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37215  437223  437229  437233  437239  437241  437245  437251  437253  437259  437265  437269  437271  437275  437281  437283  437289  437293  437295  437299  437301  437305  437307  437309  437310  437311  437313  437314  437315  437317  437319  437323  437325  437329  437331  437335  437341  437343  437349  437353  437355  437359  437365  437371  437373  437379  437383  437385  437391  437395  437401  437409  447090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我想养只鸽子,让它生鸽蛋给小孩儿玩。可是目前严重的问题是,有没有壁虎,假定有了,会不会偷鸽蛋?

B.上海电影译制片厂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如:《音乐之声》、《王子复仇记》等等,为什么令人百看不厌?这首先还是归功于本子做得精彩。

C.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牧民》)”政治的清明和文化的复兴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

D.红丝带--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标志,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患者、感染者的关心,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答案]D

[考点]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解析]A.是陈述句,所以句末应该用句号;B.冒号表示列举的时候应该是完全列举,后面也就不能跟“等等”,所以“如”后冒号应该删去;C.括号应在引号外,括号内容只是注释引用语的出处而非引用语,所以不能在引号内。

[思路分析]标点的使用要从句意、句间(词间)关系、句子语气三者结合起来分析。常见的命题者设置的失误有:①非疑问句用问号(如A项),②倒装句中间号③前置分句之间用顿号④联合词组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用顿号⑤连词前面用顿号⑥概数用顿号⑦集合词语用顿号⑧句中没有逗号径直用分号⑨句中已用句号再用分号⑩冒号后面揭示范围不清⑾句中短暂停顿用冒号⑿同一句中用两个冒号⒀引语中 “某某说,”后用冒号⒁引语中(或括号中)句末点号误置(如C项),⒂不是书名用书名号、⒃冒号、省略号与“等等”重复(如B项)。

试题详情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许多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是优先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学校,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需求、社会导向、父母意愿、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B.5月4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行了《红色箴言》大型诗歌朗诵会,通过众多著名表演艺术家炉火纯青的朗诵艺术,在场的大学生热血沸腾,深受震撼。

  C.大观园旅游纪念品商场里摆满了名人字画、根雕作品、导游地图、古玩、佩饰等多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游客们精挑细选,讨价还价,热闹极了。

  D.冬天日短,等到干完活儿回来,已是夕阳西下,薄雾给村子罩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母亲像往日一样,从灶屋里端出了热腾腾的饭菜,招呼我们赶紧吃。

[答案]D

[考点]考查病句的辨析。

[解析]A.“受……等因素的影响”和“……造成的”两种表述杂糅重复;B.“通过众多著名表演艺术家炉火纯青的朗诵艺术”后缺宾语中心语“的表演”;C.“名人字画、根雕作品、导游地图、古玩、佩饰等”有些不属于“工艺品”范畴,所以应该改为“商品”。

[思路分析]考生要熟知六类病句类型。对于句式杂揉(如A项)和搭配不当,多数可以凭语感判断,对于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残缺或多余(如B项“通过众多著名表演艺术家炉火纯青的朗诵艺术”压缩为“通过艺术家的朗诵艺术”后,就能发现宾语中心语残缺),有时需要举行语法分析。另外,对于语意性错误和逻辑错误凭语感和语法分析是不够的。

试题详情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刚刚苏醒的大地上,袅袅炊烟弥漫开去,远处传来汪汪的狗吠声,一切显得那么静谧。

B.历史如同一条长河,从源头连绵不断地流去,每一个阶段都具有特立独行的标志。

C.演讲是一种艺术。演讲中势如破竹的滔滔雄辩,侃侃而谈,未必能赢得高明的听众。

D.水面镶嵌在高峡深谷中,平滑得像绸缎一般,稍微抖一抖,波纹便荡漾起来,精致且迷人。

[答案]B

[考点]考查词语的辨析和选用。

[解析]特立独行:特:独特;立:立身。形容人的志行高洁,不同流俗。也泛指特殊的,与众不同的。这里用来指历史,对象错误。

[思路分析]将实词和成语结合起来考查,既照顾了知识点的全面性,又减少了题量,符合人们的生活语文习惯,更加贴近考生生活。词语的辨析要从对象(如B项“特立独行”用于人,不用于物--历史)、适用场合(口语还是书面语)、色彩(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轻重、搭配等方面辨析。

试题详情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以逸待劳  分庭抗理   信口雌黄   哄堂大笑

