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80366  380374  380380  380384  380390  380392  380396  380402  380404  380410  380416  380420  380422  380426  380432  380434  380440  380444  380446  380450  380452  380456  380458  380460  380461  380462  380464  380465  380466  380468  380470  380474  380476  380480  380482  380486  380492  380494  380500  380504  380506  380510  380516  380522  380524  380530  380534  380536  380542  380546  380552  380560  447348 

6、前后两个“绿”字都是()

A客观实际       B诗人大脑的产物

C诗人对客观实际的认识 D诗人的主观想象

试题详情

5、诗人把“鸟宿”和“曾敲”这对立的一动一静放到一起()

A完全是诗人无根据的想象  B是诗人对事物的加工制作

C是诗人对客观事物的照搬  D完全是为了写诗的需要

   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有著名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柳宗元也有名句“欵乃一声山水绿”。同是一个“绿”,可前一个是动词,后一个是形容词。据此回答6-7题。

试题详情

4、人们写文章之所以要“反复推敲”,从哲学上看,就是要()

A“语不惊人死不休” B尽可能准确地反映事物

C出奇制胜      D写出好文章

试题详情

3、人们要想获得正确认识()

A必须勤实践、勤读书、勤思考  B必须多问几个为什么

C必须亲身实践         D必须经过系统学习

  贾岛的“鸟宿池边树,曾敲月下门”堪称遣词造句的经典。回答4-5题。

试题详情

2、有人将诗中的“床”理解为寝具()

A是对认识的发展      B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

C犯了教条主义错误      D不是对事实的反映

试题详情

1、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人们的认识不能统一

C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人们的思维复杂性

D人们的思维可以改变客观对象

试题详情

80、“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这句话告诉我们()

A.事物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变化着

B.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C.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

D.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答案(名言哲理)

1-   5DCBDD6-10CDCCD11-15ACCDC16-20CAACB21-25CDDAC

26-30ABDAA31-35ABABC36-40BCBBB41-45DCDAA46-50DCBBC

51-55BDBCB56-60BBCAC61-65BABAC66-70BCACB71-75BDDBB

76-80BAABB

诗文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

湖南省石门一中教科室  宋善军    赵夏泉   唐纯九(邮编:415300)

电话号码:0736------6151685或0736---5336582

  (E-mail:songshanjun1@或songshanjun2@)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而今有人说“床前”不好,应改为“窗前”。其实,李白所说的床并非寝具,而是说的水井边的一圈栏杆。回答1-3题。

试题详情

79.“人类可以通过改变自然来使自然界为自己服务,来支配自然界。但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人类统治自然界决不是站在自然界之外的,我们对自然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能够认识和正确地运用自然规律。”这段话表明的哲学道理是()

A. 人的主观能动性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

B. 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统一

C. 只有站在自然界之外,才能统治自然界

D. 认识了自然规律就能利用自然规律

试题详情

78.恩格斯指出:“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这句话说明()

A. 由于实践条件的限制,人们每一正确认识在深度上是有限的

B. 在一定时代,人们不可能获得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正确认识

C. 人们认识事物所能达到的程度,完全取决于客观条件

D. 客观条件会妨碍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试题详情

77.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道:“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这意味着()

A. 认识事物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B. 感性认识必须发展到理性认识

C. 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不可靠

D. 理性认识必须回到实践中去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