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635  643  649  653  659  661  665  671  673  679  685  689  691  695  701  703  709  713  715  719  721  725  727  729  730  731  733  734  735  737  739  743  745  749  751  755  761  763  769  773  775  779  785  791  793  799  803  805  811  815  821  829  3002 

荥阳高中文科第4次模拟考试试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3月5日)

命题人:张伟锋、陈云鹏、李建明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14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2.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的答案标号涂写在答题卡上。

读以某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回答1―2题。

1.如果外圆纬度数为y(y≠0º,y≠90º),阴影部分的日期为x,且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则此时北京时间为

  A.(x一1)日 14时       B.x日14时

  C.(x+1)日14时         D.(x一1)日2时

2.若y内有极昼现象,则

  A.y的取值范围为0º<y<23º26′

  B.此日前后新加坡地区干热少雨

  C.此时太阳可能直射在北纬(23º26′一y)

  D.此时太阳可能直射在北纬(90º一y)

    大气环流是全球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回答3―4题。

3.上面四幅图表示四个纬度地带的大气环流(图中“→”表示气流运动方向),其中不正确的是

A.图①   B图②   C.图③  D.图④

4.右图是“地球上某风带位置示意图”,该风带表示

  A.北半球信风带    B.南半球极地东风带

  C.北半球西风带    D.南半球西风带

 

下图为非洲大陆沿5ºS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甲、乙、丙、丁为刚果河河岸,其中受河流侵蚀严重的是

  A.甲与乙   

B.甲与丙   

C.丙与丁   

D.乙与丙

6.刚果河流水作用的特点及形成的地形是

  A.上游的流水下切侵蚀作用强,形成“V”形河床

  B.中游的流水侧蚀作用明显,形成宽“V”形河床

  C.中游与下游的交界处,流水沉积作用强,形成冲积扇

D.下游流水以沉积作用为主,形成河口三角洲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在未来l0年内形成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工业类型中,适合在东南亚布局的是

  ①技术指向型工业②市场指向型工业③动力指向型工业④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8.东南亚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新马泰”线已成为国际旅游热线之一。在“新马泰”旅游观光的游客中,来自欧洲、北美、大洋洲(澳大利亚)等地区的游客众多。造成东南亚地区来自欧、美、澳等地的游客众多的原因是

  ①东南亚和欧、美、澳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②东南亚和欧、美、澳地缘相邻③东南亚和欧、美、澳自然环境的巨大差异④东南亚已成为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中的一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读北半球某区域地表形态变化示意图。回答9---11题。

9.图示地区地理环境的演变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D.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10.导致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环流    B.海陆位置

C.地壳运动    D.植被变化

11.图中第Ⅲ阶段,Q地出现草原植被的原因是

A.热量因素影响,属于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B.水分因素影响,属于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地形因素影响,属于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D.地形因素影响,属于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民生问题既是老百姓个人或家庭的生活问题,更是关乎国家发展与政权兴衰的根本问题。请据此回答l 2~14题:

12.老子认为:“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

治。”下列政策符合其主张的是

 A.重农抑商    B.编户齐民    C.均田免粮    D.轻徭薄赋

13.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阐述:“……欧美强矣,其民实困。(为使中国免此祸害)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以上材料反映了孙中山

A.学习欧美,暴力革命           B.借鉴欧美,重视“民权”

C.借鉴欧美,关注“民生”       D.超越欧美,振兴中华

14.建国初期,党和政府为了平抑物价稳定市场安定人民生活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A.土地改革                    B.“银元之战、米棉之战”

C.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      D.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15.古代有一人中了状元后高兴的写诗云:“我的箭头尖又尖,我的箭杆圆又圆,一马三箭射得好,万岁点我武状元。”此人生活的年代最早应该是   

 A.南北朝       B.隋朝         C.唐朝         D.元朝

16.在北伐过程中,得到了工农阶级的大力支持。既有省工会也成立了省农会的省份是 

A.湖南湖北                   B.湖南江西      

C.湖北江西                   D.江苏湖南

17.1923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这句话说明了   

    A.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B.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原因

    C.革命统一战线建立的目的          D.新三民主义的历史意义

人们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深刻地反映时代变迁。请据此回答18~20题:

18.图4是《魏晋汉人胡食(画像砖)》,

有人据此得出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①说明当时社会动荡,人们饮食不讲卫生

    ②说明少数民族吸收了汉族文化

    ③说明汉族吸收了少数民族文化

    ④体现了当时民族融合的成果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据史料记载:17世纪上半叶,茶叶、咖啡等饮料进入欧美,饮茶和喝咖啡成了上层社会的时尚。18世纪时已有大量的热带水果和蔬菜进入欧洲市场,到了19世纪,比较富裕的家庭的饮食结构逐步趋向合理。与此同时,西方社会各阶层的娱乐活动也由赌博等陋习恶习转向参加各种体育活动。这些现象反映了:

    ①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世界各地区经济联系加强

    ②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③科学意识和健康意识逐步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④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完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0.一部反映苏俄历史的电视剧中有这样的场面:一位瘦弱的老农坐在街道一个偏僻的角落里,面前摆着两个装满农产品的袋子,显然是在兜售自产的农产品,类似于“摆地摊”;老农似乎有所顾虑,经常四处张望。与该场景有关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1.19世纪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在这方面作出贡献科学家不包括 

