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4839  214847  214853  214857  214863  214865  214869  214875  214877  214883  214889  214893  214895  214899  214905  214907  214913  214917  214919  214923  214925  214929  214931  214933  214934  214935  214937  214938  214939  214941  214943  214947  214949  214953  214955  214959  214965  214967  214973  214977  214979  214983  214989  214995  214997  215003  215007  215009  215015  215019  215025  215033  447090 

1.新闻的一般结构是什么?

新闻的一般结构可分为标题(正标题、副标题、引标)、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其中不可缺少的是前三部分。

试题详情

2、归纳《生命的救助》与前八篇新闻报道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

⑴新闻报道的组合脉络清晰,便于读者把握事件始末;解说词以情动人,提升了事件的社会意义。

⑵新闻报道多用平实的记叙交代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解说词则运用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语言上更有感染力。

⑶在新闻报道中,我们看到了事件发展的一个又一个画面;而在解说词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事件本身的发展,还感受到了由这件事所引发的思考。

[练习解答]

试题详情

1、关于新闻

⑴新闻必须是新近发生和新近发现的事实。

“新近发生”是个很容易理解的话语,新闻的“新”主要就体现在这里。

我们又把新近发生区分为“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两种情况,套用英语的时态来解说,“已经发生”是过去时态,“正在发生”是现在进行时态。前者是已经结束了的事件,后者是正在发展变动尚未出现结局的事件。当下的新闻由于传输设备的现代化,报道速度越来越快,正在发生的事件尚未出现结局就已经被报道出来。对一个事件连续追踪报道,甚至干脆进行实况转播,让报道和事件的发生发展同时进行,已经是新闻界常常采用的手段。据此,我们在定义中补充了“正在发生”的话语。

还有必要解释一下“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这一话语。现代新闻报道的对象未必都是新近发生的事件。有些早已发生的事件,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在当时不为人们所知,虽已时过境迁,但一旦发现它的时候,它仍然有很强的报道价值,这样的事件仍然可以被作为新闻报道出来。例如二战期间日本海军总司令山本五十六的座机被美军击落,一些详情细节直到80年代才被报刊披露。2000年美国总统竞选,副总统戈尔正努力角逐民主党总统提名时,美国报刊突然披露“戈尔年轻时嗜大麻”,把几十年前的往事也抖搂出来了。1970年中国云南发生强烈地震,当时为了粉饰太平,只报喜不报忧,2000年初还有报纸载文报道其详情。这些事件差不多算是“旧闻”了,但由于是刚刚发现的,仍能给人以新鲜感,所以新闻报道也少不了这样的类型。

⑵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是有价值的。

并不是所有的事件都值得报道,我们强调新闻报道的事件必须是有价值的。所谓有价值,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认识。

一是有教育作用。就像美国《现代新闻报道》的作者华连所说的那样“教诲”“鼓舞”读者,也就是对读者的思想、道德、人生观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是有认识作用。可以使读者获得有关社会、人生、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三是有怡情作用。这里所说的怡情,不包括低级趣味在内。那些对影视明星的私情家事不厌其烦地加以报道的所谓新闻,实在是把肉麻当有趣。我们所说的“情”,是指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情趣。

⑶新闻必须是对事件的“报道”。

新闻是报道事件的,但事件本身并不就是新闻。一件有价值的事件,还必须通过“报道”才能成为新闻。

报道,指记者或其他新闻工作者、爱好者对有价值的事件进行采集、处理之后,再通过相应的新闻传播途径公之于世的手段和过程。

试题详情

《救救这只金丝猴》:

导语:概述营救这两只金丝猴的救护过程。

主体:详细地叙述了遇险的小金丝猴经两名妇女的人乳喂养、野生动物救护人员的精心呵护,安全抵达武汉九峰山省野生动物救护中心。

《五位临时“妈妈”24小时监护》:

导语:概述了省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对护理小国宝所采取的措施。

主体:说细地叙述了省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为小金丝猴成立了紧急救护专班。

补充说明:表明救治小金丝猴难度很大,的确非常不易。

《救护“国宝婴儿”有几难 请献乳汁 请支援育婴箱》:

第一难:缺少人乳喂养。

第二难:缺少婴儿恒温箱。

第三难:缺少饲养小金丝猴的经验。

结果:救护社会化。

《小金丝猴住进恒温箱》:

导语:简明扼要地概括事件主要内容。

主体:翔实叙述了武汉市六医院为小金丝猴提供了育婴箱,小金丝猴安全了。

《“猴王”来救小金丝猴》:

导语:扼要介绍了为救护小国宝,成立了专家组,使这项工作更细致和科学。

主体:叙述了一个专家小组已经组成并为小金丝猴拟定了生活方案。

《请给小金丝猴取个名》:

叙述小金丝猴在精心照料下生活状况良好,并委托广大市民为金丝猴取名。

《小金丝猴“楚楚”不幸夭折》:

