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85877  285885  285891  285895  285901  285903  285907  285913  285915  285921  285927  285931  285933  285937  285943  285945  285951  285955  285957  285961  285963  285967  285969  285971  285972  285973  285975  285976  285977  285979  285981  285985  285987  285991  285993  285997  286003  286005  286011  286015  286017  286021  286027  286033  286035  286041  286045  286047  286053  286057  286063  286071  447090 

12、贞观年间,唐太宗常召集低品级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并给这些低级官员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参议得失”等名号,执行相职。后来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宰相名号。对这段文字的评述错误的是

  A.这说明皇帝任用宰相的范围扩大,不再局限于三省官员

B.导致了相职增多,有利于集思广益,避免决策失误

  C.这说明三省职能被其他部门瓜分,三省制度名存实亡

D.有效地避免了权臣专权,防止皇权旁落

试题详情

11.魏晋南北朝时期,农耕区域扩大,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其原因主要有①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②人口发展与土地不足的矛盾尖锐③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④新的耕作方法与农业机械的发明⑤三吴地区发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⑤

试题详情

10、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区域分布逐渐趋向合理,其表现有

①从江东扩展到长江流域和闽江流域 ②寺院经济和庄园经济发展   

③河西走廊和辽东地区得到开发  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w.w.w.k.s.5.

试题详情

9、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   

  A.佛教具有极强的包容性         B.佛教越来越中国化

C.艺术是政治宣传的工具         D.艺术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试题详情

8、“自大宛以西到安息……其地皆无丝漆,不铸铁钱器。”这一现象得到改变是在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魏晋南北朝

试题详情

7、2007年1月8日,备受关注的安徽六安西汉诸侯王墓的墓主被确定为西汉六安国第一代“六安王”刘庆。文献记载,六安西汉时为六安国封地,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封胶东康王少子庆为六安王(共王),历五代,王莽时绝。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A.分封制是我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          

B.西汉初年,为了巩固统治,曾先后分封了大批刘姓诸侯王

C.分封制是西汉初主要的地方行政制度,一直到汉武帝时仍在延续

D.“六安王”刘庆应该没有军政大权,只衣食租税

试题详情

6、《姓氏起源》一书对“宋”姓的起源解释:周武王克商灭纣,建立周朝,封微子(商王后裔)于商丘,建立宋国,共传36代,亡于楚国。宋亡国后,原王公之族散居各地,以原国“宋”为姓,乃成宋姓。从宋姓起源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周朝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B. 周礼是维护中央集权统治的有利工具

C.诸侯争霸是宋亡国的主要原因   D. 反映了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试题详情

5、春秋战国时期,人才的流动是自由的,商品的流动也是自由的,其主要原因是(   )

A.王室衰微,失去了天下共主       B.当时自由主义观念深入人心  高.

C.战争频繁,各诸侯国富国强兵的需要   D.战争频繁,各诸侯国无暇顾及其他高.

试题详情

4、《春秋繁露》中写道:“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之不可不备也。”以上反映的是  

  A.春秋时,道家思想    B.战国时,法家思想  

C.汉初时,黄老学说    D.汉武帝时,儒家思想

试题详情

3、关于墨子的思想,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A.主张“兼爱”与孔子的“仁者爱人”一致 B.主张“非攻”、“节用”,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要求

 C.提倡“尚力”,强调武力的重要性    D.战国时期成为显学,一直受到统治者重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