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07948  407956  407962  407966  407972  407974  407978  407984  407986  407992  407998  408002  408004  408008  408014  408016  408022  408026  408028  408032  408034  408038  408040  408042  408043  408044  408046  408047  408048  408050  408052  408056  408058  408062  408064  408068  408074  408076  408082  408086  408088  408092  408098  408104  408106  408112  408116  408118  408124  408128  408134  408142  447090 

5.(2010.上海市浦东新区高考预测) “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之威德。”历史的实践证明,此想法是

A.书生之见,荒诞无稽          B.不合时宜,难以实践

C.敌人阴谋,离间君臣          D.切合时情,迎合帝王

答案D

试题详情

4. (2010.上海闸北区高三考试)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繁荣的共同原因是

  A. 中国疆域拓展       B. 经济重心南移 

C. 商贸全球化初露端倪    D. 政府的支持与管理

答案 D

试题详情

3. (2010.上海闸北区高三考试)西汉“萧规曹随”的历史佳话反映了

  A. 曹参的一无所为       B. 萧何的强大影响力 

C. 黄老思想符合民意      D. 汉武时期积极作为

答案 C

试题详情

2.(2010.年韶关市高三调研考试)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推崇该主张的君主是

A.泰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答案A

试题详情

2010年联考题

题组一

选择题

1.(2010. 河南省信阳市二高模拟)秦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做出的贡献中,最重要的是 (   )

A.开辟了沟通南北经济交流的水陆通道 B.制定了有利于巩固统一制度和政策

C.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与管理   D.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答案B

试题详情

1.(08江苏1) “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 

答案  C 

解析  “齐人”“鲁人”“楚人”的表述是分封制下的产物,后来被行政区划所代替,主要原因是秦朝建立后在全国实行郡县制。

试题详情

14.(09海南历史33)探索历史的奥秘

材料一  自周衰,戎狄错居泾渭之北。及秦始皇攘却戎狄,筑长城,界中国,然西不过临洮汉兴至于孝武,事征四夷,广威德,而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汉书•西域传》

材料二  1934年,中瑞西北考察团在罗布淖尔孔雀河下游发掘小河五号墓地(距今近四千年前),采集到近500粒白色小珠,后经科学家检测,小珠所用的材料是海菊贝壳,这种海菊贝只见于我国东南部沿海海域。20世纪70年代,在河南安阳殷墟发掘的妇好(商王武丁之妻)墓中,出土玉器共756件。经过其中约300件玉器进行分析,大部分属于青玉,白玉较少,青白玉、黄玉、墨玉更少。这几种玉料大体上都是新疆玉,其中三件小型玉雕的材质被鉴定为新疆和田羊脂玉。       --摘编自苗普生等主编《新疆史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张骞始开西域只之迹”的观点。

(2)材料一为古籍文献资料,材料二出自考古材料。如何认识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之间的关系?

答案  (1)根据材料一,西域地区与中原地区直接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始于张骞;材料二表明西域地区与祖国内地某种形式的经济文化联系在张骞之前就已存在。

(2)考古资料可以印证、丰富、改变人们从古籍文献中已获得的认识。

2008年高考题

试题详情

12.(09海南历史5)“汉承秦制”亦有创设。以下属于西汉创设的制度是  (    )

A.什伍连坐              B.郡县行政          C.刺史监察          D.皇权独尊

答案 C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