叙述了小金丝猴偶感风寒,治疗中渐渐好转时突然出现厌食症状,突然休克,不治而亡的过程。

《“楚楚”在科学中永生》:

将“楚楚”做成标本。

标本的肢体语言是“我爱你”。

《生命的救助》:

这是一篇解说词,写了五个方面的内容。

⑴发现垂危的小金丝猴的过程。

⑵转送护理的过程。

⑶“楚楚”得名的过程。

⑷“楚楚”生病,专家们抢救的过程。

⑸“楚楚”离去后,科学家们使之“再生”的过程。

试题详情

所选这一组新闻详细叙述了小金丝猴从被发现到送往省动物护理中心进行特别护理的过程,以及在救护金丝猴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从科考队员到普通的产妇以及救护中心的饲养人员,他们用自己的爱心搭建了一条救助小国宝的生命线,倾注着人们对小生命的关爱。虽然在救护过程中有不少难题,可随着救护范围的社会化,一个个难题迎刃而解。从知识渊博的专家到普通的百性,每个人都为拯救小国宝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人们爱的感召下,小金丝猴的健康状况稳定。在末篇的解说词中,作者用饱蘸深情的笔触叙述了这一事件的始末,字里行间倾注着人类对生命的关爱。最后提出了这一事件给我们带来的思考:人类正在加倍努力地去追求与野生动物、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美好理想。

试题详情

2.神秘的神农架:川金丝猴的家

这是一条优美的风景线。在湖北省的西部,长江三峡北岸的群山中,有一个地层古老、山深林密的神秘地方。相传中华民族的祖先炎帝神农氏,为了给民间疗疾,曾在此山搭架采药遍尝百草。后人为了颂扬、纪念他,便把这千里山林称为神农架。

神农架地处中亚热带北缘,以及中国西部高山地区向东部丘陵平原的过渡区域,素有“华中屋脊”、“天然药园”之称。这里保存着大面积的原始森林,境内主峰神农顶海拔3105米,林密谷深,自然条件复杂,成为我国东、西、南、北动植物区系的荟萃地。

经中外学者多年考察,神农架保护区内有脊椎动物334种,其中兽类7目22科69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金丝猴。

神农架保护区内的金丝猴,属川金丝猴。它们身披金色艳丽的长毛,体态轻盈,性情温驯,十分逗人怜爱。猴群一般选择海拔1800米以上的高山原始森林为栖息地,以森林中的坚果、浆果、嫩枝芽、苔藓、松萝为食物。它们一般七八十只或200只左右为一个生态群,由于多疑,害怕狼、豺、云豹等天敌袭击,金丝猴尤其喜欢栖息在高山幽险而宁静的沟谷地带。

金丝猴虽然如幽灵般机警,但因在转迁中那些婴猴、幼体全凭母猴搂着、驮着,冒险跳窜飞跃,以致在猴群转迁中跌下山崖,掉队落伍被围追它们的狼群吃掉的事也常有发生。而每当遇到这种险情,爱子如命的母猴往往会为了保护孩子舍身与敌兽撕咬。有时,当夜幕降临后,可能因哪只成年猴觉察出自己小家族中少了一个成员,它也会只身铤而走险沿着本群落转迁的线路,一路返回一边声嘶力竭地叫着寻找一番。在那人迹罕至的傍晚的林莽中发出的悲切切的呼唤之声,倒真有些激动人心。

[整体感悟]

试题详情

1.它们都是最濒危、最珍贵的猴类

金丝猴,在动物分类学上属灵长目、猴科、仰鼻猴属。我国有3种分布:川金丝猴、滇金丝猴和黔金丝猴。它们都是我国的特产种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们与大熊猫齐名,同属“国宝”级动物,毛色艳丽,形态独特,动作优雅,性情温和,深受人们的喜爱。不仅具有重大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还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目前,除我国外,这些稀世珍宝在世界上仅有法国、英国等极少数国家的博物馆中收藏有若干标本。

川金丝猴分布于四川西部和北部、甘肃南部、秦岭和神农架地区,它们面孔呈蓝色,鼻孔上仰,所以也叫“蓝面猴”、“仰鼻猴”。它们毛色金黄柔软,耀眼夺目。滇金丝猴产于云南西部,体背、体侧、四肢外侧、足和尾呈黑色,因此又叫“黑金丝猴”或“黑仰鼻猴”。其幼猴全身为白色,随年龄增长才能逐渐变成父母的体色。黔金丝猴分布于贵州梵净山区,其数量十分稀少,目前国内外动物园均未饲养展出过,所以绝大多数人不能见到。其身上没有“金色”,体毛主要是灰褐色,身上有许多白斑,当地人又称之为“花猴”;因尾巴又黑又细,象牛尾巴,所以又称“牛尾猴”。是金丝猴中最珍贵的一种。

