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82  290  296  300  306  308  312  318  320  326  332  336  338  342  348  350  356  360  362  366  368  372  374  376  377  378  380  381  382  384  386  390  392  396  398  402  408  410  416  420  422  426  432  438  440  446  450  452  458  462  468  476  3002 

上海市2009年高考模拟试题汇编

数列

试题详情

2009年求精中学高一下期第二阶段数学测试(理科)

命题人:肖晓钟         审题人:付远中

试题详情

上海市2009年高考模拟试题汇编

概率

试题详情

重申材料作文的审题与构思

材料作文中,单一材料立意比较明确,两则材料或更多材料,则应该注意他们的共性。在此基础上,如果无法以某一种观点展开,则以与材料有共同或相似的现象展开论述。具体做法如下:(以下几个方面并不一定面面俱到,以满足800字为准,但是必须有相应的几个方面)

分论点的提炼与表述
     论证某一方面观点、某一事理,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去展开,这每一层、每一面就一一个“分论点”。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因此,提炼分论点的前提是先确定中心论点,并用一个句子的形式表达出来。提炼分论点的常用方法有:
    1.追问原因法――即问一个“为什么”
     追问原因法,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或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或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形成分论点。由于因果联系是存在于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一种普遍联系,因此,运用因果分析法形成分论点是议论文写作中使用得较多的一种方法。
    例1: 古训说:“不以规矩,难以成方圆”。现代人说,如何创新,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框框,突破规矩。请以“规矩”为话题作文。
     分析:先把话题(题目)扩展成一个句子(中心论点):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再对这个句子表述的现象追问原因,于是得到分论点 : ①没有规矩,个人不能成才;②没有规矩,集体不能稳定;③没有规矩,国家不能发展。
     例2::2000年的高考话题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提炼: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本身就是一个句子(中心论点),无须扩展。对这个句子表述的现象追问原因,于是得到分论点:⑴世界千变万化,事物是复杂的;?⑵人们看问题的方法、角度不同;③评判事物时所持的标准不同。

2。追问办法法――即问一个“怎么办”
     所谓追问办法法,就是解决论证中的“怎么办”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途径。这些具体措施和途径往往就是文章的分论点。采用“追问办法法”提炼分论点,也必须先确立中心论点。
     例1: 06年湖南高考,题目“谈意气”。
提炼:先把题目“谈意气”中的关键词“意气”扩展成一个句子(即中心论点),:人要有意气,然后追问:人怎样才能有意气?于是得到三个分论点:⑴坚韧不屈,不畏风霜,不畏冷雨;⑵勇敢不惧,勇往直前,不怕牺牲; ⑶自信乐观的,几多风雨阴霾,总能拨开云雾见阳光
      例2:命题作文《学会欣赏别人》。
      提炼: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无须扩展成句子。围绕“怎样学会欣赏别人”提出解决问题的三个具体做法(亦即三个分论点):学会欣赏别人,要求自己有胸怀坦荡、虚怀若谷的作风;学会欣赏别人,就是要努力发掘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并借鉴,不求全责备,不嫉贤妒能;学会欣赏别人就是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追问结果法――即问一个“会怎样”
    追问结果法,就是把由话题(标题)确定的中心论点作为前提,去推想在这个前提下将会产生的结果(意义、价值、影响)。
     例1: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提炼: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前提,可以去阐发“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意义(结果)。这样我们可以想到:⑴在思维领域,正因为答案的丰富多彩,才有那么多发明创造,才有“百家争鸣”的局面;⑵在文学艺术领域,正因为答案的丰富多彩,才有风格的多样、创作方法的多样,才有“百花齐放”的绚丽多彩;⑶在经济领域,正因为答案丰富多彩,我们经济才繁荣,社会生活才丰富多彩。
      例2:题目《这山望着那山高》
      提炼:题目《这山望着那山高》即为中心论点,无须扩展成句子,用推想结果的方法提炼:①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永不满足; ②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精益求精; ③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进取开拓; ④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力争上游。

 4.追问对象法――即问一个“关涉到哪些人事物”
      追问对象法,就是先将由话题(标题)确定的中心论点用一个句子表达出来,再看这个句子的谓语可涉及到哪些人(事,物),然后补出来或者具体列举出来,即成为分论点。
      例1:06年广东高考,话题“雕琢心中的天使”
提炼:将话题变具体一点为“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为它作中心论点,谓语“雕琢”可涉及的人有: 丛飞,李春燕,洪战辉等,于是可以组合成文章主体部分的三个内容:⑴丛飞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⑵李春燕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⑶洪战辉等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
      例2:以“最美的颜色”为话题作文
      提炼:把话题补充为“什么是最美的颜色”,于是可得到分论点:⑴绿色是最美的颜色,因为它是生命的颜色;⑵红色是最美的颜色,因为它象征热情;⑶白色是最美的颜色,因为它象征纯洁。

 5.追问内容法-――即问一个“关涉哪些方面”
追问内容法,就是先将由话题(标题)确定的中心论点用一个句子表达出来,再看这个句子的宾语可涉及到哪些人(事,物),然后补出来或者具体列举出来,即成为分论点。
     例1: 06年广东高考,话题“雕琢心中的天使”
提炼:将话题补充为一个句子:一代大家辛弃疾雕琢心中的天使。然后对宾语“天使”具体化,即得到分论点:⑴一代大家苏轼把自己雕琢成爱国的天使(国家危难时);⑵一代大家苏轼把自己雕琢成的乐观的天使(受贬时)⑶一代大家苏轼把自己雕琢成的词坛的天使(文学上)。
      例2:《拒绝窝囊废》文题
提炼:题目即为中心论点。对“窝囊废”进行分析,分析它的能指和所指,可以形成三个分论点:(1)拒绝平庸无能者(提倡德才兼备);(2)拒绝怯懦无聊者(提倡敢作敢为);             (3)拒绝鼠目寸光者(提倡志存高远)。 分论点的表述:1.“扣得住”,是说所列的几个分论点应该从同一角度回答同一问题;2.“分得开”,是说所列分论点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叠,没有包容关系;3.“排得顺”是说分论点的先后顺序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

以上几个方面,并不要求每一篇作文都用上,但是至少要用上二到三个方面。这样就能使文章条理清晰,有能够完成不少于800字的写作要求。

试题详情

平湖中学09届高三物理训练(15

试题详情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三地理必修二重点突破

注意:

1.本试卷满分120分。分第1、Ⅱ卷。第1卷是选择题。第Ⅱ卷是综合题。

    2.请将姓名、班级填写至答题卡或答题纸上,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填涂至答题卡上。

    3.考试时间共10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和第Ⅱ卷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试题详情

平湖中学09届高三物理综合训练(16)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