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409  1417  1423  1427  1433  1435  1439  1445  1447  1453  1459  1463  1465  1469  1475  1477  1483  1487  1489  1493  1495  1499  1501  1503  1504  1505  1507  1508  1509  1511  1513  1517  1519  1523  1525  1529  1535  1537  1543  1547  1549  1553  1559  1565  1567  1573  1577  1579  1585  1589  1595  1603  3002 

2009年广东省东莞高级中学下学期高三第一次模拟

   数 学(理 科)                 

本试卷共4页,2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填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或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参考公式:如果事件互斥,那么

试题详情

2008-2009下学期校一模高三

文科数学试题

                

试题详情

广东省东莞高级中学2009年高三地理第一次模拟测试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70分)  

试题详情

                            【考试时间:4月10日09:00~1l:30】

云南师大附中2009年高考适应性联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卷l页至3页,第Ⅱ卷3页至4页。考试结束,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1卷(选择题,共3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试题详情

四川省双流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2009年高考冲刺-理科综合训练试题(四)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I卷(选择题    126分)

注意事项:

1.答I卷前,请将自己的学号、班级、姓名填写在答卷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涂黑,不能答在试题上。

3.考试结束,请按要求分科整理好答卷,监考老师只收第II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N-14,O-16,Cl-35.5,K-39

试题详情

棠外高2009届理科综合训练试题(二)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I卷(选择题    126分)

注意事项:

1.答I卷前,请将自己的学号、班级、姓名填写在答卷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涂黑,不能答在试题上。

3.考试结束,请按要求分科整理好答卷,监考老师只收第II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e 56  Cu 64  

试题详情

四川省双流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2009年高考冲刺理科综合训练试题(一)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I卷(选择题    12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Mg 24  Cu 64

试题详情

北京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4月联考

理科综合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将学校、班级、姓名填写清楚。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II卷各小题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  共120分)

 

本卷共20题,每题6分,共120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在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O  16  S  32

1.下列与病毒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

       ①面对病毒的感染,人体往往是先通过体液免疫的作用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而播散,再通过细胞免疫予以消灭

       ②高温灭菌措施很难杀灭病毒,因为病毒无细胞结构

       ③绝大部分病毒对宿主细胞的选择具有专一性

       ④被流感病毒侵染的人应立即使用抗生素,以抑制病毒的增殖

       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②③        D.只有②③④

2.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着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下列与人体稳态相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血浆中弱酸与相应的强碱盐组成的缓冲物质,维持着pH 相对稳定

       B.人体肝脏、肾脏的病变会直接影响到内环境稳态的维持

       C.甲亢病人因代谢过于旺盛,其产热量往往高于散热量

       D.水、盐代谢的平衡使细胞生活环境的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

3.图1示人体某蛋白基因与其信使RNA分子杂交的结果,与此相关的合理解释是(    )

   (1)图中②④⑥⑧示DNA/RNA的杂交体,①③⑤⑦⑨示单链DNA部分;

   (2)若①端示编码区的上游,则该区域有RNA聚合酶结合的位点;

   (4)DNA/RNA杂交体区域的碱基对组成只有A-U,G-C

       A.只有(1)(2)                                 

       B.只有(2)(3)  

       C.只有(1)(3)(4)                         

       D.只有(1)(2)(4)

       ①本实验未设专门的对照组                    

       ②有无光照是a、b区域显现不同结果的唯一原因

       ③实验初始时a、b均达到无淀粉状态

       ④实验证明叶绿体利用光照将CO2转变成了淀粉

       A.只有②③           B.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②③④        D.①―④全部

5.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SO2、NO2或C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B.银器久置后表面变暗,可能是发生了化学腐蚀

       C.甲醛的含量属于食品安全检测的指标

       D.食用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是人体所需营养物质

6.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

       B.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

       C.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不是氧化剂就是还原剂

       D.非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并不一定都具有强氧化性

7.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氯气与水反应:Cl2+H2O=2H++Cl-+ClO-

