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41625  341633  341639  341643  341649  341651  341655  341661  341663  341669  341675  341679  341681  341685  341691  341693  341699  341703  341705  341709  341711  341715  341717  341719  341720  341721  341723  341724  341725  341727  341729  341733  341735  341739  341741  341745  341751  341753  341759  341763  341765  341769  341775  341781  341783  341789  341793  341795  341801  341805  341811  341819  447090 

1.下列关于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糖类都是细胞内的能源物质 

B.动物激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C. 噬菌体中含有DNA和蛋白质

D.线粒体、核糖体、叶绿体等结构中都含有磷脂

试题详情

15.(13分)如图所示为了使航天员能适应在失重环境下时的工作和生活,国家航天局组织对航天员进行失重训练,故需要创造一种失重环境。航天员乘坐在训练飞机上后,训练飞机总重3.6×104 kg,以200 m/s速度沿30°倾角爬升到7000 m高空后飞机向上拉起,沿竖直方向以200 m/s的初速度向上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的加速度为g,当飞机到最高点后立即掉头向下,仍沿竖直方向以加速度为g加速运动,在前段时间内创造出完全失重,当飞机离地2000 m高时为了安全必须拉起,后又可一次次重复为航天员失重训练。若飞机飞行时所受的空气阻力f = kv(k=900 N·s/m),每次飞机速度达到350 m/s后必须终止失重训练(否则飞机可能失速)。求(g = 10m/s2):

(1) 利用作图法求出飞机在匀速爬升过程飞机的动力。

(2)飞机一次上下运动为航天员创造的完全失重的时间。

(3) 经过几次飞行后,驾驶员想在保持其它不变,在失重训练时间也不变的情况下,降低飞机拉起的高度(在B点前把飞机拉起)以节约燃油,若不考虑飞机的长度,则飞机匀速爬升的时间比原来可以少多少时间?

试题详情

14.(12分) 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m/s的速度匀速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运动。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位置做标记。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0 = 13.5m处做标记,并以v = 9m/s的速度跑到标记处向乙发出起跑的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确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 = 20m。求:

(1)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

(2)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

(3)画出甲运动到标记处到甲乙接力过程,

甲、乙的速度 - 时间图象。

试题详情

13.(10分)如图倾角为370的斜面上一重力为50N的木块恰好匀速下滑,sin370 = 0.6,求

   (1)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为多少?

   (2)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少?

   (3)用平行斜面的力向上推木块匀速上滑,该推力为多大?

试题详情

12.[选做题](本题包括A、B、C三小题,请选定其中两题,并在相应的区域内作答,若三题都做,则按A、B两题评分)

A.(选修模块3-3)(18分)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越大,则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

     B.当分子间距离变大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

     C.外界对气体做正功,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D.从分子动理论观点来看,决定物体温度的因素是分子势能

(2)关于热现象和热学规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A.只要知道气体的摩尔体积和阿伏加德罗常数,就可以算出气体分子的体积

     B.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颗粒越小,布朗运动就越明显

     C.第一类永动机它违反能量守恒定律故不可能制成[

     D.容器内气体的压强是由容器中气体的重力作用引起的

(3)如图所示,是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变化的过程中密度ρ随热力学温度T变化的图线,由图线可判断A→B过程中气体的压强   ▲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B到C过程气体压强  ▲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B→C过程中  ▲  (填“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气体不做功”或“外界对气体做功”)。

(4)我国陆地面积S = 9.6×1012 m2,若地面大气压 P0 = 1.0×105Pa,地面附近重力加速度g = 10m/s2,空气平均犘尔质量为M0 = 3.0×10-2kg.mol-1,附伏伽德罗常数NA = 6.0×1023 mol-1

①我国陆地上空空气总质量大约为多少?

②我国陆地上空空气总分子数大约为多少?

