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4834  214842  214848  214852  214858  214860  214864  214870  214872  214878  214884  214888  214890  214894  214900  214902  214908  214912  214914  214918  214920  214924  214926  214928  214929  214930  214932  214933  214934  214936  214938  214942  214944  214948  214950  214954  214960  214962  214968  214972  214974  214978  214984  214990  214992  214998  215002  215004  215010  215014  215020  215028  447090 

2、  背诵课文。

试题详情

1、  悉课文内容,掌握字音、字义、会翻译语段。

试题详情

答案:《以虫治虫》记叙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秋田中“傍不肯”消灭“子方虫”,从而使作物获得丰收。

《梵天寺木塔》记述了北宋著名建筑家喻皓用“布板”、“实钉”来加强结构整体性以解决“塔动”问题的生动事例。

试题详情

2、  集体讨论探究,教师作归纳。

(1)字音、字形部分:

(hui)   (rang)   (fan)   (qu)   (qie)   (lu)   (yi)   (chai)

(2)字义部分

大穰:庄稼大丰收   方:才  级:层   患:嫌、担心   贴:赠给   但:只 

盖:因为  伏:通“服” 胠箧:从旁边打开箱子   以:用  悉:全  之:结构助词的

其:代词,它的

(3)语段意:(重、难点)

方为秋田之害:

译:正要成为秋田里庄稼的祸害。

则以钳搏之,悉为二段:

译:就用嘴上的钳子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译:十天后,子方虫全部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译: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

未布瓦,上轻,故为此。

译: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译: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办,塔身就稳定了。

人皆服其精练

译: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试题详情

1、  学生根据手中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自读课文,分小组交流:字音、字形、字义、语句意。

试题详情

《梦溪笔谈》这部中国文化史上的综合性笔记体巨著,总结了北宋以前自然科学所达到的高度成就。《以虫治虫》给予我们“生物防治”、“环保”等方面的思考和启示。学习《梵天寺木塔》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的成就,感受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了热爱科学的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试题详情

4、  学习本文简洁生动,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试题详情

3、  师生互动,欣赏分析,教师和学生相互问答,共同解决悬而未决的问题。

试题详情

2、  分组学习,相互质疑,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

试题详情

1、  生自主学习,感知课文,引导学生对照注释了解课文大意。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