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原子序数11~17的元素,自钠到氯,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从  增加到  ,随着核电荷数依次递增,原子半径依次  ,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  ,失电子能力逐渐  ,得电子能力逐渐  ,因此,金属性逐渐 ,非金属性逐渐  

(2)元素金属性的强弱,可以从它的单质与水或酸的反应置换氢的  程度,以及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  强弱来判断.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可以从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  强弱,或它的单质跟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  及氢化物的  来判断.

(3)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  的变化,这个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分析:

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处于同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减小,核电荷数增大,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增强,失电子能力减弱,得电子能力增强,则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碱性越强,与水或酸反应越剧烈;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越强、单质跟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1)原子序数11~17的元素,自钠到氯,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从1增加到7,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性质出现递变规律,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核电荷数依次增大,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依次增强,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所以金属性依次减弱,非金属性依次增强,

故答案为:1;7;减小;增强;减弱;增强;减弱;增强;

(2)元素金属性的强弱,可以从它的单质与水或酸的反应置换氢的剧烈程度,以及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来判断.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可以从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或它的单质跟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程度及氢化物的稳定性来判断,

故答案为:剧烈;碱性;酸性;难易程度;稳定性;

(3)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这个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故答案为:周期性.

点评:

本题考查同周期元素的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同周期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为解答的关键,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属于记忆性知识点,注意金属性、非金属性的比较,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将磁性氧化铁放入稀HNO3中可发生如下反应:3Fe3O4+28HNO3═9Fe(NO3x+NO↑+14H2O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

 

A.

Fe(NO3x中的x为2

 

B.

反应中每还原0.4mol氧化剂,就有1.2mol电子转移

 

C.

稀HNO3在反应中只表现氧化性

 

D.

磁性氧化铁中的所有铁元素全部被氧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无水氯化铝是一种重要韵催化剂,工业上由Al2O3制备无水氯化铝的反应为:2Al2O3(s)+6Cl2(g)4AlCl3(g)+3O2(g)△H>0.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反应速率可能加快

    B. 加入碳粉,平衡向右移动,原因是碳与O2反应,降低了生成物的浓度且放出热量

    C. 电解熔融的Al2O3和AlCl3溶液均能得到单质铝

    D. 将AlCl3•6H2O在氯化氢气流中加热,也可制得无水氯化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上利用反应在3Cl2+2NH3=N2+6HCl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漏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管道漏气遇氨就会产生白烟

 

B.

该反应利用了Cl2的强氧化性

 

C.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

生成1mol N2有6mol电子转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锂(Li)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剧烈

 

B.

砹(At)为有色固体,AgAt难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C.

在氧气中,铷(Rb)的燃烧产物比钠的燃烧产物更复杂

 

D.

HBrO4的酸性比HIO4的酸性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各组物质的燃烧热相等的是(  )

  A. 碳和二氧化碳 B. 1mol碳和3mol碳

  C. 3mol乙炔(C2H2)和1mol苯 D. 淀粉和纤维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在298K时下述反应的有关数据:

C(s)+O2(g)=CO(g)△H1=﹣110.5kJ/mol

C(s)+O2(g)=CO2(g),△H2=﹣393.5kJ/mol

则C(s)+CO2(g)=2CO(g)的△H 为(  )

  A. 283.5kJ/mol B. 172.5kJ/mol C. ﹣172.5kJ/mol D. ﹣504 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分子式为C8 H10的芳香烃的氯代物的结构共有(  )

 

A.

9种

B.

13种

C.

14种

D.

15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有一澄清透明的溶液,只可能含有大量的Fe3+、Fe2+、H+、AlO2、Al3+、CO32、NO3七种离子中的几种,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量1mol/L NaOH溶液的过程中,开始没有沉淀,而后才有沉淀.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溶液中可能含有AlO2

  B. 溶液中可能含有NO3

  C. 溶液中一定不含Fe2+和Fe3+

  D. 溶液中可能含有Fe3+,但一定不含Fe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