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37173  437181  437187  437191  437197  437199  437203  437209  437211  437217  437223  437227  437229  437233  437239  437241  437247  437251  437253  437257  437259  437263  437265  437267  437268  437269  437271  437272  437273  437275  437277  437281  437283  437287  437289  437293  437299  437301  437307  437311  437313  437317  437323  437329  437331  437337  437341  437343  437349  437353  437359  437367  447090 

(二).动能定理:

1.推导:

设质量为m的物体,初速度为v1,在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力F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s,速度增加至v2,如图1所示。在这个过程中,力F所做的功W=Fs。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a,由匀加速运动的公式,有由此可得:

W=FS= ma.=

Ek2=表示物体的末动能,Ek1=表示物体的初动能。

W= Ek2- Ek1说明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此即动能定理。

2.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对动能定理的理解是一个难点,,老师要多举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1)动能定理的计算式为标量式,V为相对一参考系的速度。

(2)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是单一物体,或者可以看成单一物体的物体系。

(3)动能定适用于物体的直线运动;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分段作用。只要求出在作用过程中各力做功的多少和正负即可。这些正是动能定理解题的优越性所在。

(4)若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包含几个不同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可以分段考虑,也可以全过程为一整体来处理。

3.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思路:

(1)选取研究对象,明确它的运动过程。

(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各力做功情况,然后求各个外力做功的代数和。

(3)明确物体在过程始末状态的动能EK1和EK2

(4)列出动能定理的方程W= EK2- EK1

例题2:一物体以初速v0竖直上抛,落回原处速度为v1,空气阻力不能忽略且大小不变,求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

解析:本题必须分为上升和下降两个过程进行研究,而且要注意重力和阻力的功的不同特点,设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空气阻力大小为f,则:

上升过程:-mgh-fh=0-

下降过程:mgh-fh=

由上述二式解得:.

试题详情

(二)进行新课

幻灯或多媒体投影:

光滑水平面上停有两木块,质量ml=3kg,m2=6kg.现依次用力F=6N,F’=24N分别作用在ml、m2上,各自牵引移动S=4m,分别计算力的功、木块的加速度和末速度.(由学生自己完成下表.)

木块
木块的质量
m/kg
 作用力
F/N
位移
S/m
 力的功
W/J
木块的加速度 a/m.s2
末速度
 v/m.s-1
mv2/2
(kg.m2/s2)
m1
3
6
4
24
2
4
24
24
4
96
8
8
96
M2
6
6
4
24
1

24
24
4
96
4

96

从表中可以看出,对同一木块,外力的功增加4倍,则速度增大为2倍;对不同质量的木块,外力对它做一样多的功,由于质量不同,所以速度也不同;对不同的木块做不同的功,看不出速度的变化规律,可见,跟外力做功密切联系的运动状态不能单用速度来衡量。

再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表中数据,物体速度不仅与外力对它做功有关,还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我们发现外力的功与是相等的。

1.动能

(1)定义:在物理学中用这个量表示物体的动能,动能的符号为Ek=.

(2)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动能的单位是:1kg.m2/s2=1N.m=1J.

(3)动能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4)动能是一个状态量,是针对某物体在某时刻而言。因此,动能表达式中的v只能是瞬时速度。

例题1:质量m=3kg的物体以v0= 5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经过一段时间后,速度变为竖直向下的vt=4m/s,求这段时间内物体动能的变化量和重力对物体作的功。

(学生独立分析,教师巡回指导)

师生一起得出正确答案:

解析:动能的变化量为=-13.5J.

物体以v0= 5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h=(vt2-vo2)/2g

重力对物体作的功W=mgh==-13.5J.,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重力对物体作的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恰好相等。

试题详情

(一)引入新课:

我们在初中学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现在让我们复习一下初中做过的实验.(演示滑块从斜面上滑下,引导学生观察。)同一滑块从不同的高度滑下,高度越大时滑块把木块推得越远,对木块做的功越多.让质量不同的滑块从同一高度滑下,同学们可以看到,质量大的滑块把木块推得更远,对木块做的功更多。

实验表明,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如何定量地表示动能?做功 对物体的运动状态会产生什么效果?本节课我们来进行研究.

[板书]  第四节  动能  动能定理

试题详情

可改变倾角的斜面,大小不等的小木块三块

试题详情

分析推理、讲练结合,多媒体设备

试题详情

3.会用动能定理解决力学问题是本节课的能力培养点。

试题详情

2.推导动能定理是本课的难点。

试题详情

1.正确理解动能定理是本节课的重点。

试题详情

4.会用动能定理解决力学问题,知道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

试题详情

3.会进行动能定理的推导.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