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11308  311316  311322  311326  311332  311334  311338  311344  311346  311352  311358  311362  311364  311368  311374  311376  311382  311386  311388  311392  311394  311398  311400  311402  311403  311404  311406  311407  311408  311410  311412  311416  311418  311422  311424  311428  311434  311436  311442  311446  311448  311452  311458  311464  311466  311472  311476  311478  311484  311488  311494  311502  447090 

11.今年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60周年和上海合作组织成立9周年。综观

60年来中俄(苏)关系的风雨历程,我们深切体会到

A.不结盟政策是我国长期的外交原则

B.独立自主是我国一贯的外交方针

C.意识形态是我国制定对外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D.推行新型区域合作是我国长期的外交策略

试题详情

10.中共提出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主要背景是

A.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的召开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C.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D.改革开放局面的形成

试题详情

9.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这次改革的主要影响有①稳定了金融市场②促进了物价回升,刺激了生产复苏③官僚资本借机聚敛财富④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4,6
 

试题详情

8.“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

A.都是与封建专制斗争的结果     B.都使本国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

C.都是近代工业革命的产物      D.都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试题详情

7.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下列人物的思想主张与这一观点相似的是

A.洪仁玕       B.张之洞       C.严复        D.胡适

试题详情

6.1872年《申报》报道:“妇人女子原宜深藏闺阁,不令轻见男子之面……乃上海地方妇女之蹀躞街头者不知凡几,途间或遇相识之人,欢然道故,寒暄笑语,视为固然.若行所无事者,甚至茶轩酒肆,杯酒谈心,握手无罚, ……日甚一日,莫能禁止。”对该报道的理解不确切的是

A.传统道德礼教观念受到冲击        B.近代中国女子逐渐步入社会

C.妇女解放思潮悄然兴起          D.上海社会风气已彻底改变

试题详情

5.晚清畅销小说《痴人说梦记》以一场梦为结尾,梦中的上海没有外国巡捕,建筑没有外国招牌,有的是中国人的工厂和学校。这反映了当时国人的最大愿望是

A.发展民族工业              B.创办近代教育  

C.实现民族独立               D.建立民主政治

试题详情

4.清嘉庆皇帝说:“我朝列圣相承,乾纲独揽,大权从无旁落。”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行省制的推行            B.丞相制度的废除  

C.内阁地位的上升             D.军机处的设立

试题详情

3.历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这段言论主要揭示了

A.世官制维护了特权等级的利益      B.察举制有利于选拔各种人才

C.九品中正制打破了门第界限     D.科举制为知识分子提供了参政机会

试题详情

2.韩非子视商人为“邦之蠹也”( 蠹,蛀虫)。下列观点与之明显不符的是

A.“今驱民而归之于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

B.“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D.“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