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36  344  350  354  360  362  366  372  374  380  386  390  392  396  402  404  410  414  416  420  422  426  428  430  431  432  434  435  436  438  440  444  446  450  452  456  462  464  470  474  476  480  486  492  494  500  504  506  512  516  522  530  447090 

8.李鸿章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

  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为此,洋

  务派首先

  A.创办了民用工业

  B.举办了军事工业

  C.筹建了近代海军

  D.创办了新式学堂

试题详情

7.读右图,中国军民在鸦片战争中抗击英

  国侵略军的主要地点包括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6.下列历史现象体现了外来文化对中华文明影响的是

  ①洛阳白马寺的建造  ②敦煌莫高窟的开凿  ③唐朝长安城的布局  ④《农政全书》的编写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试题详情

5.改土归流是明清两代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重要政策。这一政策始于

  A.明太祖         B.明成祖           C.清康熙帝          D.清雍正帝

试题详情

4.《朱子语类》载:北宋“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朱熹这段话

  A.提出了地方分权的具体方法           B.肯定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成效

C.指出了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原则     D.总结了北宋败亡的教训

试题详情

3.唐朝时期我国制瓷业与前代相比,其发展主要表现在

  A.著名的秘色瓷出现                   B.制瓷技术日臻成熟

  C.彩瓷品种丰富多彩                   D.青瓷技术在南方出现

试题详情

2.下列对西汉察举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属于地方行政制度

  C.由下而上地推选人才                 D.是重要的选官制度

试题详情

1.春秋时期最后争霸的两个诸侯国是

  A.齐、楚          B.晋、楚          C.吴、越           D.吴、楚

试题详情

注:我国目前农村有9.4亿人,2.5亿家庭

 

(1)假如你是该兴趣学习小组成员,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并联系实际简要说明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

(2)请你针对上述图表所反映的问题,从国家职能角度,说明如何拓展农村的消费市场?

(3)在调查中,同学们发现,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不高,虽然投入多,但收益低,所以许多青壮年农民纷纷外出打工,一些地方出现了严重的“撂荒”现象。

请你从经济学角度谈谈怎样解决上述问题?

(4)在调查中,同学们还了解到,目前不少地方已经冒出了与尊重农民主体地位相悖的苗头;一些地方搞所谓的新农村建设达标竞赛或创建评比,甚至要求“用城市规划的理念搞新农村建设规划”;还有的官员把新农村建设看成了“拆旧村建新房”,这样的政策曲解难免不泛滥出又一批“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请你针对上述情况,从哲学角度谈谈,地方政府应如何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6年南通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试卷

试题详情

39.为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200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某校政治兴趣学习小组利用“五一”长假,调查“三农”问题的现状,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展研究性学习。


在探究中,同学们收集到下列图表: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