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36265  436273  436279  436283  436289  436291  436295  436301  436303  436309  436315  436319  436321  436325  436331  436333  436339  436343  436345  436349  436351  436355  436357  436359  436360  436361  436363  436364  436365  436367  436369  436373  436375  436379  436381  436385  436391  436393  436399  436403  436405  436409  436415  436421  436423  436429  436433  436435  436441  436445  436451  436459  447090 

10.(2008·天津高考)在下列句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成语。

(1)在足球赛中,传球技术再高,控制球能力再强,若缺乏临门一脚的射门技术,也会  

(2)联合国安理会有明确的职权范围,不应  ,介入其他机构处理的事情,特别应尊重联合国大会的权威。

(3)为迎接奥运,出租车司机学普通话、说普通话已  ,令来津的游客刮目相看。

(4)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面对险情,面对生命的呼唤,普通百姓没有丝毫的迟疑和退缩,用自己最朴素无华的行动,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诠释得  

解析:(1)题根据语境,应选择“做一件事情最后只差一点而没有取得成功”之意的成语,运用“功亏一篑”符合语意。(2)题从“不应……介入其他机构……”等语句中可推断,应选用“超出自己职权范围包办别人的事情”之意的成语,所以运用“越俎代庖”符合原题语境语意。(3)题从前后语境看,应选用有“某种事物发展兴盛,形成风气”的成语,用“蔚然成风”一成语最恰当。(4)句从语境中看,应指诠释到“感情表达详尽透彻”意,用“淋漓尽致”恰当。

答案:(1)功亏一篑 (2)越俎代庖 (3)蔚然成风 (4)淋漓尽致

[题组二 熟语、词语的综合考查]

试题详情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我那本《应用写作学》,你久假不归,我现在急着用,请你尽快还给我。

B.曹雪芹忍受人生的巨大痛苦,在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用自己毕生的心血铸就了《红楼梦》这一文学史上的千古绝唱

C.刘谦在“春晚”的表现,使得他成为了年轻一代的偶像,谈到走过的路程,他闪烁其辞,详尽地讲述了自己成长的经历。

D.几十年来,他虚心求教,用心揣摩,登堂入室,终成一方名师,备受学生敬重。

解析:C项,闪烁其词:指说话吞吞吐吐,不肯透露真相或回避要害问题。A项,久假不归:长期借用而不归还。B项,千古绝唱:指诗文创作的最高境界,也指从来少有的绝妙佳作,自古以来最好的作品。D项,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了高深的地步。

答案:C

试题详情

7.(2009·全国卷Ⅱ)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研究结果表明,那些心态平和、性格开朗、胸怀宽广的人比那些愁眉苦脸、孤独紧张、忧心忡忡的人出现精神疾患的概率要少50%。

B.对手在战略上的调整使该公司必须作出选择:要么联手业内巨头,强势逼宫,使对手就范;要么急流勇退,套现获利,回归软件市场。

C.自第三分钟朴智星被断球后,曼联队在五分钟内竟然无法控制局面,而阿森纳队排山倒海般地高速狂攻,压得曼联喘不过气来。

D.新版电视剧《四世同堂》引起争议,有人认为该剧加进了太多现代元素,把一幅老北京市井生活画卷变得南腔北调,丢掉了原著的灵魂。

解析:A项,忧心忡忡:形容忧虑不安的样子。B项,急流勇退:旧时比喻仕途顺利的时候毅然退出官场,现也比喻在复杂的斗争中及早抽身。C项,排山倒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D项,南腔北调: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掺杂着方言。句中陈述对象是“生活画卷”,故改为“不伦不类”比较合适。

答案:D

试题详情

6.(2009·江西高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有人把那些只知读书而不假思索的人称为“书橱”,也有人称这种人为“书虫”、“书迷”、“书呆子”。

B.这位先生关于近代欧洲文化的大作,几乎每一页都会有文字让我感到莫名的激动,以至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

