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07929  407937  407943  407947  407953  407955  407959  407965  407967  407973  407979  407983  407985  407989  407995  407997  408003  408007  408009  408013  408015  408019  408021  408023  408024  408025  408027  408028  408029  408031  408033  408037  408039  408043  408045  408049  408055  408057  408063  408067  408069  408073  408079  408085  408087  408093  408097  408099  408105  408109  408115  408123  447090 

6.三个完全相同的物块1、2、3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相同。现用大小相同的外力F沿图示方向分别作用在1和2上,用F的外力沿水平方向作用在3上,使三者都做加速运动,令a1a2a3分别代表物块1、2、3的加速度,则(   )

A.a1=a2=a3          B.a1=a2a2a3    C.a1a2a2a3    D.a1a2a2a3

试题详情

5.如图,在倾角为α的固定光滑斜面上,有一用绳子拴着的长木板,木板上站着一只猫。已知木板的质量是猫的质量的2倍。当绳子突然断开时,猫立即沿着板向上跑,以保持其相对斜面的位置不变。则此时木板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为(   )

A.sinα   B.gsinα  C.gsinα    D.2gsinα

试题详情

4.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物块,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块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由此两图线可以求得物块的质量m和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分别为(   )

A.m=0.5 kg,μ=0.4         B.m=1.5 kg,μ=

C.m=0.5 kg,μ=0.2         D.m=1 kg,μ=0.2

试题详情

3.如图所示,位于光滑固定斜面上的小物块P受到一水平向右的推力F的作用。已知物块P沿斜面加速下滑。现保持F的方向不变,使其减小,则加速度

A.一定变小   B.一定变大   C.一定不变 

D.可能变小,可能变大,也可能不变

试题详情

2.质量不计的弹簧下端固定一小球。现手持弹簧上端使小球随手在竖直方向上以同样的大小的加速度a(a<g=分别向上、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忽略空气阻力,弹簧的伸长分别为x1、x2;若空气阻力不能忽略且大小恒定,弹簧的伸长分别为。则

A.+x1=x2+   B.+x1<x2+   C.+=x1+x2   D.+<x1+x2

试题详情

1.如图,位于水平桌面上的物块P,由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物块Q相连,从滑轮到P和到Q的两段绳都是水平的。已知Q与P之间以及P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μ,两物块的质量都是m,滑轮的质量、滑轮轴上的摩擦都不计,若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拉P使它做匀速运动,则F的大小为

A  4μmg      B  3μmg     

C  2μmg     D  μmg

试题详情

3、已知 0.80.7, 0.80.9, 1.20.8,则的大小关系是

选做题:①比较的大小;

②比较  的大小 .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本着“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的教学原则组织本节课的教学。采取引导发现式的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教师的点拨,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动手操作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和接受。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五个环节: 创设情境,形成概念;发现问题,探求新知 ; 深入探究,加深理解  ;强化训练,共同提高 ;小结归纳,拓展深化。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课前思考题的引领下,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而游戏情境又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在这些环节的铺垫中指数函数定义呼之欲出。在发现问题,探求新知和深入探究,加深理解的两个环节中均以问题为载体,通过学生合作作图、填写表格、寻求规律等一系列过程,在学生的探索与交流中解决问题,形成自己对本节课难点的理解和解决策略,从而实现重难点的突破。课堂练习由浅入深,各有侧重,不但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而且让学生体会运用函数及其单调性来解题的重要思想。教学中的五个环节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充分体现了师生的交流互动,在教师的整体调控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层层递进,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课后思考题又将激发学生兴趣,带领学生进入对指数函数更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中,达到知识在课堂以外的延伸。

试题详情

2.比较下列各题中两个值的大小 :

(1)30.8 ,30.7;

(2)0.75-0.1,0.750.1

(3)1.012.7,1.013.5

(4)0.993.3, 0.994.5,

(5)0.60.4,0.40.6  .

试题详情

1.函数是指数函数 ,则

试题详情

2.探究签合同问题

 A先生从今天开始每天给你10万元,而你承担如下任务:第一天给A先生1元,第二天给A先生2元,,第三天给A先生4元,第四天给A先生8元,依次下去,…,A先生要和你签定15天的合同,你同意吗?又A先生要和你签定30天的合同,你能签这个合同吗?

 答案:15天的合同可以签,而30 天的合同不能签.

必做题: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