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36554  336562  336568  336572  336578  336580  336584  336590  336592  336598  336604  336608  336610  336614  336620  336622  336628  336632  336634  336638  336640  336644  336646  336648  336649  336650  336652  336653  336654  336656  336658  336662  336664  336668  336670  336674  336680  336682  336688  336692  336694  336698  336704  336710  336712  336718  336722  336724  336730  336734  336740  336748  447090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硝烟散尽,震撼犹在。度深      “和平使命--2009”中俄联合反恐军演所体

现的新思维、新理念、新战法,远比演兵场上的炮声、火光、硝烟更为强烈、持久。

②如果学生确信自己通过看科教书能够充分、准确、完整地理解学科的主要考点,  

版教科书也补充了一定数量的例题,高三的复习备考可以只看教科书。

③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明造就了辉煌灿烂、登峰造极的中国古代文明;在现代经济社

会,       用通俗的语言加以阐释,      能最大限度的将其活化。

A.解读  何况  只要/就                 B.解释  况且  只要/就

C.解读  况且  只有/才                 D.解释  何况  只有/才

试题详情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京剧的生态环境,包括传统审美观念、表现手段等如今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京剧艺术在多年探索、实践中,也积累了丰富经验、获得了新的活力。

     B.从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再到人才强国战略……我国教育实现了一次次历史跨越,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C.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

     D.近几年的名人故里之争,让大家看得眼花缭乱。正如一网友所言,“伏羲东奔西走,黄帝到处安家,女娲遍地开花,诸葛四处显灵。”

试题详情

1.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河(dī)        孤(jiǒng)       媸毕露(yán)    去粗取经

     B.缱绻               藻(hàn)        含辛苦(rú)      权一时(qíng)

     C.惘(chàng)    杀(è)          如斯飞(yùn)    不勘重负

     D.那(chà)      沉(zǐ)         官野史(bài)     虚实相生

试题详情

18.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4分)

     芝兰绕阶            黄牛耕地            翠柳迎春            桃李满目

     千里绿             春绣锦             座凝香             万山金

                             

试题详情

17.某学校高二年级将赴贫困山区进行农村社会实践活动,年级学生分会发起了一个“多背一公厅”活动,希望同学们在准备行李时多带点书籍、文具等捐给当地贫困的学生。请你以组织者的身份,用“多背一公斤”开头拟写两句宣传词。要求句式整齐,运用修辞方法,能体现活动的宗旨,有感召力。(4分)

     多背一公斤,                            ;(2分)

     多背一公斤,                            。(2分)

试题详情

15.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不得多选)(6分)

  (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2)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自居易《琵琶行》)

   (3)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杜牧《阿房宫赋》)

   (4)寄蜉蝣于天地,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