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85995  286003  286009  286013  286019  286021  286025  286031  286033  286039  286045  286049  286051  286055  286061  286063  286069  286073  286075  286079  286081  286085  286087  286089  286090  286091  286093  286094  286095  286097  286099  286103  286105  286109  286111  286115  286121  286123  286129  286133  286135  286139  286145  286151  286153  286159  286163  286165  286171  286175  286181  286189  447090 

1.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                              (   )

    ①热量带          ②干湿区          ③我国三大自然区  ④文化区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试题详情

新的教育、教学形势下,教材、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观念的转变,必将带来新的考试形式,考试命题。向往常一样,以章、节为单位,把大量的配套练习印发给学生,让学生从“题海”中吸收养分,弄得学生顾此失彼,晕头转向。这样的训练方式已经过时了。从2003年的全国高考题就足可以证明“题海”只能白白消耗学生的精力,而无助于他的考试。如何保证教师自己的“一桶水”的量和质是新的高考形式和内容,这对长期从事毕业班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校的做法是:

l     关心并学习化学学科的新发展和新动向

l     教师深入学习新教材,充分理解所涉及的知识在新教材的位置,背景和要求。善于用新教材的教学理念指导高三复习工作。

l     教师苦心钻研考试说明,钻研来自全国各地的试题,信息,从中确定学生练习的题型、数量。学生每做一道题,必有目的,必有收获。教师对业务的深入钻研,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是备考的漫长过程中最困难,但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值得提出的是,高考的竞争日益激烈,我认为,就2003年高考题来说,各地区,各学校几乎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的,我们没有了以往的优势。这是摆在广大高三教师面前的一个很严峻的事实。短兵相接,鹿死谁手呢?新的教学理念,新的高考,这一切都留待我们用实践去探究,去研究。留待新一轮的开拓者--在座的各位老师们去努力,创造新的佳绩。

试题详情

1.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很多,不同工业部门具有不同的区位指向。回答1-2题。

  1.区位宜接近原料产地的是

 A.葡萄酒厂、羊毛加工厂、水果罐头厂

 B.服装加工厂、羊毛加工厂、水果罐头厂

 C.造船厂、飞机制造厂、电子装配厂

D.钢铁厂、时装加工厂、家具厂

(2003年广东大综合高考题第37题)

37、(14分) (1)二氧化碳是共价化合物,它的电子式可表示为①。(2)实验室中检验CO2气体最方便的方法是将CO2气体通入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②,相应的反应方程式为③。(3)在宇宙飞船和太空站上工作的宇航员,在密闭的工作舱内需要吸入氧气,呼出CO2,飞船内可以使用一种物质,它能吸收CO2,并产生氧气,该物质是④,其反应方程式为⑤。

2.  高三是否开展研究性学习?怎样开展?

(2003年广东高考题第10题)下列有关纯铁的描述正确的是A.熔点比生铁的低B.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比生铁的快C.在潮湿空气中比生铁容易被腐蚀D.在冷的浓硫酸中被钝化

关注考试热点、难点?什么是考试的热点、难点?

在近年高考中重复出现的次数比较多的知识点叫热点。

在近年高考中出现过几次,而且试题有一定区分度的知识点叫热点。

(1)通过热点复习强化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l     热点的回顾

虽然高考在改革中创新,但各大知识块的命题模式及各科的模型结构,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例如:将高考考试说明的考试要求作主线贯穿其中,注意有针对性地突破,无疑回增强必胜的信念。

l     题型的回顾

列举几个专题:(在第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作好这方面的准备工作)

l     反应物适量与过量的产物判断

l     多元酸的电离及应用规律

l     关于图象题(溶解度、化学平衡、混合物计算)

l     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l     喷泉实验的原理及综合应用

l     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l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常见错误

l     原电池与电解池的相互关系

l     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化学平衡应用示例

l     气体净化规律

l     金属与酸反应的计算归纳

l     中学化学的几个实验操作(天平、pH试纸、容量瓶、中和滴定、浓硫酸、稀释、萃取、蒸馏原理)

l     以主族元素和有机官能团特征为主线,构建框图推断题

l     同分异构体的几种命题方法

[例题14]:喷泉实验的原理极其综合应用

实验原理:教材中基于HCl,NH3气体分别以1:500,

1:700体积溶于水的原理设计实验。

 
A(干燥气体)
B(液体)
A
NO2

B
CO2
4mol/LNaOH溶液
C
Cl2
饱和NaCl水溶液
D
NH3
1mol/L盐酸

条件分析:①改变气体和溶剂对实验有何影响:在如图的装置中,烧瓶充满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b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则a和b分别是

答:BD

②由于实验条件变化产生影响,如压力差不够,漏气等原因。

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1L的干燥烧瓶中,用排空气法充入HCl气体后,测得瓶中气体对氧气的相对密度为1.082。此气体进行喷泉实验,当喷泉停止后,进入瓶中的液体体积是:    

