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07881  407889  407895  407899  407905  407907  407911  407917  407919  407925  407931  407935  407937  407941  407947  407949  407955  407959  407961  407965  407967  407971  407973  407975  407976  407977  407979  407980  407981  407983  407985  407989  407991  407995  407997  408001  408007  408009  408015  408019  408021  408025  408031  408037  408039  408045  408049  408051  408057  408061  408067  408075  447090 

3、(09年江苏物理)9.如图所示,两质量相等的物块A、B通过一轻质弹簧连接,B足够长、放置在水平面上,所有接触面均光滑。弹簧开始时处于原长,运动过程中始终处在弹性限度内。在物块A上施加一个水平恒力,A、B从静止开始运动到第一次速度相等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当A、B加速度相等时,系统的机械能最大

B.当A、B加速度相等时,A、B的速度差最大

C.当A、B的速度相等时,A的速度达到最大

D.当A、B的速度相等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

试题详情

2、(09年江苏物理)7.如图所示,以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绿灯还有2 s将熄灭,此时汽车距离停车线18m。该车加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减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此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可能通过停车线

   B.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通过停车线汽车一定超速

   C.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一定不能通过停车线

   D.如果距停车线处减速,汽车能停在停车线处

试题详情

1、(09年全国卷Ⅱ)15. 两物体甲和乙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在0-0.4s时间内的v-t图象如图所示。若仅在两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则物体甲与乙的质量之比和图中时间t1分别为

A.和0.30s   B.3和0.30s 

C.和0.28s   D.3和0.28s

试题详情

3. 汽车由甲地从静止出发沿平直公路驶向乙地停下。在这段时间内,汽车可做匀速运动,也可做加速度为匀变速运动。已知甲、乙两地相距S,那么要使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所用时间最短,汽车应如何运动?最短时间为多少?

[解析]该题属于运动学极值问题,可用公式法建立方程,然后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下面用速度图像求解:依据汽车运动特征(匀加速、匀速、匀减速)可作如下速度图像。因位移S恒定且等于梯形的“面积”,要使时间最短,汽车应无匀速运动过程,即汽车先做匀加速运动再做匀减速运动。

设最短时间为,最大速度为,则据

,得

试题详情

2. 一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依次通过A、B、C三点,AB=BC。物体在AB段加速度为a1,在BC段加速度为a2,且物体在B点的速度为,则

A.a1> a2     B.a1= a2    C.a1< a2     D.不能确定

[解析]依题意作出物体的速度图像如图所示。图线下方所围成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物体的位移,由几何知识知:图线b、c不满足AB=BC,图线a可满足之。又斜率表示加速度,所以a1<a2

试题详情

1. (2007高考全国理综Ⅰ)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处作了标记,并以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求:⑴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

⑵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

[解析]该题实质上是追及、相遇问题,其物理情景同学们比较熟悉,对参加过接力赛的同学来说,大多都能正确画出如下过程示意图。

依据甲、乙两运动员的运动过程所

作速度图像如图所示。

⑴由于追上时,由图知

三角形A的“面积”即为甲“发口令”时二者间距

(),三角形B的“面积” 为甲、乙

相遇时乙的位移且

所以

⑵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

[答案]

试题详情

7.巧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解题

①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 这段时间中时刻的即时速度

②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为一个恒量

③位移=平均速度时间

试题详情

6.用比例法解题

试题详情

5.应用运动学图象解题

试题详情

4.逆向思维法解题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