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5829  215837  215843  215847  215853  215855  215859  215865  215867  215873  215879  215883  215885  215889  215895  215897  215903  215907  215909  215913  215915  215919  215921  215923  215924  215925  215927  215928  215929  215931  215933  215937  215939  215943  215945  215949  215955  215957  215963  215967  215969  215973  215979  215985  215987  215993  215997  215999  216005  216009  216015  216023  447090 

2.文言文里,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不用作主语,凡是现代汉语需要用主语“他”“他们”的地方,在文言文里就只重复用名词,或者省略主语。

   如:(先达)未尝稍降辞色。         (马生)撰长书以为贽。

     与之论辩,(马生)言和而色夷。     (马生)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

试题详情

1.文言文里,在不影响语意表达的情况下,往往省略某些句子成分,使语言更加简洁精炼。本文作者自叙经历,省去一些句子的主语,不会发生歧解,所以主语“余”一般省去。(承前省和蒙后省,本文属前种)

试题详情

5. 句子成分省略:

  省略主语的原因:

试题详情

4.难句解析: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每:时常。假借:同义词连用,可译为“借”。时常向藏有书籍的人家去借。

2).无从致书以观。

无从:没有办法。致:取得,这时指买到。没有办法买书来看。

3).益慕圣贤之道。

道:学说。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4).弗之怠。

弗:副词,不。之:代词,指学习。“弗之怠”即弗怠之,否定句式代词宾语前置句。不敢放松学习。

5).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硕:大。硕师即大师,才学渊博的人。游;交往。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不能与有名望的人交往。

6).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俟:等待。欣悦:高兴。请:请教。焉:兼词,“于之”的合音,向他。等先生高兴了,便又向他请教。

7).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

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箧:箱子,这里指书箱。曳:拖。屣:鞋子。在我当年从师求学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

8).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支:通“肢”。僵劲:僵硬。媵人:服役的人。汤:热水。沃灌:浇洗。衾:被子。拥覆:围盖。久而:时间副词,好久,“而”是副词词尾。和:暖和。到了住所,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服役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我)才暖和过来。

9).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绮绣:丝绸做的华丽的衣服。同旅舍的同学们都穿着华丽的衣服。

10).假诸人而后见也。

假:借。诸:兼词,“之于”的合音。从别人那里借来后才能看到。

11).其①将归见其②亲也,余故道为学之①难以告之②。

其①:代词,指马生。其②:代词,作定语,他的。亲:父母。也:句中停顿中起提示下文的作用。之①:结构助词,的。之②:代词,代马生。在他将要回家探望他的父母时,我特意向他讲述(我当年)求学情况的艰难来勉励他。

试题详情

3.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字词或短语。

   (1)余幼时即嗜学:我从小就爱好读书。

   (2)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之:指抄书。

   (3)硕师:大师,对学者的尊称。

   (4)先达:有地位有声望的前辈。据有关资料来看,可能是指黄晋。

   (5)未尝稍降辞色:态度一直严肃。辞色:语言和脸色。

   (6)援疑质理:援疑,提出疑难;质理,质询道理。

   (7)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盖,句首发语词。我求学时辛勤艰苦的情况大体就是这样。

(8)通假字: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肢体

 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

试题详情

2.学生分组讨论翻译文句。

试题详情

1.指名学生朗读。

试题详情

   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

嗜学(shi4)   怠(dai4)   叩问(kou4)   绮秀(qi3)

试题详情

3.介绍作者。

   (学生自己介绍,教师补充。)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人(浙江义乌县一带),明初著名文学家。他是明朝主要的开国文臣,明初文学家。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晋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借口父母亲年老,辞不就职,隐居龙门山专心著述。明初,朱元璋重用他,命为江南儒学提举,替太子讲经,并在自己左右顾问。主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被称为“国家文臣之首”。年老辞官回乡,后因长孙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生平著述很多,有《宋学士文集》75卷。他的散文成就尤高,立意精深,语言生动畅达。这篇课文是他散文中影响最大的一篇。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