A.法拉第       B.道尔顿         C.卡尔?本茨      D.门捷列夫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强调要与世界各国友好相处、共享太平。中共十七大更是提出了“和平发展、和谐世界、互利共赢”的外交新理念,向世界宣告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请据此回答22~23题:

22.巴黎和会规定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却拒绝了中国人民收回日本在一战期间夺取的德国在山东的权利。同为战胜国,中法两国不同的命运所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

    A.中国政府对外投靠帝国主义             B.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

    C.弱国无外交                           D.巴黎和会是战胜国的分赃会议

23.图5为《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出现该趋势的原因是:

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②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③中美关系趋向缓和     ④第三世界国家的大力支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2007年12月3日至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基于经济发展形势,2008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下列属于货币政策的有

    ①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②提高或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③增加或减少纸币供应量    ④制定相应的利率政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5.假定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商品价格总额增长20%,货币流通次数增加50%,纸币发行量不变,则该国l元纸币的购买力相当于原来__________元的购买力。在这个时间段,该国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A.1.25   投资减少                           B. 0.80  物价上涨

C.0.40  物价上涨                            D.2.50   物价持续下跌

26.今年两会的焦点之一被牢牢地锁定在“电信”这一关键词上,代表们对电信制度以及手机资费的关注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业内专家也表示,手机话费的降低,并不是政府一道命令就能实现的,应该交由市场的力量实现。不过,目前的关键障碍就是只有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家移动运营商。因此,要改变这种格局,就必须

①移动通信领域引入新的竞争者    ②企业要诚实守信,正当竞争

③开放移动通信市场          ④完善法律,创造一个公平有序的发展环境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

27.在以小商品闻名全球的浙江义乌,靠做只赚1分钱生意起家的老板不计其数,人称“蚂蚁商人”。“蚂蚁商人”已经成为我国小本创业领域中一个经典范例,其成功的财富之道在于笃信和践行“以利小而有为,以小搏大,以小创大,以小创强,以小创精”。这对创业的启示是

    A.从实际出发就能保证主观符合客观

    B.只有不断创新的实践才是认识的源泉

    C.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事物的不断发展

    D.矛盾双方的对立与统一始终客观存在

28.某县为吸引外来投资,违规征地15000亩建设工业园区。据估算,如果全部出让工业园区规划范围内的土地,收益最少达3.6亿元,相当于该县2007年财政收入的两倍多。比起“种庄稼”,“种房子”搞开发可以更快更多地获得现实的收益,这导致一些地方土地违法案件不断增加。这表明

①价值观对人的行为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②发展市场经济,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   ③必须正确处理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④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弱化经济增长目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美国银行向信用分数较低、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的人提供房贷(其利率比优级住房抵押贷款高),形成次级债。房市火爆,银行可借此获得高额利息,房市低速,客户负担逐步到了极限,大量违约客户出现,不再支付贷款,造成坏账,这样,次级债危机(次贷危机)就产生了。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29.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

  A.发放债券、提供贷款是银行的基本业务

B.次级债具有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特点

  C.银行债券是产生次级债危机的主要根源

D.银行具有为低收入者提供贷款的重要职能

30.据专家估计,欧洲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增长将受到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影响。这说明

    A.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特点      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D.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持续上涨,一些国家大量利用玉米加工燃料乙醇,刺激了国际市场粮价的持续上涨。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31.石油价格上涨与粮价上涨的联系是

A必然联系   B偶然联系    C直接联系    D间接联系

32.有人认为:“发达国家利用玉米加工燃料乙醇,这是对发展中国家的犯罪。”这一观点反映了当今世界的

A和平问题     B发展问题    C环境问题     D国际秩序问题

33.2008年2月16日,昆明市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了各部门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联系电话,同时详细刊登了各领导的职务分工情况。此举引起了社会和媒体的高度关注。电话号码公开,让想办事的人少走弯路,能大大提高政府和企业的办事效率。当然电话公布后可能会有负面影响,会有个别骚扰电话,也给正常工作带来一定麻烦,但是这一措施更多传递出一种诚信、服务型政府的政务公开信号。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一切从实际出发

34.对于自己拥有的珍贵东西,我们往往“不识庐山真面目”,有时候需要通过别人的评价,才能真正地认识它。这说明:

①本质隐藏在事物内部,仅靠个人是不可能把握的  ②只有摆脱自身感性经验的限制,才能真正地认识事物  ③只有从他人的评价出发,才能客观全面地看问题  ④只有坚持唯物辩证法,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A.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5.2007年12月3日,澳大利亚工党领袖凯文?拉德(中文名为陆克文)正式宣誓就职总理。 凯文?拉德在竞选时曾承诺澳大利亚将再次举行全民公投,决定是否保留英国女王作为澳大利亚国家元首。如果澳大利亚不再保留女王为国家元首,则澳大利亚将

A.由联邦制变为民主共和制       B.由议会君主制变为民主共和制

C.由英联邦成员变为主权国家     D.由两党制转变为多党制

 

 

 

 

 

 

 

 

荥阳高中文科第4次模拟考试试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4月5日)

命题人:张伟锋、陈云鹏、李建明

第Ⅱ卷(非选择题  16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4大题,共160分。

2.答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题号所指示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或在试题卷上答题,均不得分。