       B.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H-==AlO2-+H2

       C.碘化钾溶液酸化后滴入少量双氧水:2I-+2H++H2O2=I2+2H2O

       D.工业上用三氯化铁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2Fe3++3Cu=3Cu2++2Fe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由于H2O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H2O比H2S稳定

       B.11.2 L O2和CO2的混合气体中含有6.02×1023个氧原子

       C.SO2溶于水能导电,它是电解质

       D.可逆反应达平衡状态后,化学反应速率发生变化,平衡不一定移动

9.下表中的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一组是                     (    )

 

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纯碱中滴加足量浓盐酸,将所得气体通入苯酚钠溶液中,溶液变浑浊

酸性:盐酸>碳酸>苯酚

B

取某溶液少量,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SO42-

C

取少量Fe(NO3)2试样加水溶液后加稀H2SO4酸化,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该Fe(NO3)2试样已经变质

D

取皂化反应后的混合液滴入盛水的烧杯中,在液体表面出现油滴

皂化反应不完全

10.电浮选凝聚法是工业上采用的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图2是电解污水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用污水中主要含有可被吸附的悬浮物(不导电)。下列有关推断明显不合理的是

       A.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

       B.通电过程中烧杯内产生可以吸附悬浮物的Fe(OH)3

       C.通电过程中会产生气泡,把悬浮物带到水面形成浮渣弃去

       D.如果实验用污水导电性不良,可加入少量Na2SO4固体以

增强导电性

11.常温下,0.2mol/L CH3COOH溶液与0.1mol/L NaOH溶液等

体积混合后(忽略混合前后溶液体积的变化),溶液的pH<7,则下列有关此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溶液中由水是离产生的H+浓度为1×10-7mol/L

       B.c(CH3COO-)+c(CH3COOH)-c(Na+)=0.05mol/L

       C.溶液中CH3COOH的电离程度小于CH3COONa的水解程度

       D.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为:c(Na+)>c(CH3COO-)>c(H+)>c(OH-)

12.将a LSO3气体通过灼热的装有催化剂(V2O5)的硬质玻璃管,反应后测得气体体积增大了b L(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SO3的转化率为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C.反应前与反应后气体的密度之比为

       D.混合气体中SO2的体积分数为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传递

20090410

       C.凡是不违反能量守恒定律的过程都一定能实现

       D.常温下一定质量的气体,内能增大,压强一定增大

       A.紫光的折射角比红光的折射角大

       B.玻璃对紫光的折射率较大,紫光可能不会从玻璃砖下表

面射出

       C.紫光和红光将从玻璃砖下表面的同一点射出

       D.紫光和红光从玻璃砖下表面射出后一定平行

       A.大量处在n>3的高能级的氢原子向n=3能级跃迁时,发出

的光有一部分是可见光

       B.大量处在n=3的氢原子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是

紫外线

       C.大量处在n=3能级的氢原子向n=1能级跃迁时,发出的

光都应具有显著的热效应

       D.处在n=3能级的氢原子吸收任意频率的紫外线光子都能

发生电离

 

 

 

 

 

 

       A.使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尽可能与小车质量相等

       B.用刻度尺测量两小车通过的位移,通过比较位移来得知加速度大小与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C.在两小盘内及两小车内分别放置相同质量的砝码进行实验

       D.在两小盘内放置相同质量的砝码,在两小车内放置不同质量的砝码进行实验

17.质量相等的甲、乙两颗卫星分别贴近某星球表面和地球表面围绕其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该星球和地球的密度相同,半径分别为R和r,则                                                             (    )

       A.甲、乙两颗卫星的加速度之比等于R:r

       B.甲、乙两颗卫星所受的向心力之比等于1:1

       C.甲、乙两颗卫星的线速度之比等于1:1

       D.甲、乙两颗卫星的周期之比等于R:r

       A.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

       B.原线圈两端电压的有效值为

       C.原线圈中电流的有效值为

       D.副线圈两端电压的有效值为IR

现上述的电场和磁场同时存在于两金属板之间,仍让

相同的带电粒子从同一位置以相同的速度进入场区,

则下面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带电粒子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B.带电粒子将偏向a板一方做曲线运动