  B.漫不经心  和颜悦色   见微知著   推心至腹

  C.突如其来  接踵而至   精妙绝伦   浑然一体

  D.张灯结彩  休戚与共   不知所终   估名钓誉

[答案]C

[考点]考查汉字的字形。

[解析]A.分庭抗理-分庭抗礼,B.推心至腹溶-推心置腹,D.估名钓誉-沽名钓誉

[思路分析]对于汉字,除了平时的积累外,可以根据错别别字产生的几种原因(如同音、形似、义近)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再加以归类:①据音记形②据义推形(如A项的“分庭抗礼”的“礼”是“行礼”的意思,故“理”错)③结构推形④探源定形(如“世外桃源”是典故,出自《桃花源记》,可知“源”不能写成“园”)。

试题详情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拜谒/枯竭  冲锋枪/冲击波  恣意妄为/千姿百态

  B.陨石/功勋  倒胃口/倒栽葱  崇山峻岭/怙恶不悛

  C.梗概/田埂  迫击炮/迫切性  瓜熟蒂落/啼笑皆非

  D.篆书/椽子  空白点/空城计  愚公移山/向隅而泣

[答案]B

[考点]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解析]A.项:yè/jié chōng/chōng zì/zī;B.项:yǔn/xūn dǎo/dào jùn/quān;C.项:gěng/gěng pǎi/pò dì/tí;D.项:zhuàn/chuán kòng/kāng yú/yú

[思路分析]试题难度不大。拼音所涉及的多个知识点,本题均有所涉及:形似字(拜谒/枯竭,陨石/功勋)、同音字(愚公移山/向隅而泣)、多音字(空白点/空城计,迫击炮/迫切性)、形声字(崇山峻岭/怙恶不悛)等等。考生平时可以通过归类识记来帮助记忆。对于那些习惯性误读字(“倒胃口/倒栽葱”的读音不同,方言区却容易误读后一字)要格外留心

试题详情

(二)考生在研读材料时会不自觉地加入其中,成为争论中的一员,这样“零距离”的审视材料,会有利于考生的临场发挥。另外和中华民族美德以及公民道德教育中的向善从善的主题非常吻合,也有利于考生选材;三是难易适中。和往年的所谓“深刻”相比,今年的作文更多地考察学生整体把握材料的能力,侧重于对学生“准确定点,快速成文”能力的考察,侧重于对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的道德考察。

 对于考生来说,最平常的立意应该是在行骗与行善的矛盾、善良与诚实的认识方面着手,也可以从行乞女孩的角度进行思考,还可以从材料中的“不能因为有人行骗,影响了我们行善。”“无论那个女孩是否行骗,一定要回去为她做点什么”这些关键性语句中挖掘主题。要想写出高分作文不易,在立意方面不会有多少新意。考生只有在书写的规范、结构的完整、作文题目的拟定、行文的流畅、遣词造句的出彩以及其他创新方面整体做好,才会得到满意的分数。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试题详情

(一):2009宁夏高考语文试题,体现了新大纲变化的精神,保持了课改的稳定性,可以说,稳定中有变化,继承中新意不够。

1.试题材料的选取既体现了名家名篇的时代精神,又让学生感到似曾相识;既体现了各知识点考察的意图,又稳定了一线的教学,符合宁夏考生的实际情况。如社科类材料是,唐诗和当代某些优秀文艺作品都能体现时代精神。文言文的人物传记选自《宋史》,和去年一样。诗歌是辛弃疾的《鹧鸪天.陌上柔桑》。文学类的作品选自中国作协主席铁凝的《孕妇和牛》。实用类的传记是有关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的一些事迹。

2.试卷长度、题量与去年基本一致,各大题没有变化,赋分也完全一致,只是把选做题的两个大题中的四个小题变成了四个小问,减少了题目数,使卷面更简洁流畅。

3.语言表述题中有了变化,出现对一段“通告”的修改考查,加大了实用类文体的考查力度,体现了新大纲的精神。

4.作文延续了去年材料作文的模式,有现实的针对性,同时,也降低了审题难度。材料围绕对一个乞讨者的看法,几个高中生展开了讨论。讨论中,形成了两种看法。

另一种认为,现代社会诚信缺失,有人在行善时“误入不诚信的圈套”。最后,这几个高中生达成了共识,即使在当今社会上确实存有人心不古的的事,我们还是要坚守内心的善念,并付诸行动。

在一般的材料作文中,有几类人物,就可以从几个角度立意;有几个原因,就可以从几个角度立意;有几种情感,就可以从几个角度立意。如从本材料中提炼观点,小赵的就是“善举”,小孙的是“冷静思考后,不放弃行善”,小李的是“诚信的缺失”,小钱的是“别误入诚信的圈套”,小周的是“善良的人值得称赞”。但是,多角度立意中往往有个最佳立意,也就是中心立意,也最符合命题者的意图,也能写出有深度有针对性的作文,所以,材料中的最后一句话是材料的“核心”。

那么,本次作文的最佳立意,就是要坦荡无私的顺从内心法则,心存善念,多行善举,勿以善小而不为,勿因有人欺骗而不为。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