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379  1387  1393  1397  1403  1405  1409  1415  1417  1423  1429  1433  1435  1439  1445  1447  1453  1457  1459  1463  1465  1469  1471  1473  1474  1475  1477  1478  1479  1481  1483  1487  1489  1493  1495  1499  1505  1507  1513  1517  1519  1523  1529  1535  1537  1543  1547  1549  1555  1559  1565  1573  3002 

北京西城区2009年4月抽样

高三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Al―27   Ca―40   Fe―56  

5.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绿色荧光蛋白质(GFP)是高分子化合物,不可降解,其水溶液有丁达尔效应

B.五彩缤纷的北京奥运会焰火利用了“焰色反应”原理

C.三聚氰胺分子结构如右图所示,分子式是C3H6N6

D.氮化硅、光导纤维、氧化铝陶瓷等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榆林教学资源网 http://www.ylhxjx.com

6.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来描述,下列化学用语的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OHCCHO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然气、沼气均属于可再生能源

B.明矾、水分别属于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C.纯碱、生石灰分别属于碱和氧化物

D.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均属于大气污染物

8.在一定压强不同温度(T1<T2)下,可逆反应2X(g)+ Y(g)2Z(g);ΔH<0中,

生成物Z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有以下图示,正确的是

 

 

 

 

 

 

A                 B                C                  D

9.下列有关除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 除去苯中的苯酚:加入浓溴水后,过滤

② 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

③ 除去CO2中少量的SO2:气体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

④ 除去碳酸钠中少量的碳酸氢钠:将混合物灼热

A.②④                  B.③④                   C.①②                   D.只有②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0.5 molNa2CO3的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总数为1.5×6.02×1023

B.7.8 g过氧化钠所含阴离子数为0.2×6.02×1023

C.标准状况下,2.24 L乙酸的分子数为0.1×6.02×1023

    D.标准状况下,1.12 L H2和Cl2混合气体分子总数为0.05×6.02×1023

11.今有室温下四种溶液,①pH=11的氨水;②pH=11的NaOH溶液;③pH=3的醋酸;
④pH=3的硫酸,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氯化铵晶体后,两溶液的pH均减小

       B.分别加水稀释10倍,四种溶液的pH ①>②>④>③

       C.①、④两溶液混合后,若溶液呈中性,则所得溶液中2c()=c()

    D.V1 L④与V2 L②溶液混合后,若混合后溶液pH=4,则V1∶V2= 11∶9

12.短周期元素X、Y、Z的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X大于Z,离子半
径Y大于Z,Y与Z可形成常见的离子化合物,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一定是Z>X>Y

 B.X、Z两种元素的单质的沸点一定是Z>X

 C.Z的最高价氧化物一定能溶于X、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

 D.工业上获得X、Z单质的方法主要是电解

榆林教学资源网 http://www.ylhxjx.com

 

 

 

 

 

 

 

 

 

 

 

 

 

 

 

 

 

 

 

 

25.(15分)食用香料A分子中无支链,B分子中无甲基。B能使Br2的CCl4溶液褪色,1 molB与足量Na反应生成0.5 molH2。各物质间有如下转化。

 

                                                                                                    

 

试回答:

(1)在一定条件下能与C发生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a.Na    b.Na2CO3   c.Br2/CCl4   d.CH3COOH

(2)D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E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与F反应生成A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的同分异构体甲能发生水解反应,其中的一种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另一产物在光照条件下的一氯取代物只有两种,且催化氧化后的产物也能发生银镜反应。

 

甲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

 

      乙是C的同系物,其催化氧化产物在常温下为气态。由乙出发可以合成有机溶剂戊(C7H14O3)。丁分子中有2个甲基。

 

 

 

戊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13分)M、R都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单质,其中R是用量最多的金属。甲、乙是化合物,其中甲是黑色晶体,可由R在X中燃烧得到。

 

 

 

(1)M与甲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解法制R低价氢氧化物的装置如图。a是4 mol•L-1NaCl、1 mol•L-1NaOH的混合溶液。

① 配制a时需要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O2,常采用______________的方法。

 

② 石墨电极应与电源的___________(填“正”或“负”)极相连接,通电后,R电极附近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停止实验一段时间后,在R极上部有红褐色物质产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R的某氧化物粉末与M粉末混合后分成两等份。一份在高温下恰好完全反应后,再与足量盐酸反应;另一份直接放入足量的烧碱溶液中充分反应。前后两种情况下生成的气体质量比是a:b,则R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7.(16分)氯气、氨气等物质在生产和科研中都有重要应用。