       C.带电粒子将偏向b板一方做曲线运动

       D.无法确定带电粒子做哪种运动

                                                                                                                              (    )

       A.从t=4.0s到t=6.0s的时间内物体做匀减速

直线运动

       B.物体在t=10.0s时的速度大小约为5.8m/s

       C.物体在10.0s内所受合外力的冲量大小约

为50N?s

       D.从t=10.0s到t=12.0s的时间内合外力对

物体做的功约为7.3J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80分)

 

注意事项:

       1.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本卷共11小题,共180分。

21.(18分)

   (1)用多用电表可以测量电流、电压和电阻。

             某同学用多用电表的“V”挡测量家庭电路的电压,示数如图10所示,则此时电压的测量值为           V。

               该同学用多用电表“” 挡测量电阻阻值时,先选好倍率挡位后,再用表笔连接待测电阻进行读数,则在他的测量过程中缺少的步骤是           。若按正确步骤进行测量,表盘的示数如图11所示,则该电阻阻值的测量值是           

 

 

 

 

 

 

 

 

 

 

   (2)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利用重锤拖着纸带自由下落,通过打点计时器并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迹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①在实验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必须使用的测量仪器有:打点计时器、天平和刻度尺

        B.打点计时器的两个限位孔要在同一竖直线上

              C.实验中其他条件相同时,选用重锤质量的大小不影响实验的误差

              D.选用纸带上任意两点的数据都可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②按图12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正确进行实验操作,从打出的纸带中选出符合要求的纸带,如图13所示。图中O点为打点起始点,且速度为零。

 

 

 

 

 

              选取纸带上打出的连续点A、B、C、…,测出其中E、F、G点距打点起始点O的距离分虽为h1、h2、h3,已知重锤质量为m,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打点计时器打点周期为T。为难此实验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需要计算出从打下O点到打下F点的过程中,重锤重力热能的减少量EP=                   ,动能的增加量EK=         (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③以各点到起始点的距离h为横坐标,以各点速度的平方v2为纵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用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出v2-h图线,如图14所示。从v2-h图线求得重锤下落的加速度g′=             m/s2。(保留3位有效数字)

 

 

 

 

 

 

 

 

 

 

 

 

 

 

 

 

 

 

 

 

 

22.(16分)如图15所示,水平绝缘轨道AB与处于竖直平面内的半圆形绝缘光滑轨道BC平滑连接,半圆形轨道的半径R=0.40m。轨道所在空间存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E=1.0×104N/C。现有一电荷量q=+1.0×10-4C,质量m=0.10kg的带电体(可视为质点),在水平轨道上的P点由静止释放,带电体运动到圆形轨道最低点B时的速度vB=5.0m/s。已知带电体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带电体运动到圆形轨道的最低点B时,圆形轨道对带电体支持力的大小;

   (2)带电体在水平轨道上的释放点P到B点的距离;

   (3)带电体第一次经过C点后,落在水平轨道上的位置到B点的距离。

 

 

 

 

 

 

 

 

 

23.(18分)光子具有能量,也具有动量。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会对物体产生压强。这就是“光压”。光压的产生机理如同气体压强;大量气体分子与器壁的频繁碰撞产生了持续均匀的压力,器壁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就是气体的压强。设太阳光中每个光子的平均能量为E,太阳光垂直照射地球表面时,在单位面积上的辐射功率为P0。已知光速为c,则光子的动量为E/c。求:

   (1)若太阳光垂直照射在地球表面,则时间t内照射到地球表面上半径为r的圆形区域内太阳光的总能量及光子个数分别是多少?

   (2)若太阳光垂直照射到地球表面,在半径为r的某圆形区域内被完全反射(即所有光子均被反射,且被反射前后的能量变化可忽略不计),则太阳光在该区域表面产生的光压(用I表示光压)是多少?

