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5812  215820  215826  215830  215836  215838  215842  215848  215850  215856  215862  215866  215868  215872  215878  215880  215886  215890  215892  215896  215898  215902  215904  215906  215907  215908  215910  215911  215912  215914  215916  215920  215922  215926  215928  215932  215938  215940  215946  215950  215952  215956  215962  215968  215970  215976  215980  215982  215988  215992  215998  216006  447090 

8.文章开头的“ 嗜学 ”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

试题详情

7.作者写自己求学经历艰难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劝勉马生不要辜负良好的学习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所成就。

试题详情

6.文中从哪些方面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幼时求学的艰难;成年后求师的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或四个方面:家境贫寒,无书可读;无师求教难;

远道求学,备受艰苦;艰苦的求学生活。

或读书难,要借书,抄书; 拜师难,冒严寒顶风雪,到外地寻师;

求教难,常遭“叱咄”;生活难,“日再食,”穿“緼袍敝衣”。

试题详情

5.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

叙述自己青少年时期的求学之难和用心之艰。

试题详情

4.根据要求默写:

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

余幼时即嗜学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

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

  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4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试题详情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余幼时即嗜学(爱好,喜爱)   (2)无从致书以观( 取得,买到 )

(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借   ) (4) 弗之怠(   懈怠,放松    )

(5) 走送之(  跑    )       (6)不敢稍逾约(   超过     )

(7) 既加冠(  指成人  )       (8) 无硕师名人与游( 才学渊博的老师 )

(9) 尝趋百里外(  快步走  )    (10) 门人弟子填其室(  充满     )

(11) 未尝稍将辞色(语言和脸色)  (12) 援疑质理 (  提出;询问   )

(13) 或遇其叱咄(训斥,呵责  )  (14) 俟其欣悦(  等到      )

(15) 负箧曳屣  ( 书箱;鞋  )   (16) 持汤沃灌(  热水     )

(17) 以衾拥覆  (  被子   )   (18) 寓逆旅主人(  旅社     )

(19) 腰白玉之环 (  挂在腰间  )   (20) 烨然若神人 (  光彩照耀  )

(21) 緼袍敝衣 ( 旧絮;破  )   (22)略无慕艳意(羡慕;欣赏)

3,找出本文中的两个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  通“肢”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  通“披”,穿着

试题详情

1.本文作者 宋濂 ,字 景濂 ,号  潜溪 ,浙江金华人。明初  散文  家,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是指 临别送别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  勉励,推崇,赞许

试题详情

7.“望着人流中的老人,我庄严地举起了右手。”“庄严”一词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6.“是这样!我一时竟不知道说什么好,手上的信变得异常沉重。”我感到这封信沉重的原因有两个。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