  A.0.25L  B.0.5L  C.0.75L  D.1L

[解析]用排空气法收集到的HCl常混有空气。根据相对密度可知混合气体平均分子量为34.6,而空气的平均分子量约为29,通过十字交叉法可以求出空气和氯化氢的体积比为1:3,即氯化氢占0.75L。故应选C。

综合应用:

①计算喷泉实验后烧瓶内溶液的浓度

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a.NH3b.NO2进行喷泉实验。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a>b  B.a<b  C.a=b  D.不能确定

   [解析]因为氨水的浓度与硝酸的浓度均相等,应选C。

②设计实验:如图装置,(1)常温下将H2S,SO2以1:1

充满烧瓶,不久烧瓶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Cl2代替SO2,其余同上。观察到现象与(1)相同和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并试用简要文字和化学反应方程式解释原因。

[解析](1)有黄色沉淀,有水珠,溶液喷入烧瓶内2H2S+SO2=S↓+2H2O

(2)有黄色沉淀,没有喷泉现象。原因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发生变化,不能产生压强差。Cl2+H2S=S↓+2HCl

试题详情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从学习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的一种新的学习模式。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培养探究能力。高考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是怎样的?

1.  环境保护与研究性学习

化学高中新教材中多次出现环境保护的教学内容,环境问题也是目前全球引人关注的问题,配合2008年北京申办奥运会的需要,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显然是基础教育课程的任务。

(2003年上海高考题第2题)

(2003年上海高考题第15题)

(2003年江苏省高考题第1题)

(2003年广东大综合高考题第1题)

试题详情

2.  元素化合物逻辑推理

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以化学概念的学习为基础,需要用各种化学概念来概括、组织、说明形形色色的物质及其化学现象,用关于物质的概念来概括其全部特征,运用化学概念作出有关的判断和推论。因此,概括的言语信息是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主要形式。

物质之间按照一定规律转化,形成一定特征的转化关系,常见的有:

(1)    直线型转化关系

金属  O2  碱性氧化物  水  碱  酸  盐

非金属  O2  酸性氧化物  水  酸  碱  盐

(2)    交叉转化关系           

(3)    三角形转换关系

相似
 
       

Fe
 
S
 
 

A
 
Fe2+
 
Fe3+
 
H2S
 
 


 

Al
 
B
 
C
 

 
卤代烃
 
 

Al3+
 
AlO-2
 
 

[例题10]在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2后有NaHCO3沉淀析出,除了NaHCO3溶解度小于Na2CO3这个主要原因外,另外的原因是__________.

[解析]将CO2通入Na2CO3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反应发生后,一方面水被消耗,溶剂的量减少;另一方面生成的NaHCO3的质量比Na2CO3的质量大,均有利于沉淀析出。

[评注]本题主要考查溶解度的知识。要经过周密思维,认真研究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可能因素,完整地答出要点。

[例题11]  设计实验验证由Cu和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混合气中有NO。已知:NO+NO2+2NaOH==2NaNO2+H2O

[解析] 在反应物中加入碳酸钠,把反应产生的气体通过无水氯化钙,再把气体通过以冰盐水做冷却剂的装置后,剩余气体用集气瓶收集。向集气瓶内鼓入空气,产生红棕色气体,说明反应有NO生成。

解答框图题的过程(甲物质向乙物质转变;丙问题向丁问题转移;反应物向生成物的不断趋进;条件向结论的曲线运动)是一个推理判断过程,具有严密的逻辑规律。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善于逻辑推理,搞清网络中体现的因果关系、顺承关系、递进关系等,善于用合乎逻辑的思维,求得准确答案。

[例题12]X、Y、Z是3种短周期元素的单质,甲、乙是2种常见的化合物。这些单质和化合物之间存在所如图示的关系。据此判断:

(1)在甲、乙两种化合物中,不含有组成X的元素的是    ,不含有组成Y的元素的是    (用“甲”、“乙”填写)。

(2)单质X是    (填“金属”、“非金属”或“既可以是金属又可以是非金属”)。

(3)若单质X    ,则单质Y、Z分别是    ;若单质X    ,则单质Y、Z分别是    ;若单质X    ,则单质Y、Z分别是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有严密的推理和丰富的联想。

(1)由图示:单质Y+单质Z     化合物甲,故甲中不含组成X的元素;单质X+单质Z     化合物乙,乙中不会含组成Y的元素。这种推理属因果关系推导。

(2)由图示:单质X+化合物甲    单质Y+化合物乙,属置换反应,其类型很多,既可以是金属置换金属或非金属,又可以是非金属置换非金属或金属,因此结论是:既可以是金属又可以是非金属。

(3)按以上置换反应进行推理和联想,可得3组答案,分别为:

   Mg,C、O2;Al,H2、Cl2;F2,O2、H2

试题详情

1.   实验现象的过程

观察能力是化学实验能力的组成部分,仔细观察实验过程所发生的现象,是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

