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035  1043  1049  1053  1059  1061  1065  1071  1073  1079  1085  1089  1091  1095  1101  1103  1109  1113  1115  1119  1121  1125  1127  1129  1130  1131  1133  1134  1135  1137  1139  1143  1145  1149  1151  1155  1161  1163  1169  1173  1175  1179  1185  1191  1193  1199  1203  1205  1211  1215  1221  1229  3002 

选准方法   事半功倍

 

 

化学反应中存在多种守恒关系,如原子守恒、电子得失守恒、电荷守恒等。守恒法是利用物质变化过程中某些特定的量固定不变来列式进行计算的一种解题方法。金属与硝酸反应的相关计算,是同学们学习的难点,也是考试考查的重点。用守恒思维解此类计算题,是常用的简捷方法。

1、原子守恒

例1  将1.92g铜粉与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当铜粉完全作用时,收集到气体1.12L(标准状况),则所消耗的的物质的量是(    )

  A. 0.12mol            B. 0.11mol            C. 0.09mol            D. 0.08mol

  解析:1.91g Cu的物质的量为0.03mol,根据原子守恒,Cu和完全反应后,生成,即消耗,而产生的气体不管是还是它们的混合气体,均需消耗。所以,共消耗0.11mol。

  答案:B

2、电子得失守恒

例2  0.03mol 铜完全溶于硝酸,产生氮的氧化物混合气体共0.05mol。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是(    )

  A. 30                    B. 46                    C. 50                    D. 66

  解析:可以从两个极端来考虑。一种情况假设没有,设NO的物质的量为x,则的物质的量为(),根据电子得失守恒,铜失去的电子数等于转化为NO和得到的电子总数,所以有:,解得:的物质的量为,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另一种情况假设没有NO,同理求得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55.2。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应介于两者之间。

  答案:BC

3、电荷守恒

例3  76.8mg Cu与适量的浓硝酸反应,Cu全部反应后,的物质的量减小了,则溶液中的物质的量同时减小了(    )

  A.

  B.

  C.

  D.

  解析:Cu与适量的浓硝酸反应,生成和氮的氧化物,反应中减少,增加,由溶液中电荷守恒可得:,所以

  答案:C

  小结:同学们在解题时要把握全局、整体思维,善于抓住上述守恒关系,揭示表象,寻找物质的性质及数量间的本质联系,将守恒法运用于化学计算中,常会使一些计算化繁为简,迅速求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试题详情

高中化学所有知识点整理

 

试题详情

江西省南城一中2008-2009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卷

语 文 试 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试题详情

作文批改这座山得想办法搬

山东省烟台市牟平育英艺术中学   赵国华

 

  二十多了,我一直教两个班语文课,每次作文收上来,往前面一摆,我常觉得,它们像两座大山,于是我便每天挖山不止。愚公移山,尚且感动了上帝,派了两个神仙把两座山搬走了。可我面前这两座山搬去又搬回,非到退休那一天方能有尽头。最遗憾的是,越是中下等学生越是对我不辞辛劳的移山行为无动于衷。我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批语,他们常常连看都不看,接到刚发下来的作文本,往书包里随便一塞了事,这次作文批语上,明明写着“过渡不自然”,他下篇作文照旧过渡不自然。

无奈之余,我常常陷入沉思。千百年来,学生写作文,教师批作文,一直被认为或证明了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所以许许多多高水平的老师,不辞辛劳,呕心沥血,斟酌权衡,仔细批改,引导许许多多优秀的学生写出了无数篇可圈可点的好文章。然而奇怪的是,也有许许多多的人无缘得遇良师,无钱进入学校,但他们刻苦自学,多读勤写,自思自悟,自批自改,也能够无师自通,写出大量的好文章、好作品,甚至有许多成了是世界名著。为什么呢?