36.(18分)20世纪70年代,世界电子产业进行了第一次大转移,电子制造业由美国、日本转移到中国的台湾、香港,韩国,新加坡等地区。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电子产业面f临第二次大转移,即由全球转移到中国大陆的沿海地区。根据材料及图回答问题。

(1)图中P电子产业转移路线表示电子产业由             转移到中国的台湾地区,Q电子产业转移路线表示电子产业由      

     转移到中国的上海。(4分)

(2)简述第一次转移前和第二次转移后电子产业布局的变化。(6分)

(3)广东东莞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脑制造基地之一,分析东莞发展电子产业的区位优势。(4分)

(4)为什么高科技产业在地区分布上具有集聚的特点?(4分)

37.(18分)下图是某海陆分布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完成以下各题。

(1)若图中M地区只有一个季节受西风控制,那么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2分)

(2)若图中M地区常年受西风控制,则该地区可能位于               

            两大洲,该地的气候特点是                        

             。(6分)

(3)在亚欧大陆上,Q到N的自然带依次是                、                               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

               为基础的。(4分)

⑷在亚欧大陆上,P地区与同纬度的Q地区相比,其气候的显著特点是什么?并且分析原因。(6分)

38.(32分)

假如没有卢梭,也就不会有法国革命。       ――拿破仑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       ――列宁

    在人类历史上,思想是盏明灯,它的光芒一直照耀人类前进的方向。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7、18世纪,人类产生了什么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2分)概述其主要思想主张。(4分)18世纪美、法资产阶级革命是如何体现这些思想主张的?(8分)

(2)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西方哪些革命思想被引入中国?(2分)这些革命思想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哪些理论?(3分)简述这些理论的实践效果。(10分)

(3)综上所述,你会得出什么启示?(3分)

39.(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首次叫停超过千亿元投资的建设项目到圆明园听证,从区域限批到流域限批……环保总局给公众留下了“强硬”的印象。但2007年9月,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却坦承:“环保总局4年来搞了4次环评执法,靠的全是行政手段。这些手段是现有法规制度框架内的最大创新,虽然在短时间内立竿见影,但长期效果却十分有限。”他认为,环境经济政策体系是解决环境问题最有效、最能形成长效机制的办法。环境经济政策是指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价格、税收、财政、信贷、收费、保险等经济手段,影响市场主体行为的政策手段。

材料二  2007年9月,苏州高新区循环经济技术推广中心的网站上多了一个“废物平台”,该平台对区内所有企业所需的原材料、生产排放的废弃物信息起了搜集、发布和交易作用,受到区内企业的欢迎。“废物平台”的建设是苏州高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最新举措。高新区在招商引资时就有意识地实施“补链”战略,大量引进能够互相消化利用区内企业副产品或废弃物的企业,“补链”补的就是产业生态链。一般招商引资注重产品产业链的引进,而苏州高新区补的是循环经济的生态链。这是产业经济发展向循环经济发展的更高形态。未来5年,苏州高新区还将投资100亿元,完成四大类别的“补链”,形成多产品多链条的生态工业“网状结构”。

材料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报告还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并运用宏观调控的有关知识,分析国家环保总局在环境保护问题上提出要构建环境经济政策新体系的原因。(10分)

 

(2)请运用联系和矛盾的有关哲学观点,对材料中苏州高新区的做法加以评析。(12分)

 

(3)结合三段材料并运用国家职能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建设“生态文明”。(10分)

 

40.(60分)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519年8月1O日,麦哲伦率领五条船和270名水手的船队从西班牙塞维利亚港出发。船队在大西洋中航行了70天,11月29日到达巴西海岸,……1522年9月6日,“维多利亚”号返抵西班牙,终于完成了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

    (1)根据你所掌握的地理知识,试从航行速度方面分析麦哲伦船队在大西洋和太平洋航行中路线的合理性。(10分)

    (2)麦哲伦船队从甲到乙经过了_________海峡。20世纪80年以来,该海峡南部的岛屿上出现了白内障羊、盲兔、盲鸟等怪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4分)

    A.全球变暖    B.臭氧层破坏    C.赤潮的影响    D.酸雨污染

    (3)试从人为原因简要分析第(2)题结论的形成。(6分)

    材料三  (16世纪的西欧)地球飞快地旋转。制图员夜以继日地辛勤工作,仍然满足不了人们对修订版地图的需求,地图在潮湿和未着色的时候就被取走,航海家开辟的新航线成为了欧洲控制世界的铁链。……

    在坚船利炮的猛烈攻击下,一个个海上交通战略要点相继成为葡萄牙的囊中之物,正是利用从大西洋到印度洋的50多个据点,葡萄牙垄断了半个地球的商船航线。

    ――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  明末,西方耶稣会利玛窦等来华,绘制一些“舆地全图”(世界地图),图上的中国不在世界的中央,引起了许多封建官绅的大哗。官绅们认为,中国的阳城(今河南登封县)位居天地的中心,古有定论。而“舆地全图”把中国画得“居稍偏西而近于北”,这真是岂有此理。另外,从图上看来,中国显得不够大,难道中国就这么小吗(“焉得谓中国如此蕞尔”)?所以他们说:这全是“邪说惑众”,“肆谈无忌”。

    ――胡思庸《清朝的闭关政策和蒙昧主义》

(4)为什么“制图员夜以继日地辛勤工作,仍然满足不了人们对修订版地图的需求”?(4分)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此时中国对此种“修订版地图”有何反映?(3分)并分析中国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5分)

