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36343  436351  436357  436361  436367  436369  436373  436379  436381  436387  436393  436397  436399  436403  436409  436411  436417  436421  436423  436427  436429  436433  436435  436437  436438  436439  436441  436442  436443  436445  436447  436451  436453  436457  436459  436463  436469  436471  436477  436481  436483  436487  436493  436499  436501  436507  436511  436513  436519  436523  436529  436537  447090 

1、沉淀(吸附沉淀):试剂:明矾   净水原理:利用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对水的杂质进行吸附,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  2、过滤  ①适用范围:用于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或可溶性固体)  

②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  (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

③仪器: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   玻璃棒的作用:引流作用

④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

A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B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C滤纸破损   

试题详情

4.A合情合理。①从人物性格上来说,我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样说,符合“我”的性格特征;②从情节上来说,与前文的翻窗而入形成呼应,产生了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③从主题上来说,这样结尾能强化主题,使小说表现的人文关怀更清晰。(一点2分)

B不合实际。①从人物性格上来说,虽然“我”同情他,也想救治,但他毕竟是个窃贼,“我”对他还有防范之心,不可能希望他经常光顾。②从情节上来说,这是少年消失之后“我”想说的话,并不会起到什么效果,有“马后炮”之嫌。③从主题上来说,“我”对社会的批评和忧虑,对少年的愤恨和同情已经在前文表现出来了,最后这样结尾有些画蛇添足之感。(一点2分)

试题详情

3.①靠结伙偷窃为生的流浪汉(母嫁父亡)②玩世不恭

③深爱父亲④良心未泯,愿意从善。(一点2分,答到三点就行)

试题详情

2.答:紧张--尴尬(哭笑不得)--惊奇--怜悯--吃惊--紧张--同情--感动(两点1分)

试题详情

4.小说结尾说,“我想追上他补充一句叮嘱:‘孩子,你以后可以来按我的门铃,从正门进来!’”这样写,有人认为合情合理,也有人认为有些不合实际。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高&考%资(源#网]

[答案]

1AB  (C少年偷像父亲的画像这件事来看,少年对父亲有深厚的感情,不应该是冷漠;D第一次想报警而没有报起初是形势所逼,后来是因为发现“放置钱财的地方,似乎还没有受到侵犯”;E我若有所失,是因为我内心油然而生的对社会的责任感,想对少年多尽点人文的关怀,用温暖去感染、教育和救治他。)

试题详情

3.小说中的少年是个怎样的人?请分条概括。(6分)

试题详情

2.从文中看,“我”对“少年”的情感经历了哪些变化?(4分)

试题详情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的两项是(4分)

A.小说前文写“我”发现放置钱财的地方没有受到侵犯,为下文写少年偷“父”埋下了伏笔。

B.少年执拗地说他没有妈妈,可见他对妈妈有怨恨之情。

C.少年说他父母的事情时,眼里没有泪光,说明他在不断的偷窃中逐渐变得冷漠。

D.“我”三次想报警而没报,是因为我想要给这个少年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E.少年走后,“我”若有所失,表明我已经喜欢上了这个小孩子,舍不得他离开。

试题详情

5.vv≥2=4. 9m/s

试题详情

5.一客车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同时,在车尾的后面离车头为s远的地方有一乘客以某一恒定速度正在追赶这列客车,已知司机从车头反光镜内能看到离车头的最远距离为s0(即人离车头距离超过s0,司机不能从反光镜中看到该人),同时司机从反光镜中看到该人的像必须持续时间在t0内才能会注意到该人,这样才能制动客车使车停下来。

(1)该乘客要想乘坐上这列客车,追赶客车匀速运动的速度v所满足条件的表达式是什么?

(2)若a=1.0m/s2s=30m,s0=20m,t0=4.0s,求v的最小值。

答案:1.B   2.C   3.B  4.ACD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