B.(选修模块3-4)(18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电磁波和机械波一样依赖介质来传播

B.考虑相对论效应,一沿自身长度方向高速运动的杆长总比静止时的杆长短

C.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由绿光改为红光,则相邻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D.电磁波谱中按频率从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无线电波、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x射线、γ射线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圆屏阴影中心的亮斑(泊松亮斑)是光的洐射现象造成的

C.雨后的彩虹和水平上的油膜都呈现彩色,它们都是由于光的干涉引起的

C.赫兹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D、同一单摆放在地球不同位置,其振动周期一般是有差异的

(3)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的图象,ABC是介质中的三个质点.已知波是向x正方向传播的,波速为v = 20 m/s,则这列波的波长是     m,质点B此刻向y    方向运动(填“正”或“负”),再经过    s ,C质点第一次经过平衡位置。

(4)某直玻璃棒折射率为n = ,长度为15cm,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 = 3.0×108m/s ,从左端面以450入射角进入光纤的光:

① 在玻璃棒中的折射角为多少?

② 经过多长时间从右端面出射?

C.(选修模块3-5)(18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

(A)太阳内部进行着剧烈的裂变反应

(B)普朗克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提出了光子说

(C)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

(D)原子核的结合能越大,表示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就越稳定

(2)下列四幅图涉及到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普朗克通过研究黑体辐射提出能量子的概念,成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B.图乙:玻尔理论指出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所以原子发射光子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

C.图丙: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和中子

D.图丁:根据电子束通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可以说明电子具有粒子性

(3)如图所示是使用光电管的原理图.当频率为v的可见光照射到阴极K上时,电流表中有电流通过.

    ①当变阻器的滑动端P   ▲   滑动时(填“左”或“右”),通过电流表的电流将会减小.

    ②当电流表电流刚减小到零时,电压表的读数为U,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   (已知电子电荷量为e).

   ③如果不改变入射光的频率,而增加入射光的强度,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将_____ (填“增加”、“减小”或“不变”).[

(4)核能是一种较好的清洁能源,某核电站的总装机容量为 P =1.0×106 kW,正常工作时的效率为η=20%。

① 利用核能的两种途径是什么?

② 该核电站每天核燃料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是多少?

试题详情

11.(10分)某同学利用下图甲的实验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

  (1)该同学开始实验时情形如图甲所示,接通电源释放纸带。请指出该同学在实验操作中存在的两处明显错误或不当的地方:①   ▲   ;②   ▲    。[

  (2)该同学经修改错误并正确操作后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纸带,取连续六个点A、B、C、D、E、F为计数点,测得A点到B、C、D、E、F的距离分别为h1,h2,h3,h4,h5。若打点的频率为f,则打E点时重物的速度表达式VE =   ▲   m/s;若分别计算出各计数点的速度值,并画出速度的二次方(V2)与对应重物下落的距离(h)的关系如图丙所示,则重力加速度g=   ▲   m/s2

  (3)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g = 9.8m/s2,你认为该同学测量值存在偏差的主要原因是

            ▲             

试题详情

[必做题]

10.(8分)(1)有一个同学用如下方法测定动摩擦因数:用同种材料做成的AB、BD平面(如图所示),AB面为一斜面,高h,长L1,BD是一足够长的水平面,两面在B点接触良好且为弧形,现让质量为m的小物块由静止开始滑下,到达B点后顺利进入水平面,最后滑到C点而停止,并测出=L2,小滑块与两个平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又以上数据可以求出物块与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研究共点力的合成”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示.

①图乙中的F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  ▲  _.

②(单选题)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 )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试题详情

9.木块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子弹以速度V0射入木块,子弹可能穿出(如C、D),也可能不穿出(如A、B),如图所示。下列哪几组能反映(刚相对静止或刚穿出时)可能发生的情况

试题详情

8.甲、乙两物体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6s末在途中相遇,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可以确定:

A.t = 0时甲在乙的前方27m处

B.t = 0时乙在甲的前方27m处

C.6s之后两物体不会再相遇

D.6s之后两物体还会再相遇

试题详情

7.如图所示,平直路面上有A、B两块挡板,相距6m,一物块以8m/s的初速度从紧靠A板处出发,在A、B两板间作往复匀减速运动。物块每次与A、B板碰撞均以原速被反弹回去,现要求物块最终停在距B板2m处,已知物块和A挡板只碰撞了一次,则物块的加速度大小可能为: 

A.1.2m/s2         B.1.6m/s2 

C.2m/s2          D.2.4m/s2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