 

试题详情

湖北省八市2009年高三年级三月调考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本卷共31题,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所在学校填写在答题卡上的密封线内。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N―14  Fe―56

第Ⅰ卷(选择题  共126分)

试题详情

本资料来源于《七彩教育网》http安 徽 省“江 南 十 校”

2 0 O 8―2 0 0 9学年度高三素质测试

理科综合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1卷(选择题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

H一 C一1 2   0―16   Na一23   K一39   Mn一55

试题详情

杭九中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

理科综合试卷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11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l   S  32   O  16   N  14   Ne  20   Cu  64

 

第Ⅰ卷(选择题  共126分)

试题详情

2008-2009学年度高三理科综合试卷

第 I 卷 ( 选择题  共126 分 )

试题详情

高三地理基础强化小专题9:降水

一 基本点

1 大气降水的必要条件:充足的水汽、空气上升冷却促使水汽凝结、足够的凝结核(尘埃杂质)。

2降水类型:(根据气流上升的原因分类)

类别

对流雨

地形雨

锋面雨

台风雨

成因

近地面空气强烈受热,湿热空气上升,水汽凝结,形成降水

暖湿空气前进途中,遇到地形阻挡,被迫沿山坡爬升,水汽凝结形成降水

暖湿空气在锋面上抬升,水汽凝结形成降水

暖湿空气绕台风中心旋转上升时,水汽凝结形成降水

特点

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伴有暴风、雷电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显著减少,甚至出现焚风

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小

强度很大,多为暴雨,且伴有狂风、雷电

分布

赤道地区常年发生,中低纬地区夏季午后经常出现雷暴雨

山地迎风坡(最大降水高度);世界上降水最多地区多位于迎风坡

多分布于冷暖气流频繁交汇的中纬度地带

形成于热带洋面上,多影响低纬度大陆东岸

3 影响降水量的因素:水汽含量的多少、空气上升运动的强度和频度、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影响时间之长短。

4 降水多少的分析:低气压带控制??多上升气流??多雨;高气压带控制??多下沉气流??少雨

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如西风带)??多雨;气流由高纬流向低纬(如信风、极地东风)??少雨

气流从海洋吹来??多雨;气流从大陆吹来??少雨。暖湿气流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暖流经过??多雨;寒流经过??少雨。干旱地区高山相对多雨,形成“湿岛”。城市多形成“雨岛”。

5 降水的季节变化:全年多雨??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冬雨稍多);全年少雨??热带沙漠气候、极地气候;冬季多雨??地中海气候;夏季多雨??(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一般降水较少,夏雨稍多。

6 降水的年际变化:一般降水量越少的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越大。受季风环流控制或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的地区,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均较大,易发生旱涝灾害。

7 降水的空间分布(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受控气压带与风带

大气运动状况

降水量

赤道多雨带

赤道低气压带

上升气流为主

很多,以对流雨为主

副热带少雨带

副热带高压带、信风带

下沉气流为主

西岸和内陆降水少,东岸受夏季风、台风影响,降水较多

温带多雨带

西风带、副极地低压带

多锋面、气旋活动

东西两岸降水较多,内陆降水少

极地少雨带

极地高压带 东风带

下沉气流为主

最少,但蒸发微弱,仍为湿润地区

8 等降水量线分析:与纬线平行――受大气环流影响;与等高线(山脉)平行――受地形影响;与海岸线平行――受海陆位置或洋流影响。山区迎风坡出现降水高值中心,水汽沿谷地深入高原,形成“湿舌”。在我国,降水量>800mm为湿润地区,>400mm为半湿润,>200mm为半干旱,<200mm为干旱地区。

9 中国降水的时空分布 空间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大致是沿海多于内陆,南方多于北方,山区多于平原。时间变化: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集中在5―10月;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集中在7、8月。全国大部分地区夏秋多雨,冬春少雨,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均较大。

(二)水资源

1 一般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目前人类利用得最多的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某地区水资源总量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降水量-蒸发量。一般降水越多地区,水循环越活跃,水资源越丰富。

2 缺水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问题,主要分为资源型缺水和水质性缺水两种类型。                                    

自然原因

对策

人为原因

对策

空间分布不均

跨流域调水

需求量增大

控制人口增长,节约用水

时间分布不均

修建水库 植树造林

水资源浪费严重

节约、合理使用、加强管理

气候干旱

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

水资源污染严重

保护水源、治理水污染

3我国水资源危机的地区差异:南方地区――水污染日益严重(水体富营养化、公害病)――水质型缺水(太湖蓝藻暴发事件)――三湖(太湖、巢湖、滇池)的治理;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海河流域最严重)――资源型缺水――河流断流、地下水超采、湖泊干涸、污染加剧――三河(淮河、海河、辽河)的治理;西北内陆地区――干旱缺水――水资源无序利用――内流河上游引水过多、植被破坏――下游绿洲萎缩、湖泊消失、荒漠化加剧。另外,我国三北地区由于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问题比较普遍。

4 跨流域调水:主要目的是实现地区间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解决水资源与土地资源、人口分布不相匹配的问题。建设调水工程,需考虑对调水区、输水区及受水区生态环境的影响。比较著名的工程如巴基斯坦西水东调工程、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工程、美国加州的北水南调工程以及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等。

5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京杭大运河、都江堰、灵渠、坎儿井、它山堰、杭州西湖的白堤和苏堤等。