(1)若发生大量氯气泄漏事故,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a.立即通报相关部门,迅速撤离事故现场

      b.用蘸有肥皂水的毛巾捂住口鼻立即逆风疏散

c.用蘸有NaOH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立即顺风疏散

(2)事故发生后,可用NaOH稀溶液处理泄漏的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CuO)、m(H2O)],测定铜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H3+3CuO==N2+3Cu+3H2O。备选仪器装置如下(装置内所发生的反应是完全的)。

 

 

 

 

 

 

 

       ① 用上述装置制氨气时,能否将碳酸盐换成氯化铵?________(回答“是”或“否”),用化学方程式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仪器从左到右的连接顺序(用字母编号表示,仪器可重复使用)是__________。

   C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铜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含有m(CuO)、m(H2O)的式子表示]。

(4)Cl2与N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一种气体,实验数据如图。图中横坐标是加入Cl2的物质的量,纵坐标是反应后气体物质的量总和。已知所取Cl2、NO2的物质的量总和为6 mol。则生成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

 

28.(16分)X、Y、Z为周期表中前20号主族元素,原子序数递增,X、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Z是人体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1)下列含氧酸根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       b.       c.       d.

(2)X、Y的原子可构成只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它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

空间构型是_____________。

(3)Y的最高价含氧酸是重要的化工产品。

 

YO2

YO3

空气

94%~95%

5%~6%

氧气

97%~98%

2%~3%

① 已知YO2被空气氧化,每生成1 mol气态YO3,放出98.3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实验测得相同条件下一定量的Y单质分别在空气和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产物的成分(体积分数)如表。Y在纯氧中燃烧产物里YO3含量比空气中少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天然ZYO4既可用于制备Y的氧化物又可用于制水泥。ZYO4与X单质在高温下反应,得到两种常见气体。每消耗1 molX单质,有4 mol电子转移,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测定某水泥样品成分,称取10.0 g样品,将其中的Z元素转化为ZX2O4沉淀,将沉淀用稀酸处理得H2X2O4溶液,取该溶液体积的1/100,用KMnO4溶液滴定(氧化产物为XO2,还原产物为Mn2+),结果用去0.0200 mol•L-1的KMnO4溶液24.00 mL。该样品中Z的氧化物的质量分数是           

榆林教学资源网 http://www.ylhxjx.com

 

 

 

 

 

5.A      6.D     7.B      8.B      9.A     10.D      11.C       12.C

25.(15分)

(1)a d(2分)

(2)醛基(2分); CH3CH2COOH(2分)
   (3)CH3(CH2)4COOH+CH2=CHCH2OH       CH3(CH2)4COOCH2CH=CH2+H2O

(3分)

(4)(CH3)3CCH2OOCH(3分)

                       

(5)                         (3分)

               

高温

(1)8Al+3Fe3O4 ==== 4Al2O3+9Fe(2分)

(2)①煮沸(1分);

②负(1分);生成白色沉淀(1分);Fe­-2e+2OH=Fe(OH)2↓(2分)

③4Fe(OH)2 + O2 +2H2O == 4Fe(OH)3(3分)

(3)FeaOb(3分)

27.(16分)

(1)a、b(2分)

(2)Cl2+2OH = Cl+ClO+H2O(2分)

(3)① 否(1分); HCl+NH3=NH4Cl(2分)

② BDADC(2分);浓硫酸(1分);

防止空气中的水和CO2进入D装置,吸收多余的氨气(2分)

③ [18m(CuO)/m(H2O)]-16(2分)

(4)NO2Cl(2分)

28.(16分)

(1)a(2分)

(2)           (2分);直线型(2分)

(3)① SO2(g)+1/2O2(g)==SO3(g);△H= -98.3 kJ•mol1(2分)

高温

③ 2CaSO4+C===2CaO+CO2↑+2SO2↑(3分)

(4)67.2%(3分)

榆林教学资源网 http://www.ylhxjx.com

 

 

试题详情

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

 

 

本资料由《七彩教育网》www.7caiedu.cn 提供!

试题详情

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一次函数)

试题详情

安徽省巢湖市2009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

数学(理科)试题

 

命题人:   庐江二中   孙大志      柘皋中学   孙  平       巢湖四中   胡善俊

 

参考公式:

1.球的表面积公式,其中表示球的半径.

2.球的体积公式,其中表示球的半径.

3.柱体的体积公式 ,其中表示柱体的底面积,表示柱体的高.

4.锥体的体积公式 ,其中表示锥体的底面积,表示锥体的高.

5. 线性回归方程中的的计算公式.

