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21872  421880  421886  421890  421896  421898  421902  421908  421910  421916  421922  421926  421928  421932  421938  421940  421946  421950  421952  421956  421958  421962  421964  421966  421967  421968  421970  421971  421972  421974  421976  421980  421982  421986  421988  421992  421998  422000  422006  422010  422012  422016  422022  422028  422030  422036  422040  422042  422048  422052  422058  422066  447348 

(三)19、D 20、参与  鄙陋,目光短浅  战胜   倒下 21、(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4)夫战,勇气也22、A、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会按照实际情况去处理;B、第一次击鼓时士兵的士气振作起来,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完全消失了。23、略

试题详情

(二)14、这样的  使……痛苦  犯错误  明白,了解  15、D  16、A 、C  1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敌国  外患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18、略 

试题详情

23、从下列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要求:(1)体裁不限;(2)字数在500字以上;(3)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文题一:在岁月的河流中,每个人都有数不清的难忘经历:欢乐的、痛苦的;悲壮的、欣喜的;成功的,失败的……然而,所有的经历都如一级级向上的阶梯,使我们一步步地从稚嫩走向成熟。从这个意义上说,经历是人生的巨大财富,是弥足珍贵的!请以“经历”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文题二:善待       (亲人、生命、自己……)

试题详情

(四)狐假虎威(11分)

《战国策·楚策》

楚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①之畏昭奚恤②,果诚何如?”君臣莫对。

江一③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④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之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⑤。,其实畏王之兵甲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注:①北方:指中原地区的诸候国。②昭奚恤:楚国将军。③江一:楚国大臣。④长:做首领。⑤专属之昭奚恤:全部由昭奚恤掌管。]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①群臣莫____________    ②虎百兽而食之___________

无敢食我也__________   ④天帝使我长百兽___________

⑤兽见___________   ⑥虎以为____________

21、解释指定的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其实畏王之兵甲也       故北方之畏奚恤也

  草木之实足食也        一年未归,妻跪问其故


 

 
虎求百兽而食之        今王之地方五千里

足食足兵         故北方之畏奚恤也

22、将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文中的寓言故事,后人概括出一个什么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江一对楚宣王讲这个故事有何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三)(8分)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②,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③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④出,曰:“国亡不能捄⑤,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至燕,馆人供张⑥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⑦,设卒以守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⑧拜而死。

[注释]①弘范:蒙古汉军元帅,率部下抓获文天祥。②厓(yá)山:宋末抗元的最后据点。③扞(hàn):保卫。④泫(xuàn)然:水滴下的样子。⑤捄(jiù):同“救”。⑥供张:陈设帷帐及一切用具。⑦兵马司:主管京师治安的机关。⑧乡(xiàng):同“向”。

15、用“|”标示下面句子朗读的停顿处。(1分)

遣 使 护 送 天 祥 至 京 师

16、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1分)

书:         涕:    

17、弘范“使(天祥)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18、用自己的话翻译下面句子。(2分)

国亡不能捄,为人臣都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19、从文中找出能体现弘范敬重天祥的句子(不得少于两句)(2分)

                    

                    

试题详情

(二)干将莫邪(8分)

楚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欲杀之。剑有雌雄。其妻重身当产。夫语妻曰:“吾为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往必杀我。汝若生子是男,大,告之曰:‘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王大怒,使相之,剑有二,一雄一雌,雌来,雄不来。王怒,即杀之。

莫邪子名赤,比后壮,乃问其母曰:“吾父所在?”母曰:“汝父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杀之。去时嘱我:‘语汝子: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于是子出户南望,不见有山,但睹堂前松柱下石低之上。即以斧破其背,得剑。日夜思欲报楚王。

王梦见一儿,眉间广尺,言欲报仇。王即购之千金。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客有逢者,谓:“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曰:“吾干将、莫邪子也,楚王杀吾父,吾欲报之。”客曰:“闻王购子头千金,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儿曰:“幸甚!”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立僵。客曰:“不负子也。”于是尸乃仆。

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客曰:“此乃勇士头也,当于汤镬煮之。”王如其言。煮头,三日三夕不烂,头踔出汤中,踬目大怒。客曰:“此儿头不烂,愿王自往临视之,是必烂也。”王即临之。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堕汤中;客亦自拟己头,头复堕汤中。三首俱烂,不可识别,乃分其汤肉葬之。

9、写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1分)

  其妻身当产                于是尸乃      

10、解释下列文中加点的词。(1分)

  后壮  (     )日夜思欲楚王  (     )

11、用“/”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1分)

  乃 分 其 汤 肉 葬 之

12、选择一句,用自己的话表述句子的意思。(2分)

  (1)但睹堂前松柱下石低之上。

                  

  (2)王即购之千金。

                

13、文中哪处细节描写最能突出赤对楚王的刻骨仇恨?(1分)

                    

14、赤为报父仇,不惜自刎献头。对此你是怎样看的?(2分)

                    

试题详情

(一)小池(5分)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6、用概括的语言写出前两句诗的意思。(2分)

第一句:           

第二句:           

7、试分析“惜”和“爱”两字的表达效果。(1分)

             

             

8、第三四句诗描绘出一幅更加美丽可爱的画面,试用你自己的语言加以描绘。(30字左右)(2分)

                    

                    

试题详情

4、孟子,名_____,是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孟子》是记录他的言论、活动的书,而另一部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是《_____》。我们曾学过其中几则语录,如“学而不思则罔,    ”;“    ,不亦说乎?”(3分) 5、默写(共4分)

①《过零丁洋》中表明作者以死明志的名句是:          

               ,山河表里潼关路。

                    ,国恒亡。

④古往今来,成就大业的人仁志士往往经受过艰难困苦的磨炼。当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感到困苦疲惫时,不妨用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里的名句“            ,劳其筋骨……”来激励自己。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