二 实际应用

1生命起源于水,水为生物生命活动必需之物质,水与空气、食物是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三大要素;水亦是自然界最活跃的要素之一:水热条件是形成自然环境分异最基本的两个因子;水的相变形成了诸多天气现象;水循环塑造地表形态、净化环境。

2 植物主要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水过多与过少都不利于植物的生长。依据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分为旱生植物(如仙人掌、骆驼刺等)、中生植物(大多数植物)、湿生植物(如莲、芦苇等)。一般情况下,森林出现于湿润、半湿润地区,草原出现于半干旱地区,荒漠植被出现于干旱地区。喜水的作物有水稻、玉米、甘蔗、茶叶、黄麻、热带作物等。较耐旱的作物有小麦、杂粮、棉花、甜菜、大豆、花生等。年降水量少于250mm的地区,若无灌溉水源,一般不能发展耕作业。

3 降水过少,易致干旱缺水;降水过多,易导致洪涝;暴雨天气还会引发塌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降水(雪)量的多少,对民居建筑样式影响较大。

三 典型例题

1、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不同地区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

(1)表中资料显示,我国

  A.各地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B.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极不均匀

  C.东部季风区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D.华北平原的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2)表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比例最小的地点是        ,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分析造成该现象的原因。

(3)表中,夏季降水量最少的地点是       ,原因是       

(4)分析五台山年降水量高于郑州年降水量的原因。

文本框:  (5)郑州降水集中在        季节,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是            

2、南水北调是“十五”计划四大工程之一。由于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与大量浪费现象并存。因此,南水北调必须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生态后用水”的基本原则。读南水北调示意图,回答:

(1)东线从江苏    抽水站抽水,经________运河到天津;中线从汉江________水库引水,从郑州附近通过黄河到      ;西线从金沙江、________、大渡河等河流将水引入黄河。

(2)华北平原地区严重缺水的原因是:              

(3)简述南水北调对北方地区的意义及对长江流域可能产生的影响。文本框:

3、读我国98°E以东某地气温、年降水量和海拔高度关系示意图,分析并回答:

(1)此地最有可能是____山区,判断依据是       

(2)气温垂直递减率夏季比冬季_________(大、小)。

(3)请分析此地降水随海拔的变化规律_            ,其水汽的源地是_______________。

(4)该山区的山麓地带气候类型是   

文本框:  4、降水变率是降水平均偏差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是衡量降水稳定程度的指标。读我国某地降水变率等值线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中降水变率等值线的分布分析,降水变率分布较明显的规律是什么?

2.试分析A、B两地的降水变率较小的主要原因。

5、读右图,完成下列要求:

(1)据图可知,A、B、C三地降水量差异较大,试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2)图中大陆西岸的等温线和年降水量线分布特点为      ,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有     

 

 

6、据图分析回答:

 

 

 

 

 

 

 

 

 

(1)A为         气压带,降水           ,原因是               

(2)B为      气压带,降水          ,原因是       

(3)C为      气压带,降水       ,原因是       。 C降水比D多的原因是    

(4)E为           气压带,降水         ,原因是         

7、下表是x 、y 地全年降水量、实际蒸发量和可能蒸发量各月数据表,据此回答。

1)Y 地气候类型,最可能是

A.热带沙漠气候 B.温带沙漠气候C.极地气候 D.季风气候

2)X 地最可能分布在

A.南部非洲地区 B.澳大利亚 C.中亚地区 D.东南亚地区

试题详情

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地理基础强化小专题8:气压

 

一 基本点

(一)气压高低

1 气压:单位面积空气柱子的重量。同一垂直方向上,气压值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2 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大陆上夏季气压最低,冬季气压最高,年较差大;海洋相反。

3 高、低气压“高”、“低”比较的前提条件是都在同一海拔高度上,即指相对同一水平面而言。在近地面,一般气温高气压值低,气温低气压值高。近地面和上空的高、低气压正好相反。

4 等压面表示三维空间气压值的分布,同一等压面上气压值相等,任一等压面的数值总是比其上面的等压面数值要大。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等压线表示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值的分布,同一条等压线上气压值相等。

6 高、低气压的形成原因有两种:一是热力原因(如赤道低压、极地高压、热低压、冷高压等),另一是动力原因,由大气运动造成(如副热带高压、副极地低压等)。

7 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的原动力。太阳辐射高低纬度的差异,是形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8 万能公式:近地面低气压==上升气流==阴雨天气

            近地面高气压==下沉气流==晴燥天气

(二)风力和风向

1 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产生了大气的水平运动,即风。风力(即风速)与水平气压梯度(气压差/距离)成正比,与地面摩擦系数呈负相关。风力的大小,用蒲福风级来表示。

2 气压场中的空气质点,一般受到三个力的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垂直于风向右侧,南半球垂直于风向左侧。随纬度增高而变大。只改变风向,不能改变风速)、摩擦力(与风向方向相反。不仅能改变风向,还可减小风速)。

3 风向即风吹来的方向。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在高空,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风向偏转90度,最终与等压线平行;在近地面,风向偏转角度小于90度,最终斜穿等压线,指向低气压。

4 摩擦力大,风速小,风向偏转角度小,与等压线夹角大。反之亦然。

(三)热力环流与大气环流

1 热力环流: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例如一般的空气对流运动、海陆风、山谷风以及城市热岛环流。

