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43228  443236  443242  443246  443252  443254  443258  443264  443266  443272  443278  443282  443284  443288  443294  443296  443302  443306  443308  443312  443314  443318  443320  443322  443323  443324  443326  443327  443328  443330  443332  443336  443338  443342  443344  443348  443354  443356  443362  443366  443368  443372  443378  443384  443386  443392  443396  443398  443404  443408  443414  443422  447090 

7.(08·广东)“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   )

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答案  B

解析  本题解题关键是“五色旗”。五色旗含五族共和之意,被定为中华民国国旗,国民党北伐成功后,被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取代。1935年后的各种政权不再采用五色旗(除了附日的傀儡政权外)。由此可见,最早应该是辛亥革命时期。

试题详情

6.(08·四川)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对当时中国国内的“立宪”“专制”之争产生了很大影响,立宪派和主张君主专制的人对战争结局抱有不同期望。立宪派普遍希望                   (   )

A.日败俄胜         B.日俄俱败     C.日胜俄败      D.日俄休战

答案  C

解析  日本1889年颁布宪法,尽管天皇权力仍然较大,但毕竟在亚洲第一个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而俄国仍然是沙皇专制政体。战争的结局,对当时在政体问题上是否改变正犹豫不决的清王朝有较大影响。

试题详情

5.(08·广东)《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象(见下图)的主要目的是                (   )

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黄帝

A.提倡民主自由       B.宣传排满革命   C.倡导个人崇拜     D.反对帝国主义

答案  B

试题详情

4.(08·全国Ⅱ)列宁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事件时指出,标榜“自由”、“民主”“共和”的欧洲资产阶级国家,并没有支持中国的革命运动;相反,这一运动激起了他们“掠夺中国”的欲望,为此还与中国的落后势力“实行联盟”。列宁所指的事件是                                 (   )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

答案  B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获取有效信息,如“革命运动”、“掠夺中国”、“与中国的落后势力‘实行联盟’”等。

试题详情

3.(08·海南)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                                    (   )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                 D.国民革命思想 

答案  C

解析  结合辛亥革命后的现实分析这句话,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致力于实业救国,因此这句话体现了民生主义。

试题详情

2.(08·全国Ⅱ)在清末,革命派与维新派的根本分歧在于                   (   )

A.对西方列强的态度               B.是否实行“平均地权”

C.政体变革的方式和目标             D.应否推行议会制度

答案  C

解析  革命派的主张是采用暴力的革命方式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维新派的主张是通过改良的方式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

试题详情

1.(08·广东)“各班会党日昌明……男子共和争促进”。该情形出现于             (   )

A.辛亥革命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答案  A

解析  从“会党”“共和”等信息可看出这是在辛亥革命时期。

试题详情

13.(09•海南历史3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我国地兼二带,民糅五族,泱泱大风,匪假外求,天然资格,举世莫吾媲也。而论者乃或欲效颦美国,剖之为若干独立小邦,使各自为政。彼美国沿历史上已成之局,不得已而以此为过渡,我何歆焉?人方务合群小以为一大,我乃思剖一大以为群小,梦想倒颠,宁复过此……若夫悲观者流……谓共和政体万不能行于我国,至并以咎革命之非计,此其暗于事理,抑更甚焉。夫共和是否决不能行于我国,此非可以空言折人口也,必有待于他日之试验,此勿深论。然问国家之敝,极于前清时代,不行政治革命,庸有幸乎?欲行政治革命,而不先之以种族革命,为道果可致乎?今虽新政治之建设,茫乎未有端倪也,而数千年来恶政治之巢穴,为国家进步之一大障碍物者既已拔去,此后改良政治之余地,较前位宽,其机会较前为多,其用力较前为易……若我国民而终不能行共和政治也,则亦终不能行君主立宪政治。

         --梁启超《中国立国大方针商榷书》(1912年5月7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梁启超在辛亥革命前后政治态度的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对梁启超政治态度的变化加以评价。

答案  (1)从反对以暴力推翻满清到承认以暴力推翻满清的必要性;从反对共和制而力主君主立宪制到赞同共和制而怀疑君主立宪制。

(2)民主共和逐渐成为时代潮流;梁启超顺应了时局和历史变化。

2005-2008年高考题

试题详情

12.(09•四川文综37题第(2)小题)

材料三  清末“新政”较之洋务运动更能体现学习西方的决心与实效,更具有社会转型的色彩。其计划不可谓不庞大,改革的速度也不可谓不快,但练新军也好,办实业也好,兴学堂、派留学也好,还有各地办警政、地方自治、各类调查与选举,样样需费,而且非有巨额投入不可。对于连支付赔款与借款都不堪重负的清皇朝来说,经费问题就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

摘编自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2)根据材料三对新政的认识,指出清政府推行新政的目标及其面临的实际困难。结合图10分析,清政府为克服困难采取了什么措施,这种措施导致当时舆论对清政府产生了怎样的看法,这种舆论产生了何种影响?

答案  (1)目标:学习西方,实现社会转型。困难:经费不足。措施:增收捐税。 看法:清政府压榨人民。影响:加速清朝灭亡。

试题详情

11.(09•江苏历史7)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                       (   )

A.全面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

B.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

C.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

D.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 

答案  B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