20090410

20090410

 

 

 

 

 

 

 

 

 

 

 

 

 

 

 

 

 

24.(20分)图16虚线框内为某种电磁缓冲车的结构示意图,在缓冲车的底板上沿车的轴线固定有两个足够长的平行绝缘光滑导轨PQ、MN,在缓冲车的底部还安装有电磁铁(图中未画出),能产生垂直于导轨平面的匀强磁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在缓冲车的PQ、MN导轨内有一个由高强度材料制成的缓冲滑块K,滑块K可以在导轨上无摩擦地滑动,在滑块K上绕有闭合矩形线圈abcd,线圈的总电阻为R,匝数为n,ab的边长为L。缓 冲车的质量为m1(不含滑块K的质量),滑块K的质量为m2。为保证安全,要求缓冲车厢能够承受的最大水平力(磁场力)为Fm,设缓冲车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

   (1)如果缓冲车以速度v0与障碍物碰撞后滑块K立即停下,请判断滑块K的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并计算感应电流的大小;

   (2)如果缓冲车与障碍物碰撞后滑块K立即停下,为使缓冲车厢所承受的最大磁场力不超过Fm。求缓冲车运动的最大速度;

   (3)如果缓冲车以速速v匀速运动时,在它前进的方向上有一个质量为m3的静止物体C,滑块K与物体C相撞后粘在一起,碰撞时间极短。设m1=m2=m3=m,在cd边进入磁场之前,缓冲车(包括滑块K)与物体C已达到相同的速度,求相互作用的整个过程中线圈abcd产生的焦耳热。

 

 

 

 

 

 

 

25.(共16分)

       芳香族化合物X常用于制造农药、感光材料等。X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36,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之和为76.5%。结构分析表明X中含有一个甲基,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两种。X经热的酸性KMnO4溶液处理后,转化为Y,1molY与足量NaHCO3溶液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44.8L CO2气体。

       试回答下列问题:

   (1)X的分子式为          ,Y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           

 

 

 

 

 

 

              ①A、D的结构简式分别为A            、D           

              ②C与足量的NaOH溶液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中涉及到的有机反应类型为                       

              ③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的E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

              ④足量的G与Y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6.(共13分)

       现有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X、Y、甲、乙、丙、丁,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为(反应条件略去);

       ①单质X+化合物甲→单质Y+化合物乙;②单质Y+化合物丙→化合物丁。

       请针对以下不同情况回答:

   (1)若乙为有磁性的化合物,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2)若X、Y为不同种金属,甲为红棕色固体,工业上常用电解乙来制取X,X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是           

   (3)若X、Y为不同主族非金属气态单质,甲常温下呈液态,丁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呈强酸性,则X的化学式是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4)除上述给定的情况外,请再写出一组同时符合反应①、②转化关系的化学方程式(反应条件略去)。

              反应①                                                

              反应②                                               

27.(共17分)

       乙二酸通常以二水合物的形式存在,俗称草酸晶体。已知草酸晶体在101℃时熔化并开始升华,157℃时大量升华,继续升温会分解生成CO、CO2和H2O。

   (1)下列关于乙二酸的叙述正确的是(填序号)        

              ①能和乙二酸发生酯化反应              ②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③其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④能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气体

              欲验证上述性质,除用到胶头滴管、试管和玻璃导管外,还必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                          

   (2)乙二酸的工业生产方法之一是以乙二醇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用空气氧化得到。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I)简述检验装置I气密性的操作方法                                    

   (II)B和E两个装置中更合理的是         ,理由为                          

                                                                                

                                                                              

   (III)请从A―F中选择合适的仪器,组装一套可更好达到实验目的的装置,按照气流由左到右的顺序依次为(用字母表示):                 

 

 

 

 

 

       X、Y、Z、W均为含有10电子的微粒,W为离子,X、Y、Z

为分子,且X与Z分子中含有的共用电子数之比为3:4。

   (1)X的电子式          ;若实验室用如图18所示装置制取

X,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已知:W+X+H2O→白色沉淀,为进一步确定W,进行如