2 大气环流: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调整全球的水份和热量分布

 

2.1由于高低纬之间热量差异以及地球自转,形成三圈环流(在近地面表现为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

 

2.2由于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引起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大致1月前后南移,7月前后北移)。

 

2.3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热容量不同),导致北半球大陆和海洋上高、低气压中心发生转换(北半球气压带不完整,1月前后大陆上冷高压切断副极地低压带,7月前后大陆上热低压切断副热带高压带),形成季风环流。

时间              亚欧大陆                北太平洋             纬度

7月    亚洲低亚(印度低压)-热低压  夏威夷高压-副热带高压   30°N附近

1月    亚洲高压(蒙古高压)-冷高压  阿留申低压-副极地低压   60°N附近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太平洋            亚洲内陆           印度洋

成因  海       陆       热       力        差       异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性质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温暖干燥          高温高湿

比较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分布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

 

(四)天气系统

1 天气是指大气的短期综合状况。主要的天气系统有锋面、气旋与反气旋。

 

慢行冷锋

云层增厚,出现雨雪天气,风较大

冷锋过境后,天气转晴,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快行冷锋

暴雨

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天气

大风降温或沙暴(干燥)

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寒潮大风或沙尘暴天气

暖  锋

云层增厚连续性降水

暖锋过境后,雨过天晴,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准静止锋

阴雨连绵

①6月上旬-7月中旬,江淮地区的梅雨天气

②冬半年云贵高原东部,贵阳一侧出现阴雨冷湿

天气,昆明一侧为暖气团控制,温和晴朗

 

 

气旋

反气旋

气压系统

低气压

高气压

气流方 向

垂直方向

上升

下沉

水平

方向

北半球--逆时针辐合

南半球―顺时针辐合

北半球--顺时针辐散

南半球--逆时针辐散

 

天气

中心

云层增厚,形成阴雨天气

天气晴朗

对我国

的影响

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形式

夏季:长江流域的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

冬季:寒冷干燥的天气―亚洲高压

 

 

示意图

(北半球)

北半球气旋

北半球反气旋

2低压槽部位气流辐合,而高压脊部位气流辐散,故锋面总是出现在低压槽处。锋面两侧气温差别较大,故锋线附近等温线比较密集。冷锋锋面坡度较大,降水主要在锋后,有时锋前也有降水,云雨区较狭窄。暖锋锋面坡度小,只在锋前有降水,云雨区较宽阔。锋面气旋(温带气旋)的东侧为暖锋,西侧为冷锋。

3我国雨带位于副高北侧,随着副高的进退及强弱变化,雨带南北推移。夏季风强盛年份,雨带推移快,北涝南旱;夏季风偏弱年份,雨带推移慢,南涝北旱。

(五)等压线分析

1 等压线形态:

     低气压――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低;低压槽??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等压线向高值方向弯曲。受气旋或锋面影响,盛行上升气流,一般出现阴雨天气。

     高气压――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高;高压脊――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等压线向低值方向弯曲。受反气旋影响,盛行下沉气流,一般出现晴燥天气,易出现逆温现象。

     鞍部――两个低压和两个高压交汇处,鞍部的气流不稳定,天气也不稳定,易出现阴雨天气。

2 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小―风力小。 

3 风向判定: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掌心朝上,四指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大拇指即为当地风向)风从高纬度吹来,一般较为寒冷干燥。从低纬度吹来,一般较为温暖湿润。

4 天气判定:首先判断南北半球和季节,根据气压形势判断受哪些天气系统影响,各地风向与风力如何,是否有降水过程,根据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作出预测。

二 实际应用

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气压越低,沸点越低。高海拔(3000米以上)空气稀薄,气压低,易产生高山、高原反应。

2 大气运动有助于大气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有大气污染的工厂,宜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方向。居民区则宜布局在盛行风的上风方向。高烟囱有助于污染物扩散。

3 适度的通风有助于气体交换,保持空气的清新洁净,但过大的风会导致降温和蒸发加剧。

4 风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我国以滨海地区和内蒙古、西北、西藏较丰富。

5 剧烈的天气变化会加重人体的疾病反应。极端的天气过程易导致气象灾害(如寒潮、暴风雪、干旱、洪涝、高温、台风、风暴潮、龙卷风、冰雹、雷击等)。

三 典型例题

1、右下图为“副高季节活动与雨带关系示意图”(实线表示副高所在位置,阴影部分表示雨带的大致位置),读图回答:

P

 

(1)副高的活动,一般具有           特征。在它的影响下,我国东部地区的雨带,4―5月        移,9月                移。当副高位于P位置时,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以              为主。

(2)某年,华北地区出现春夏连旱现象。请你用“”  在图中标出该年7月份副高的大致位置。

(3)左图为我国东部地区不同月份的雨带图, 按雨带推移的时间顺序,将A、B、C、D重新排序为                ;左图中与“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景象对应的是       图,与华北平原春旱对应的是      图,与伏旱天气对应的是        图。

(4)我国夏季东部雨带位置总是较副高脊偏北,其原因是

A.副高脊推动台风雨北上         B.影响我国雨带形成的主要气流是偏北风

C.副高气流辐合多形成对流雨   D.副高辐散的偏南气流与陆上南下冷气流形成锋面雨区

 

2、如图为四个地点的风向,据此判断该区域的天气系统为:

A 、北半球的气旋                               偏东风

B、南半球的气旋                     偏        。        偏

C、北半球的反气旋                   北  。           。 南

D、南半球的反气旋                   风        。        风

                                                 偏西风

3、下面的甲图(沿某经线)和乙图(沿30°N)表示的是相同季节的大气环流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

(1)b表示的气压带是          ;e表示的气压中心名称是             

(2)此季节洛杉矶的气候特征是                

伦敦和北京的盛行风分别是:

A、a→b   B、b→c   C、e→f     D、f→e

(3)a、b、c、d、e、f六处中,降水最多的是           ;多锋面、气旋活动的是              

 

4、如图所示是一月份60°N附近的气温、气压分布曲线 图,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的两条曲线分别为:A、         B、            

②从气温曲线可见一月气温水平分布规律是:                                 

③在图中用C、D标出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带的两个气压中心

④图中可见,大陆上气温、气压的关系是                               。

文本框:  ⑤图中可见,150°E的气温         (高或低)于150°W的气温,其原因是:①             ②              

5、读2003年11月29日天气形势图,回答  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天气系统的名称是A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2)当A、B天气系统处于图中位置时,在两者之间往往会出现如图所示的天气状况,试分析说明形成如此天气状况的原因:

天气C是______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 ;

天气D是______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北半球大气环流出现如右图所示时,则图中的低压槽的槽线应位于(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为气流流向,空气流动不受地面摩擦力影响)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7、下图是北半球500百帕等压面天气图。观察该图回答。

1)等压面上A点的风向应是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2)这种情况下决定风向的力应是

    A.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的平衡力B.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平衡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平衡力     D.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平衡力

8、假设图示的冬季天气系统以120千米/日的速度向东移动。简要说明A地在未来30小时内风向、风力及气温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不考虑地形的影响)。

9、图1为极地俯视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1)图1中表示南极冬季的是                                                                                  (    )

       A.a                       B.b        

       C.c                       D.d

2)关于图1小图a、b中字母M、K的正确叙述是                                               

       A.M为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  

       B.M为北半球的西风带

       C.K常年盛行西北风

       D.K常年盛行东南风              

3)与北极地区相比,南极被喻为“世界的风极”的原因是南极地区                      

       a.海拔高,冰雪表面摩擦力大              

       b.相对高差大   c.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 d.比热大,空气上升运动强烈

       A.a、b                B.b、c                  C.c、d                      D.a、d

文本框:

 

 

 

 

 

 

 

 

 

 

 

 

 

 

 

试题详情

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地理基础强化小专题7:气温

一 基本点

(一)气温高低

1 影响某地气温高低的因素:①太阳辐射②地面状况,如热容量大小(水体热容量大,陆地小)、地形等③大气运动与洋流的热能输送和交换情况④人类活动的影响(改变大气成分与地面状况,释放人为废热等)。

2 分析方法:

太阳辐射是根本原因――纬度位置的高低,太阳高度的大小。

大气自身条件(天气状况、大气透明度、大气密度)―主要分析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的强弱。

下垫面(热力性质差异、洋流、地形、地面反射率等)―大气的直接热源,影响热量的吸收和再分配。

人类活动――影响大气和下垫面。  

(二)气温的时间变化:取决于地面储热量的多少,落后于太阳高度的日变化与年变化。

1 日变化:一天中,若无明显天气过程的干扰,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

午后2时(即当地地方时14:00)左右。

2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气温的变化幅度。一般规律:低纬度>高纬度;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凹地(山谷)>高地(山峰);晴天>阴天。

3 北半球年变化(南半球相反):(注意:赤道附近地区为双波型)

   地面性质  太阳辐射最强月   气温最高月    太阳辐射最弱月  气温最低月     年较差

大陆     6月(12月)      7月          12月             1月           大

海洋     6月(12月)      8月          12月             2月           小

 

4 气温年较差:高纬度>低纬度;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凹地(山谷)>高地(山峰)

(三)气温的垂直分布

1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每升高1000米,气温降低6℃左右。气温垂直递减率越大,对流运动越旺盛。

2 逆温:若对流层局部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降低很慢甚至增加的情况,即某一高度气温高于正常值,称为逆温。一般逆温层上热下冷,阻碍空气的垂直运动,不利于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的扩散,有利于雾的形成并使能见度变差,加剧大气污染的严重程度。逆温形成的主要原因:①辐射逆温:在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辐射强烈,近地面大气迅速冷却,而上层大气降温较慢,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这种逆温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下而上消失。夏季较弱,冬季较强。②地形逆温:在盆地和谷地中,夜晚由于山坡散热快,冷空气循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

(四)气温的水平分布

1等温线大致沿纬线延伸――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气温基本上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北半球南高北低,南半球北高南低;冬季南北温差大,等温线密集;夏季南北温差小,等温线稀疏。

2 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主要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或洋流因素。由于热容量差异,同一纬度气温夏季大陆>海洋,冬季大陆<海洋,致使等温线发生弯曲,大陆上等温线1月前后向南凸出,7月前后向北凸出,海洋上相反;海洋上暖流经过,气温高,等温线向低值方向弯曲。寒流经过,气温低,等温线向高值方向弯曲。

3等温线沿等高线延伸――主要受地形影响。大陆上等温线向高温方向弯曲或出现低值中心,一般是受山地或高原的影响。等温线向低温方向弯曲或出现高值中心,一般为谷地、盆地或高大山脉背风(指冬季风)处;海拔较高、坡度较大的山地与高原边缘等温线密集,平原、高原内部等温线稀疏;