金丝猴主要吃嫩枝、幼芽、鲜叶、竹叶和各种水果,一般栖息于海拔1500-3000米或更高的暗针叶林带,营树而居,主要活动在高大乔木树冠的顶层,它爬树灵活敏捷,跳跃能力特别强,常几十只结群活动,雌雄老幼一起,由雄中的长者带队,在树上觅食,以植物的叶、芽、树皮和果实等素食为主。母猴怀胎五六月后,多数仅产一仔。据目前调查所知,黔金丝猴尚存数百只,已濒临绝灭。

比起其他猴类来,金丝猴的确是非常漂亮,特别是川金丝猴,头顶的正中有一片向后越来越长的黑褐色毛冠,两耳长在乳黄色的毛丛里,一圈桔黄色的针毛衬托着棕红色的面颊,胸腹部为淡黄色或白色,臀部的胼胝为灰蓝色,雄兽的阴囊为鲜艳的蓝色,从颈部开始,整个后背和前肢上部都披着金黄色的长毛,细亮如丝,色泽向体背逐渐变深,最长的达50多厘米,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好似一件风雅华贵的金色斗篷。川金丝猴的体形较大,头圆,耳短,眼睛为深褐色,嘴唇厚,吻部肥大,嘴角处有瘤状的突起,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大和变硬。两颊和额的正中的毛都向脸的中央伸展,露出两个凹陷的天蓝色眼圈和一个突出的天蓝色吻圈,再加上鼻骨退化,没有鼻梁,形成了一个鼻孔上翘的朝天的鼻子,更显得格外有趣。

根据古生物的研究结果,川金丝猴早在300多万年前就已经存在。目前我国川金丝猴在野外的总数尚有20000只左右,已知的分布于四川、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和湖北神农架等地。现在的分布区与历史上的分布区相比较,已经大大地缩小了,分布的省(区)数从12个减少到7个,县级单位的数目从150多个减少到只有50多个。川金丝猴原来广泛栖息在亚热带地区的低山森林地带,它是树栖动物,其存在和发展与森林环境的好坏有着密切的关系,失去森林就会影响到它的生存。造成森林破坏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人口的大量增加,为了解决吃饭、住房、烧柴和用具等,都要以砍伐森林为代价。经过不断砍伐森林以发展农业,尤其是由于红薯与玉米等旱粮高产作物的推广,使过去不能生长禾稼的山区遭到大面积的开垦,致使金丝猴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低山地带的阔叶林逐渐向中高山地带的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迁移,即从山丘地带的普遍分布,变为向深山地区收缩,栖息地不断消失,分布范围越来越小,后来只能残存在山高岭峻,人类活动很少的地方,原来各地曾经连续成片的分布区,也由于退缩而形成了互相隔绝的情况。川金丝猴分布区的变化,大体经历了下面一些过程:首先是数量的急剧减少,接着便在一些环境条件较差的地区消失,而在另一些条件较好的地区尚有所保存,使分布区形成互相隔离的“孤岛”状,最后一些“孤岛”再相继消失。这种局面的形成,开始于18世纪,但主要是19世纪到20世纪,目前仍在继续。这是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也是;‘人进兽退”的一个具体表现。在18世纪之前,川金丝猴分布的地区都存在着茂密的森林,在秦岭和大巴山区,就有“南山老林”和“巴山老林”。从18世纪开始,这些森林经过砍伐,不断遭到破坏。到了19世纪,又从湖北西部、湖南西部、江西东部、贵州东北部、四川东南部等地区不断退却,是金丝猴分布区缩小幅度最大的一个时期。20世纪最大的变化,则主要是甘肃南部、陕西南部、贵州北部、四川西南部等地分布范围的继续缩小和广西分布区的消失,形成今天全国仅剩下几个小片分布区的格局。

生活在我国的另外2种金丝猴--滇金丝猴和黔金丝猴的皮毛都不是金黄色的。黔金丝猴全身披着暗灰色的毛发,仅见于贵州北部的梵净山一带;滇金丝猴身上的体毛主要是灰黑色,分布于云南西北部。一个物种的自然分布区域如此狭小,是世界上罕见的,而且种群数量也不多,因此,它们都是最濒危、最珍贵的猴类。

试题详情

2、相关知识:

⑴事件背景

在巴东县沿渡河镇小溪村附近,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里,一只刚出生两天的金丝猴,因为意外摔伤而生命垂危,又失去了母亲的照顾。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科考队员将它带回了营地,为了抢救这只濒临死亡的小国宝,人们伸出了无私的援助之手,提供一切尽可能提供的帮助。对此事物,《武汉晚报》记者进行了追踪报道,展现了整个事件的全过程。

⑵关于金丝猴

试题详情

1、关于作者:

刘伟,系《武汉晚报》记者。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