下实验。

        请补全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取上述白色沉淀少量置于

试管中,                                                       

pH随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19所示,则Y的化学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填序

号)        

              ①Y溶于水部分电离

              ②稀释后所有离子的浓度均减小

              ③Y的水溶液通常保存在玻璃瓶中

              ④稀释后,阴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增大

   (4)已知H2的燃烧热285.8kJ/mol。现有Z和H2的混合气体共0.2mol,与O2完全燃烧生成H2O(1)和CO2(g),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0mol,放出的热量为117.6kJ。则Z完全燃烧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Z和O2在KOH溶液中构成燃料电池的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构成植物的物质来自土壤。1642年,比利时医生海尔蒙特进

行了一项著名的柳树实验。如图20所示。他在一个花盆里栽

种了一棵2.3kg的柳树。栽种前,花盆里的泥土经过烘干后

称重为90.8kg。以后的5年中,海尔蒙特只给柳树浇灌雨水。

5年后,他将柳树和泥土分开称重,发现柳树的重量变成了

76.7kg,而土壤重量只比原来减少了57g

   (1)本实验研究的问题是:                           

   (2)土壤中的无机盐只有在土壤溶液中形成         才能被根细胞吸收,此吸收过程是一个         过程。生理学的研究表明,植物从土壤吸收的矿质元素种类及比例与土壤的成分及比例并不成正相关,这也说明细胞膜是一种         膜。人们通常选择透气性能良好的陶盆栽培植物,这其中的道理是                 

   (3)(4分)海尔蒙特针对自己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柳树是从水中取得生长所需的物质的。对此,你的评价是(请评价其结论是否合理恰当,并说明你的理由):        

                                            

   (4)影响植物干物质(有机物)积累的环境因素有很多,除了水分、矿物质的供应以及适宜的生存温度外,还包括:(要求答出三点)                  等。

30.(16分)美国科学家将来自人类皮肤的细胞转化为能够生成胰岛素的细胞,这一方法包括将皮肤细胞改变为能干细胞,并诱导其转化为具有特殊功能细胞的过程。最近的许多研究表明使用“遗传因子”(能够诱导某个基因处于活跃状态的特殊蛋白质)能够使细胞还原为多能状态。美国科学家第一个宣布他们用这种方法转变的细胞能够分泌胰岛素,这一研究无疑将成为所有糖尿病患者的福音。

――摘自《生命世界》2008年第10期

   (1)人体皮肤表层的细胞具有相似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这样的细胞群在生物学上称之为              

   (2)皮肤细胞转化为多能干细胞的过程称为               过程。皮肤细胞与转化后的细胞表现出功能上的极大差异,这是因为               而导致的。

   (3)培养人体细胞的培养液相当于人体细胞的               。培养过程中,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细胞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会停止分裂增殖,此时需要用      来处理,将贴壁的细胞从瓶壁上分离下来。

   (4)糖尿病患者临床上的表现往往是                              。若成功培养出的胰岛细胞给某患者移植后发生排斥现象,那是因为患者机体把植入的细胞当作              

               进行攻击。攻击植入组织的“战士”主要是              

 

 

 

 

 

31.(16分)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自味的浮沫,称为“水华”。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潮”。绿潮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21示温带湖泊浮游藻类生长的季节性变化,从中可以看出,影响藻类大量繁殖的最主要因素是                             

   (2)图22表示对受到轻度污染的湖泊的调查结果,结果表明,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相当高的               性。

   (3)试解释“绿潮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的主要原因:                             

   (4)严重的水华往往会引起图23所示沉水植物的死亡,这是因为(要求答出两点主要原因)                             