[例题9]把试管放入盛有25℃时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

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小块镁片,再用滴管滴入5ml

盐酸于试管中。试回答下列问题:

(1)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2)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    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

(4)  由实验推知,MgCl2溶液和H2的总能量

(填“大于”、“小于”、“等于”)镁片和盐酸的总能量。

[解析](1)①镁片上有大量气泡产生;②镁片逐渐溶解;③烧杯中析出晶体

(2)镁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Ca(OH)2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故析出Ca(OH)2晶体。

(3)Mg+2H+=Mg2++H2↑。(4)小于

试题详情

实践证明,化学学习的效果不仅跟化学学习系统的状态有关,而且跟化学学习过程有关。在学习某知识时,学生可以通过记忆、背诵来学习,也可以通过实验、以及分类、比较等方法学习,从表面上看,通过不同的途径都可以达到相同的学习目标;而实际上,其潜在效应、学习迁移的可能性是不同的,研究化学学习过程自然成为考试的热门话题。

1.  实验操作过程

实验操作过程的试题是考查学生对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通过文字表达,检查学生在形成每一个环节技能是否达到熟练的程度。

[例题6]先选择填空,再简要说明作此选择的理由。

(1)某试管内装有约占其容积1/10的溶液,则溶液的体积。

A.约1ml   B.约3ml    C.约10ml    D.无法确定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拟在烧杯中加热下配制其溶液50ml,应选择___________。

A.400ml烧杯        B.250ml烧杯

C.100ml烧杯        D.50ml烧杯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D;题目并没有指明试管的大小规格。(2)C;选用烧杯的容积应比所配溶液的体积大一倍为最佳。

[例题7]回答下面问题

(1)在进行沉淀反应的实验时,如何认定沉淀已经完全?

(2)化学实验中,在过滤器上洗涤沉淀的操作是   

[解析](1)在上层清液中(或取少量上层清液置于小试管中),滴加沉淀剂,如果不再产生沉淀,说明沉淀完全.(2)向漏斗里注入蒸馏水,使水面没过沉淀物,等水流完后,重复操作数次.

[例题8]实验室有一瓶氢氧化钠,已部分变质(不含水分),某学生设计了下列实验来确定其纯度,根据实验步骤填写有关空白处。

称取样品Wg
 
溶解
 
加入过量的A溶液
 
过滤
 
沉淀
 
洗涤
 
烘干
 
称得质量mg
 
 

(1)用托盘天平和小烧杯称出一匙样品的质量,其正确操作的顺序为  

①调零点,调节天平的小螺丝,使指针静止时刚好处于标尺刻度盘零处。 ②将游码拨放在刻度尺最左端零处。 ③称量空的小烧杯。 ④取样品放在小烧杯后再称量。 ⑤将法码放回法码盒。

(2)溶解样品所需仪器有    

(3)加入的A溶液是    ,加过量试剂的目的是    ,确认B过量的方法是   

(4)过滤时,某学生用如图所示的操作,其错误处有:①    ;②   

(5)沉淀需洗涤的原因是不是   ,洗涤的方法为   

(6)若得到的沉淀为MCO3(相对分子质量为M),则样品中NaOH的纯度为    

[解析](1) ②①③④⑤  (2)烧杯、玻璃棒。(3)CaCl2(或BaCl2、Ca(OH)2等);使CO32-全部生成CaCO3沉淀;可将溶液静置分层后向上层清液中再滴几滴CaCl2溶液,如无沉淀,说明已经沉淀完全。(4)①漏斗下端管口没有紧靠烧杯内壁;②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5)防止沾上其他溶质而引起误差;再用蒸馏水冲洗沉淀2-3次。

(6)

试题详情

3.  化学实验设计及评价的基本思路

不论是实验设计还是对实验方案的评价,均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到得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技巧,选择恰当的实验方案来解决问题。因此,它们在化学实验考试目标中属于最高层次,是化学实验能力中应着重培养的重要方面。从近年的高考题分析,它大概包括:仪器连接方案设计、操作顺序设计、新情景下整个操作方案设计、物质提纯设计、验证某个化学原理的实验设计等;对评价的考查则突出学生对实验方案的全面理解和判断,其中大多数要求学生对方案的简便性、可行性作出评价。

试题详情

2.  理解化学常规操作

化学实验能力表现在学生应具有有较强的“实验意识”,重视并善于通过化学实验来解决问题。能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从中提炼出恰当的化学实验课题;能用科学的语言准确、完整、清晰和具体地阐明问题。

[例题5](2003年广东高考试题)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熔点16.6℃)。在室温较低时,无水乙酸就会凝结成像冰一样的晶体。请简单说明在实验室中若遇到这种情况时,你将如何从试剂瓶中取出乙酸。

[解析]开放性答案试题。无论用什么方法,都不能出现回引起安全事故或人身伤害的方法。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