C.歹徒在向人勒索巨额钱款时猝死于作案现场,他一生恶贯满盈,真是死得其所

D.他的讲演深入浅出、居高临下地阐述了青年的前途与国家现代化事业之间的关系,反响十分热烈。

解析:A项,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意思与句意不符。B项,拍案叫绝:拍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符合句意。C项,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价值,有意义;感情色彩与句意不合。D项,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句中可改为“高屋建瓴”。

答案:B

试题详情

5.(2009·全国卷Ⅰ)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邻里之间的是非大多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屑小事引起的,不必寻根究底,你们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

B.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C.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

D.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

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成明日黄花

解析:A项,寻根究底:追究根底,泛指弄清一件事的来龙去脉。B项,春秋鼎盛:比喻人到壮年,正值一生最旺盛的时期。句中用以修饰“时代”,用错对象了。C项,崇论宏议:指与众不同,超出一般的见解。D项,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答案:B

试题详情

4.(2009·湖南高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道德是一切制度运行的社会土壤,道德与法律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唇齿相依,缺一不可。

B.虽然计算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那么轻而易举,一挥而就

C.传统节日是一宗重大而特殊的民族文化遗产,其文化内涵和相关习俗不应该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

D.将往昔林林总总的记忆吐露在纸上,我意识到完成了我生活中最重要的行动,我

注定为回忆而生。

解析: A项,唇齿相依: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存。B项,一挥而就:一动笔就成了,指写字、写文章、绘画很敏捷地完成。用在此处不当。C项,格格不入:有抵触,不投合。D项,林林总总:形容繁多。

答案:B

试题详情

3.(2010·济宁期末检测)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嫦娥一号”从设计到研制再到试验,都是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闭门造车完成的。

B.2010年南非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抽签仪式结束了,中国队已经不容置喙地被分到了绝对的死亡之组。

C.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竭泽而渔式的发展。

D.随着长江全面进入枯水期,长江流域重庆段近期已经显山露水,对通航能力造成一定影响。

解析:A项,闭门造车:关起门来造车子,比喻脱离实际,只凭主观办事。B项,不容置喙: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C项,竭泽而渔:排尽湖中或池中的水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也形容反动派对人民的残酷剥削。D项,显山露水:比喻出名,显露才能。

答案:C

试题详情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面对突如其来的全球经济危机,我们只有以冷静的心态沉着应付,等闲视之,才能开拓创新,化危机为机遇,找到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B.一年前,歌星臧天朔带头签署了《演艺人社会责任自律宣言》,但墨迹未干,他却因“涉恶”嫌疑被警方带走,前后判若云泥,真是不可思议。

C.近些年,某些地区拓宽马路,扩建广场,竞相上马各种形象工程的做法蔚然成风,人民群众对此意见很大。

D.《谍影重重3》所创造的完美境界,彻底颠覆了传统的间谍电影,不少影迷对伯恩顶礼膜拜,认为伯恩的表演比邦德更胜一筹。

解析:A项,等闲视之:把它看成平常事,不加重视。不合语境。B项,判若云泥:比喻差别悬殊就像云彩和泥土的距离那样大。合乎语境,使用恰当。C项,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盛行,形成风气。感情色彩不当。D项,顶礼膜拜:比喻对人无限崇拜,多用于贬义,与此语境不相合,感情色彩不当。

答案:B

试题详情

1.(2010·河南周口市模拟)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中,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同学们备受感动和鼓舞。

B.近期,重庆打黑专项整治工作已全面展开,黑势力团伙纷纷落网,市委书记薄熙来表示,打黑要彻底,决不会投鼠忌器

C.钱学森先生是一个十分难得的科技奇才,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他知识渊博,学养丰富,治学严谨,即使国外专家也不能不赞一词

D.去年6月27日,上海闵行“莲花河畔景苑”一幢十三层的在建商品房居然齐根倒下,这令从事建筑设计多年的老专家也叹为观止

解析:A项,见微知著:指见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将来的发展或问题的实质。B项,投鼠忌器:拿东西投掷老鼠,又怕砸碎老鼠附近的器具。比喻欲除弊害而有所顾忌,不敢放手。C项,不赞一词:形容文章写得很好,不能增添一句话。D项,叹为观止:赞叹观赏的对象精妙之极、完美之至。

答案:B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