如今,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我终于发现,原来最主要的原因是,老师批改作文会让一些学生产生依赖心理,感觉写作文是给老师完成任务,反正有老师批改,管它扣不扣题或通不通顺呢。老师改完了,顶多看一眼分数和评语,至老师为什么那样改或改那么多,很少有人去仔细地品味、比较。相反,那些没人指点的人总是把写作当成自己该做的事,没有依赖心理或惰性,他们会认真地自我批改,自我反思,不断进步。想通了这一点,我就开始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批改,效果很不错。今天,借助这个交流平台与大家讨论一下,望多提宝贵意见。 

  怎样批改作文?我从易到难,列出十条要求,第一次批改只提一条要求,大家觉得很简单,会做了,第二次,再提第二条要求。这样十几篇文章批下来,每位学生就都能围绕一篇作文,从十个方面写出批语了。这十个方面,每个方面给5分,一篇作文满分为50分。

1、格式是否正确

2、卷面是否整洁

3、错别字有几个。发现错别字,每两个扣1分,最多扣5分。10个以上也不再多扣,但要一一给予指正。

4、有几处病句。挑出一篇作文中的病句,凡病句,都要在下面划上横线,写出病在何处,再在文后批语中,写清病句几处。每处病句减1分,减至5分,不再多减。

5、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使用。发现明显错误的地方,有一处扣一分,有五处扣五分,超过五处,不再多扣。

6、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

7、看文章的选材。写清三点批语:①是否围绕中心。②是否符合生活实际。③是否具有典型性。

8、看文章结构。写清三点批语:①层次段落是否清晰。②过渡是否自然。③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

9、看表达方式恰当,如记叙文是否以记叙为主,议论为副等。

10、看语言是否简练、通顺、准确

  当然,世间万事万物有一利便有一弊,有一得便有一失。互相批改作文既然有好处,便也一定有弊端。特别是在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不强的班集体,弊端可能会更明显,倘若组织引导不好,会弄得一塌糊涂。因此,教师应认真思考,细致分析,耐心具体地指导学生做好这项工作,以扬长避短兴利除弊。

试题详情

   2009年浙江高考权威模拟试题之科技文阅读汇编

(一)2009年2月浙 江 六 校 联 考

语 文 试 卷

试题详情

指导学生读书要讲究点方法

山东省烟台市牟平育英艺术中学    赵国华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因此,必须指导学生自主地进行课外阅读。下面我将自己的一点初浅体会与各位同仁们交流一下。

   1、指导学生选择健康的、有益的课外读物。

课外阅读好处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的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所以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比如,学生写作文经常写成“四不象”,记叙文不象记叙文,议论文不象议论文,我就特意抓文体选读课外读物,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领悟这篇文章的表达方法。然后,推荐学生阅读相同文体的文章。这样学生就不光学会了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积累优美凝练的语言,同时也分清了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写法区别。

  2、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好多同学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原因是不会读书,所以我常常采用多种办法教他们读书。最常用的是两种:

A、快速浏览的粗读法。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B、品味性的精读法。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要求学生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好词佳句。就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然后再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好文章需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

  3、教给学生作笔记的方法

  A、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如用“。。。。。。”“?”符号分别表示重 点词句、疑难困惑等。

   B、作点评。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其谴词造句的精妙,也可以谈谈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还可以指评原文的纰漏等。文字不须太多,能表达自己看法即可。

   C、写读书笔记。一是摘录笔记,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断摘录下来。二是写心得体会,也就是读后感,把读书时的心得体会写成短小文章保存下来。课外阅读的笔记不统一格式,让学生自主确定读书笔记的项目。一是书的内容本身具不确定性,二是学生个体有差异性,对读物的感受有差异,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避免束缚了学生的手脚,使笔记流于形式。

  4、要求学生背诵美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优美文章或是片段,可以拓宽学生的接触空间,使他们了解更多的优美文章,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

  5、通过其他途径阅读。

   课外阅读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不但包括一些报刊书籍的阅读,也包括网上浏览,阅读电子报刊,听广播、看电视等。我们还可以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课外阅读,做到动静搭配,劳逸结合,多种方式的阅读交互运用,能有效地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效果。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