4 世界上最热的地方在7月份20°N――30°N的沙漠地区,炎热中心为撒哈拉沙漠;最冷的地方在7月的南极大陆;北半球的寒冷中心在1月的西伯利亚。

5中国的气温分布:

A、冬季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温度越低――北方纬度高,太阳高度比南方小,且白昼时间短,获得的太阳辐射少;北方靠近冬季风源地,加剧了寒冷;南方地区受到层层山岭的阻拦,冬季风影响小一些。最冷的地方是漠河,最热的是南沙群岛。一月份00C等温线在秦岭---淮河线附近,为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B、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北方太阳高度虽比南方低一些,但白昼时间长,获得的太阳辐射量与南方相差不大。且南方阴雨天气比北方多,太阳辐射削弱较多。最冷的是青藏高原,最热是吐鲁番盆地。

6 中国温度带的分布(见表格)

(五) 人类活动的影响:①改变大气成分,如CO2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变暖;排放消耗臭氧层物质,使得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烟尘则削弱太阳辐射②改变下垫面,植树-森林降低气温的大陆度,提高湿度,建造大型水库起到的作用相似③释放人为废热,出现城市热岛效应。

二 实际应用

1 气温和降水是最基本的两个气候因子,水热条件是自然环境最根本、最活跃的两个要素。

2 气温的纬度变化是形成纬度地带性的基础,气温的垂直变化是形成垂直地带性的主要原因

3 气候四季是以气温的季节变化为划分依据;温度带的划分,以无霜期和≥10℃积温来划分。

4 各地的冷热不均,是形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两地温差越大,热力环流越强。

5 气温低(<0℃),降水以固体形式为主,蒸发微弱,水体、土壤结冰封冻,许多动植物进入休眠状态,生长缓慢。严寒或剧烈降温会导致低温冷害。生物生命活动都有自己的最适温度,人体最适温度16-20℃,≥25℃感觉热,≤10℃感觉凉,≤5℃感觉冷,≤0℃缩手缩脚。冬夏季节人们为了取暖或降温,会消耗很多能源。气温太高(>35-40℃),生物易脱水,生理机能失调。物侯能指示气温的变化情况。

6 气温低的地区,为了保温,一般墙体较厚,窗户采用双层玻璃,建筑密闭性好。

7 气温的变化对商业、旅游业活动有很大影响。

8寒带和寒温带(亚寒带)一般不能发展种植业;中温带适宜的农作物有春小麦、甜菜、大豆、亚麻、马铃薯等;暖温带适宜的农作物有冬小麦、玉米、棉花、苹果等;亚热带适宜水稻、油菜、柑橘、茶叶、毛竹等;热带适宜水稻、玉米、茶叶、热带作物。(注意中国因受季风影响,夏季温度比世界同纬度高,农作物种植北界纬度高,但冬季温度偏低,故热带作物分布纬度比其他地区要低)

 温度带

范围

作物熟制

主要农作物

寒温带

大兴安岭北部

一年一熟

早熟的春小麦、大麦、

马铃薯等

中温带

东北和内蒙古大部分地区新疆北部

一年一熟

春小麦、玉米、大豆、甜菜

暖温带

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河西走廊、新疆南部(西北仅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

冬小麦、玉米、谷子、高粱

棉花

亚热带

秦岭-淮河以南

青藏高原以东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双季稻、油菜、棉花

热带

滇、粤、台的南部

和海南省

一年三熟

水稻、热带作物

高原气候

青藏高原

一年一熟

青稞

三 典型例题

1、读南京北城郊秋季某日垂直温度梯度(0C/100)时空变化图。完成下列三题:

(1)该日此地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时段是:

A.8时-16时30分   B.17时-23时

C.16时30分-7时  D.23时-5时

(2)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

A.500米B.100米C.350米D.150米

(3)当某地大气发生逆温时:

A.空气对流更加显著B.抑制污染物向上扩散

C.有利于大气成云致雨D.减少大气中臭氧的含量

2、读图分析(拉萨和杭州纬度接近,30°N附近)           

(1)在同等天气条件下,两地中太阳辐射较强的是             ,  3500                拉萨

原因是                                                     2000

(2)两地中白天气温较高的是             ,原因是             

                             ;夜晚气温较低的是      1000

          ,原因是                                 ;       杭州

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     。                              0

(3)两地气温年较差较大的是          ,原因是                拉萨和杭州海拔示意图

                                                            。

文本框:  (4)据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计算,拉萨的气温要比杭州约低              ,但实际上拉萨气温要比此计算值              ,理由是                                                   

3、读我国局部地区某月等温线图(单位:℃),判断:

(1)图中①、③等温线闭合,并出现高温中心,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②处等温线向东弯曲,并且气温较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②、③、④四地中降水最少的是__________

4、读某城市周边地区图,回答有关问题:

(1)描述图中1月-8℃等温线的大致走向,并分析原因。

(2)图示地区成为该国重要农业区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

(3)图中河流B是世界上最大的内流河,也是该国航运最发达的河流,请分析说明其原因。

文本框:

 

 

 

 

 

 

 

 

 

 

 

试题详情

东北三省三校200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学科网(Zxxk.Com)

选择题学科网(Zxxk.Com)

(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