 

试题详情

如何做好高、初中数学的衔接

 

● 第一讲  如何学好高中数学 ●

 

初中生经过中考的奋力拼搏,刚跨入高中,都有十足的信心、旺盛的求知欲,都有把高中课程学好的愿望。但经过一段时间,他们普遍感觉高中数学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易学,而是太枯燥、乏味、抽象、晦涩,有些章节如听天书。在做习题、课外练习时,又是磕磕碰碰、跌跌撞撞,常常感到茫然一片,不知从何下手。相当部分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困难期”,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渐渐地他们认为数学神秘莫测,从而产生畏惧感,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下面就对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些原因加以分析、总结。希望同学们认真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搞好自己的数学学习。

一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1 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确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2 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当然,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不是一朝一夕的。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高一新生一定要能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最后还需初步形成辩证型思维。

3 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高中数学在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例如高一《代数》第一章就有基本概念52个,数学符号28个;《立体几何》第一章有基本概念37个,基本公理、定理和推论21个;两者合在一起仅基本概念就达89个之多,并集中在高一第一学期学习,形成了概念密集的学习阶段。加之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只有七十多课时,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使得数学课时吃紧,因而教学进度一般较快,从而增加了教与学的难度。这样,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这就要求:第一,要做好课后的复习工作,记牢大量的知识。第二,要理解掌握好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顺利地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之中。第三,因知识教学多以零星积累的方式进行的,当知识信息量过大时,其记忆效果不会很好,因此要学会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如表格化,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类化,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到统一;使几类问题同构于同一知识方法。第四,要多做总结、归类,建立主体的知识结构网络。

二  不良的学习状态

1 学习习惯因依赖心理而滞后。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第一,为提高分数,初中数学教师将各种题型都一一罗列,学生依赖于教师为其提供套用的“模子”;第二,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回家后辅导也是常事。升入高中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变了,套用的“模子”没有了,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象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试题详情

安徽省巢湖市2009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

数学(文科)试题

 

命题人:   庐江二中   孙大志     柘皋中学   孙  平     巢湖四中   胡善俊

 

参考公式:

1.球的表面积公式,其中表示球的半径.

2.球的体积公式,其中表示球的半径.

3.柱体的体积公式 ,其中表示柱体的底面积,表示柱体的高.

4.锥体的体积公式 ,其中表示锥体的底面积,表示锥体的高.

5.圆柱的表面积公式,其中表示圆柱的底面半径,表示圆柱的高.

6. 线性回归方程中的的计算公式.

 

 