水体浑浊晦暗,透明度减小,景致大为减色。相关

部门为了湖水还清,曾多次投放化学杀藻剂紧急处

理。此种处理方法虽然可以取得眼见的效果,

但存在的主要缺点是               ,并可能危害

               生物。

   (6)某些景 区采纳专家建议,在水域内种植图23所示植物,同时投放鲢鱼、草鱼等植食性鱼类,取得了很好的治理效果。在修复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过程中,上述措施发挥的作用是:①利用了这些植物与浮游藻类的               关系,制约了浮游藻类的数量;②草食鱼类可以               ,制约了浮游藻类的数量。

 

 

 

 

 

 

 

 

 

 

 

 

 

 

 

试题详情

江苏省2009届高考数学精编模拟试题(二)

试题详情

2009年近阶段课改区名校地理试题精选

――地球运动专题

 

(黄山市09年3月质量检测) 2008年9月27日北京时间16时44分,太阳非常平

6ec8aac122bd4f6e静,航天员翟志刚走出“神舟七号”舱门,实现了中国历史上

首次太空行走。下图是“神舟七号绕地球运行轨道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翟志刚出舱时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

   A.手中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    B.阳光灿烂,天空蔚蓝

C.太阳照射下船体明亮        D.众多流星划过天幕

 2.飞船绕地球运行周期是90分钟,图示时刻地球上180。经线正对远地点,飞船绕地球一周后,地球上正对近地点的经线度数是

A.157.5o W    B.157.5o

  C.22.5o E     D.22.5o W

    中俄两国于:2008年10月14日在黑瞎子岛举行“中俄界碑揭牌仪式”,西侧靠近中国的一半岛屿归中国所有,该处将成为“中国最早见到太阳的地方”,该日当太阳处于正南方向时,北京时间是11点。据此回答3―4题。

 3.黑瞎子岛位于:

   A.45o N,110oE        B.48o 21'N.115o

  C.48o 21'N,135oE   D.45o N,145o E

 4.这一天:

   A..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B.安徽省各地昼长夜短

   C.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D.晨昏线与极圈相切

(烟台市09年一模)5.2008年8月1日,在我国西北地区从新

疆的景象如图所示,被遮住的这一层太阳大气活动最剧烈时候对地球

产生的影响可能是

  A.影响南方地区的交通运输        B影响北力地区的有线网络通讯

  c.轮船航行过程中指南针突然失灵   D流星现象多发

 

(苏北四市09年三模)我国第三个南极科考站昆仑站(80°25′S,77°06′E),于2009年1月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胜利建成。读图1完成7。

www.ks5u.com6.昆仑站进行天文观测的优势是

A.纬度高学科网(Zxxk.Com),气温低

B.全天候学科网(Zxxk.Com),观测广

C.极夜期长,空气稀薄

D.学科网(Zxxk.Com)极昼期长,海拔较高

7.据图1和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昆仑站在长城站的西南方向

B.此时昆仑站可见美丽的极光

C.三个科考站的地球自转速度相同

D.中山站至昆仑站的直线距离约为学科网(Zxxk.Com)1200千米

(烟台市09年一模) 读我国

┏━━━━━━━━━━━━━━┳━━━━━━━━━━━━━━┓

┃  夏季(5月一9月底)         ┃冬季(10月一次年4月底)      ┃

┣━━━┳━━━━━━━━━━╋━━━━━━━━━━━━━━┫

┃上午  ┃09:3 O――13:3 0  ┃上午   10:00――14:00     ┃

┣━━━┻━━━━━━━━━━╋━━━━━━━━━━━━━━┫

┃    午休                    ┃    午休                    ┃

┣━━━┳━━━━━━━━━━╋━━━━━━━━━━━━━━┫

┃下午  ┃l6:0 0――20:00   ┃上午  15:30――19:30       ┃

┗━━━┻━━━━━━━━━━┻━━━━━━━━━━━━━━┛

8根据表中信息判断,该城市最可能是

A.沈阳    B.西安    C.乌鲁木齐    D.武汉

9该城市不同季节调整作息时间,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B.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

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D.日地距离的变化

6ec8aac122bd4f6e(中山市09年下期四校联考)日照效果、自然通风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生活区的环境质量,读图回答:

 

 

 

10.图中两座不同经纬度的山,为了达到良好的通风效果,在不同风向的坡面,建筑物布局合理的是

6ec8aac122bd4f6eA.①        B.②           C.③           D.④

11.建筑物的高度、间距、位置直接影响日照效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向阳坡上,坡度越大,建筑物间距越小

B.背阳坡上,坡度越大,建筑物间距越小

C.新建20层相同高度的两栋新楼,我国北方城市建筑物间距离比南方城市小

D.新建20层相同高度的两栋新楼,我国南方城市建筑物间距离比北方城市小

(盐城中学09届第七次综合测试)读图3和图4,D地此时是2008年12月21日的正午,此时一艘轮船从A地出发,航行6天后到达B地,然后又继续航行10天,到达目的地C地(32°N)。回答题。

 

 

 

 

 

图3                                             图4

 

 

12.轮船出发的当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昼长由长到短的排序A>B>C>D

B.太阳高度角由大到小的排序是A>B>C>D

C.此时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南突出

D.此时C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13.轮船到达C地时,该地的时间为

A.2009年1月6日16时                   B.2009年1月5日8时

C.2009年1月5日16时                    D.2009年1月6日8时

14.读图4,当地球公转处于远日点附近时,赤道上的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5.当C地处于高压的控制下时,图5中各岛昼长时间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③④①          B.①②③④

C.③④①②          D.①④③②

 

 

 

 

图5

 

(广州市2009年一模)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神舟七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飞船运行的轨道面与赤道面成42.4度交角,并以每90分钟绕地球飞行一圈。9月27日16时59分,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出舱,实现中国历史上第

一次太空行走。图1是翟志刚太空漫步照片。

 16.在神舟七号飞船上,航天员24小时中,能看到日出日落的次数,

最大值可能是

文本框:  图1    A.1次    B.2次    C.8次    D.16次

17.下列地区中,神舟七号飞船不经过当地上空的是

  A.松嫩平原    B.波斯湾沿岸

  C.澳大利亚    D.墨西哥湾沿岸

18.航天员翟志刚在太空漫步中,五星红旗能够“飘扬”起来的原因是

    A.风力    B.辐射    C.温差    D.失重

(2009年苏、锡、常、镇四市调查)图2是不同地点6月22日的日出时刻与日照时数之间的关系。读图回答题。

19造成①地日照时数少于②地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因素    B.大气环流    C.地面起伏    D.天气状况

20.若6月22日①、②两地同处晨线,则9月23日①地日落时,②地的地方时为

A.15:00    B.16:30    C.19:30 D.21:00

6ec8aac122bd4f6e(浙江龙岩市09年一模)右图中a为北极圈,b为晨昏线,P点位于晨昏线的中点。M、N为晨昏线与北极圈的交点,且M、N两点的经度差为90°。据图回答题。

21.当一架飞机沿晨昏线由M地经P点飞到N地,飞机的飞行方向是

A.由东向西

B.由西向东

C.先西北,后西南

D.先东北,后东南

22.若a为昼弧,且P点的纬度为75°N,此时M点的日落时间及可能的月份分别为

A. 9时  2月        B. 15时  5月       C. 19时  8月       D. 15时  11月

(南京市2009届高三3月调研)2009年1月30日至2月1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先后对喀麦隆、利比里亚、苏丹、赞比亚、纳米比亚、南非、莫桑比克、塞舌尔8个非洲国家进行国事访问,足迹纵贯非洲广袤丰饶的大陆。图1是“胡锦涛国事访问的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23.2009年1月30日当地时间20时(区时)胡主席

首先到达喀麦隆首都机场。此时北京时间是

A.1月30日13时    B.1月31日3时

C.2月1日3时      D.1月31日2时

24.八个国家中,沙漠面积广布的两个国家是

A.喀麦隆、苏丹      B.赞比亚、南非

C.苏丹、纳米比亚    D.纳米比亚、南非

 

 

 

