 

A、启蒙思想的成功示范        

B、法国社会矛盾激化 

C、法国“巨变”有了革命骨干     

D、法国“巨变”有了美国的外援

试题详情

25、伊索克拉底说:“雅典已使‘希腊人’一词不再表示一个种族,而表示一种精神面貌。”下列能够体现雅典人“精神面貌”的是(   )

①漫长的海岸线,风光旖旎     ②泽被后世的法律

③集体管理的民主制度       ④个人主义精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试题详情

24、“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

A、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        B、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关系

C、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         D、当时常有诸侯“不朝”的现象

试题详情

23、下列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的哲学观点相一致的是(  )

①古为中用,洋为中用           ②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试题详情

22、列宁把唯心主义哲学称作“一朵不结果实的花”,是因为(   )

①唯心主义不包含任何合理的思想  

②唯心主义扩大意识的作用,使其脱离了物质

③以唯心主义为指导,不能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

④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