试题详情

中考语文易错词语辑录

(括号中为正确)
出人投地(头) 走头无路(投) 装黄门面(潢璜)众口烁金(铄)中流抵柱(砥)
直接了当(截) 自曝自弃(暴) 置若惘闻(罔) 真知卓见(灼) 张慌失措(皇)
仗义直言(执) 责无旁代(贷) 再接再励(厉) 运筹帷握(幄) 欲盖弥张(彰)
营私舞敝(弊) 沓无音信(杳) 同仇敌慨(忾) 投机捣把(倒) 图穷匕现(见)
退化变质(蜕) 文过是非(饰) 无耻滥言(澜) 相形见拙(绌) 消声匿迹(销)
心浮气燥(躁) 形消骨立(销) 修茸一新(葺) 修养生息(休) 宣宾夺主(喧)
诩诩如生(栩) 暇思迩想(遐) 一张一驰(弛) 一愁莫展(筹) 言简意该(赅)
挺而走险(铤) 叹为观只(止) 世外桃园(源) 如法泡制(炮) 磬竹难书(罄)
轻歌漫舞(曼) 前踞后恭(倨) 迫不急待(及) 破斧沉舟(釜) 披星带月(戴)
披肝历胆(沥) 篷筚生辉(蓬) 沤心沥血(呕) 奴颜卑膝(婢) 弄巧成绌(拙)
暗然失色(黯) 按步就班(部) 白璧无暇(瑕) 别出新裁(心) 病入膏盲(肓)
并行不背(悖) 不加思索(假) 草管人命(菅) 层峦迭嶂(叠) 缠绵悱测(恻)
陈词烂调(滥) 穿流不息(川) 惮精竭虑(殚) 耳儒目染(濡) 飞扬拔扈(跋)
愤发图强(奋) 蜂涌而至(拥) 斧底抽薪(釜) 富丽堂黄(皇) 肝脑途地(涂)
感人肺腹(腑) 膏梁子弟(粱) 功亏一匮(篑) 鬼计多端(诡) 海角天崖(涯)
汗流夹背(浃) 好高鹜远(骛) 和霭可亲(蔼) 轰堂大笑(哄)怙恶不俊(悛)
涣然一新(焕) 积毁消骨(销) 急流勇退(激) 坚如盘石(磐) 金榜提名(题)
金壁辉煌(碧) 精神焕散(涣) 苦心孤旨(诣)口干舌躁(燥)    烂竽充数(滥)
离经判道(叛) 礼上往来(尚) 历兵秣马(厉) 历精图治(励) 缭原烈火(燎)
留芳百世(流) 流言非语(蜚) 龙盘虎据(踞) 录录无为(碌)落英宾纷(缤)
貌和神离(合) 美玉无暇(瑕) 明辩是非(辨) 名列前矛(茅) 明火直仗(执)
名记不忘(铭) 摸糊不清(模) 莫不关心(漠) 默守成规(墨) 目不交捷(睫)
脑羞成怒(恼) 凤冠霞佩(帔) 振人心魄(震) 民生凋弊(敝) 不温不火(瘟)
坐想其成(享) 前扑后继(仆) 兵慌马乱(荒) 融汇贯通(会) 巾国英雄(帼)
日新月益(异) 背景离乡(井) 如洪气势(虹) 空空如野(也) 淋漓尽至(致)
蛋丸之地(弹) 怨天由人(尤) 无可非异(议) 洁然一身(孑) 直言不诲(讳)
锋芒必露(毕) 故名思义(顾) 相反相承(成) 事得其反(适) 劳役结合(逸)
占了上峰(风) 包罗万项(象) 轻而一举(易) 不可名壮(状) 道貌暗然(岸)
无精打彩(采) 浮想联篇(翩) 物及必反(极) 无可质疑(置) 及及可危(岌)
人才倍出(辈) 养尊处悠(优) 受益非浅(匪) 不求慎解(甚) 出类拔粹(萃)
自立更生(力) 不可就药(救) 忧心重重(忡) 孩啼时代(提) 争争日上(蒸)
功不可抹(没) 致关重要(至) 应辨能力(变) 珊珊来迟(姗) 人至义尽(仁)
义气用事(意) 余勇可估(贾) 永保青年(葆) 举旗不定(棋) 无则加免(勉)
冒然行动(贸) 哀声叹气(唉) 针贬时弊(砭) 当物之急(务) 辛辛学子(莘)
腆不知耻(恬) 彼彼皆是(比) 苇编三绝(韦) 百孔千窗(疮) 炉火纯清(青)
自名得意(鸣)    胜气凌人(盛)    一本万历(利) 势均利敌(力) 悬梁刺骨(股)
名思苦想(冥) 珠丝马迹(蛛) 全宜之计(权) 老声常谈(生) 一獗不振(蹶)
立杆见影(竿) 大气晚成(器) 精兵减政(简) 委屈求全(曲) 棉里藏针(绵)
合盘托出(和) 举止安祥(详) 大名顶顶(鼎) 立案侦察(查) 勾通南北(沟)
纷至踏耒(沓) 以老卖老(依) 口密腹箭(剑) 山青水秀(清) 不及不离(即)
一泄千里(泻) 嘻笑怒骂(嬉) 滥芋充数(竽) 卑躬曲膝(屈) 岂人忧天(杞)
吊以轻心(掉) 发聋震聩(振) 惩前必后(毖) 坐地分脏(赃) 乌和之众(合)

 

出自初中古文中的成语

三顾茅庐:出自诸葛亮《出师表》;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妄自菲薄:出自诸葛亮《出师表》;指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作奸犯科:出自诸葛亮《出师表》;指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危急存亡:出自诸葛亮《出师表》;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
    临危授命:出自诸葛亮《出师表》;指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计日可待:出自诸葛亮《出师表》;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
    醉翁之意不在酒: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水落石出: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暴露出来。
    山肴野蔌: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
    峰回路转: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
    觥筹交错: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形容许多人聚会喝酒时的热闹场景。
    舍生取义:出自《鱼我所欲也》;舍弃生命为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思贤若渴:出自陈寿《隆中对》;比喻迫切地想延揽有才德的人。
    心旷神怡: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气象万千: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
    黔驴技穷:出自柳宗元《黔之驴》;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用完了。
    一鼓作气:出自《曹刿论战》;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不求甚解:出自陶渊明《五先生传》;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比肩继踵:出自《晏子春秋》;肩挨着肩,脚跟着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不蔓不枝:出自周敦颐《爱莲说》;既不蔓延,也不分枝;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
    刮目相看:出自司马光《孙权劝学》;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朝发夕至:出自郦道元《三峡》;早上出发晚上就能到达;形容路途不远或交通方便。
    世外桃源: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试题详情

天津六校联考

数 学 试 卷(文史类)

试题详情

天津市六校联考

数 学 试 卷(理工类)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