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6071  216079  216085  216089  216095  216097  216101  216107  216109  216115  216121  216125  216127  216131  216137  216139  216145  216149  216151  216155  216157  216161  216163  216165  216166  216167  216169  216170  216171  216173  216175  216179  216181  216185  216187  216191  216197  216199  216205  216209  216211  216215  216221  216227  216229  216235  216239  216241  216247  216251  216257  216265  447090 

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间停顿。老师于疑难处点拨,或让学生探讨。

朗读停顿训练重点:

第1自然段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讨论: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  

第2自然段

至于/夏水矿襄陵   [襄陵:动补短语,漫上丘陵]

沿//溯/阻绝   [沿溯:并列短语,上行和下行)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讨论:“沿溯阻绝”,朗读的时候怎样停顿,才能把意思传达得更准确?

第3自然段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素湍:偏正短语,雪白的浪花)

[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清波]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高;茂,指草茂。]

讨论:“清荣峻茂”,朗读时该怎样停顿才能准确传达文意?

第4自然段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试题详情

对照注释,小声自由朗读,初步理解文句。

正音:阙(quē)   叠嶂(zhàng)   曦(xī)月   襄(xiāng)陵   沿溯sù))

   素湍(tuān)  绝巘(yǎn)   长啸(xiào)  属(zhǔ)引   哀转(zhuǎn)

试题详情

2.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全面掌握段落内容。选段提到了两个滩,狼尾滩一笔带过,只是为了表示人滩的方位。集中笔墨介绍的是人滩,介绍人滩得名的原因。

答案:说明对象是人滩。介绍人滩得名原因的句子是“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嶔崯,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

试题详情

1.解词应顾及上下文,做到词不离句。同时要联系学过的课文,对于需要解释的词语,复习它们在学过的课文中的意思。

答案:(1)“而”,连词,用在并列的短语之中,表示并列关系。  “历”,动词,经过。

(2)“或”,代词,有的。  “具”,具备。

(3)“去”,距离。  “峻峭”,陡峭。

试题详情

2.第二段所写景物的特点是壮丽、奇伟、清、荣、峻、茂。

B

试题详情

1.解题需要准确理解句子Ä蛋意思,全面掌握段落内容。第一段先从正面表现三峡夏季水涨,再从侧面予以烘托。还要结合第二段判断描写的内容,两个段落描写三峡三个季节的景色。

答案:第一段描写三峡夏季的景色。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船行之快烘托水流之急。

试题详情

2.选段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说明其得名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分析与详解

A

试题详情

1.解释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1)江水又东径狼尾滩而历人滩

而:              历:

(2)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

或:              具:

(3)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峻峭

去:              峻峭:

试题详情

1.第一段描写三峡________的景色,侧面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