(南京市2009届高三3月调研)图4为某地某日“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图中时间表示北京时间,0º、60º表示太阳高度,读图完成9~10题。

25.该地可能位于

       A.杭州             B.乌鲁木齐            

C.拉萨              D.哈尔滨

26.有关这一天的描述正确的是

A.南京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        

B.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

C.北极圈内为极昼现象        

D.这一天全球昼夜等长

(盐城中学09届第七次综合测试)晨昏线与北半球纬线圈相切于H点,读H点学科网(Zxxk.Com)

纬度的年变化示意图1,回答题。学科网(Zxxk.Com)

27.H点纬度变化与下列现象对应正确的是学科网(Zxxk.Com)

A.H点从①到②时,北京的昼长逐日变长

B.H点从③到④时,北京的昼长逐日变长学科网(Zxxk.Com)

C.H点从④到⑤时,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学科网(Zxxk.Com)

D.H点位于①◎时,全球昼夜平分学科网(Zxxk.Com)

28.当H点位于②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学科网(Zxxk.Com)       图1

A.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学科网(Zxxk.Com)       B.晨昏线与地轴的线面角达到最大值

C.长江入海口的盐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D.从大西洋驶入地中海的货轮顺风顺水学科网(Zxxk.Com)

(南通市09届一模)图1为“某日某时刻等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空白部分表示m日,阴影部分表示m+1日;图2为“该日a地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题。

29.此时,北京时间为

A.4:00     B.8:00

C.16:00   D.20:00

30.图示时刻,太阳直射在

A.0°,0°    B.23.5°N,180°   C.0°,180°    D.23.5°S,0°

(浙江龙岩市09年一模)2009年7月22日将出现日全食天文奇观,我国部分地区位于全食带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9~10题。

材料一:日食“食分”是指日面直径被月球遮掩部分与日面直径的比值。以日面直径作为1,如果食分为0.5,就表示日面直径被遮掩了一半;可见,日偏食的食分小于1,日全食为1。日食“食甚”是指一次日食最大“食分”出现的时刻。

材料二:2009年7月22日日食路径图

6ec8aac122bd4f6e
 

 

 

 

 

 

 

 

 

 

 

 

31.下列地区可成为这次日全食最佳观测地之一的是

A.华北平原         B.辽东半岛        

C.海南岛           D.长江中下游平原

32.食甚时的食分值为0.75等值线穿过的图示地区中,不具有的典型农业地域类型是

A.季风水田农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高寒农牧业       D.种植园农业

 

 

 

综合题

 

(汉沽一中09届第六次月考) 下图为一几何图形,读后回答:(11分)

(1).椭圆若为地球的侧视图,则X、Y两点,有利于卫星发射的是           

(2).椭圆若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则S的大小为           千米,它是度量天体距离的长度单位之一,叫做一个           单位. 若太阳在P点, 请在图中绘出二至、二分日地球较准确的位置(地球上要求有地轴及地球自转方向);椭圆若为哈雷彗星绕太阳公转的轨道,请在图中XY之间用箭头绘出彗星绕太阳公转的方向。

(3). 若太阳在O点,椭圆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地球上是否存在四季变化?         。为什么?       

31.11分

(1). 1分 X;

(2).7分 1.5亿,天文

(3).3分 存在。因为地球上的四季不是由地球距离太阳的远近产生的,而是由黄赤交角决定的。

 

 

(广州市09年一模)我国某中学,在地理课外活动中,观测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北京时间3月21日14时,观测到该地该日正午太阳高度为60°。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中学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

(2)在某一小组的活动记录中显示,一段时期,太阳高度最大时,物体影子

朝南。可信吗? 为什么?

 

 

(3)据测量结果,计划在该地生产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如右图所示,其受热

面板与地面的夹角α,一年中调整的幅度是多少?

 

33.(10分)

(1)(90°E , 30°N) (4分)

(2)不可信。(1分)   该地在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在正南,影子朝正北。(3分)

(3)46°52’(或6°34'一53°26’)(2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