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8  16  22  26  32  34  38  44  46  52  58  62  64  68  74  76  82  86  88  92  94  98  100  102  103  104  106  107  108  110  112  116  118  122  124  128  134  136  142  146  148  152  158  164  166  172  176  178  184  188  194  202  3002 

赤壁怀古 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苏东坡的生平思想及豪放词的特点;

学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理解苏东坡的情感矛盾。

课型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

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已,醉书一曲《念奴娇》,让世人传唱。(展示赤壁风景图及苏轼原作,进入主页面。)

朗读全文

一位同学读,正音。

齐读,感受文章。

疏通词语

千古:长远的年代。

风流:有文采有功绩。

樯橹:樯,桅杆;橹,浆。这里指北军的战船。

灰飞烟灭:像灰烟那样消失。

华发:白头发。

酹:以酒洒地,用以祭祀。

课文分析

说说你自己对这首词的感受。

回答下列问题:

上阙

描写景色的有哪些句子?

文中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描写了赤壁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修辞?从几个角度?基调怎样?

 

 

 

 

字词

特点

角度

修辞

基调

险怪

夸张

穿

高峭

汹涌

比拟

水石相击

狂澜奔腾

比喻

水色纯白

(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怒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阔斧,横画纵抹,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格调高昂。)

C、对活动在这里的英雄人物,作者又是具有怎样的情感呢?

大江滔滔,犹如历史长河,英雄人物的业绩,被淘洗变淡。这些英雄人物现在又在何方呢?不尽的怀念从中可见。“故垒”句具体话怀古的时、地、人。

D、上阙末句有何作用?

承上启下。

(是啊,“江山如此都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锦绣河山必然产生、哺育和吸引无数的英雄人物,而三国时期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猛张飞一声断喝长板陂上,俊吕布方天画戟无人能敌,诸葛亮运筹帷幄世所难当。〈展示人物脸谱〉在诸多英雄中,作者选择了谁作为咏诵的对象?)

下阙

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描写周瑜的?基调怎样?

作者自身的状况又是怎样的?基调怎样?

(补充: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并同他一齐攻取皖城。周瑜娶小乔,正在皖城战役胜利之后。)

 

 

 

 

 

项目

周瑜

苏轼

年龄

24岁

47岁

婚姻

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外貌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职位

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

际遇

功成名就

功业未就

基调

感奋

感伤

 

怎样理解这一矛盾(感奋与感伤)?

(结合苏轼的生平思想来看: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眉山人。二十岁中进士,力图有所作为。他觉察到北宋国力的软弱和辽夏军事政权的严重威胁,希望能抵制外辱,立功疆场。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写诗讽刺。结果被新派官员弹劾诽谤朝廷,捕之入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时一度迁为翰林学士。又贬惠州,远徙琼州。终逝于常州。)

对周瑜的追述表现的是一种理想,而落泊失意是一种现实,感情基调的矛盾实际反映的是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作者又是如何解决这种矛盾的?

(“逝者如斯夫”,人生美好却短暂,于是有人叹息不已,“人生苦短”;有人及时行乐,“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有人借酒消愁,“与尔同消万古愁”;也有人玩世不恭,“一场游戏一场梦”。那么,苏轼又是如何对待的呢?)
“人生如梦”,人生是短暂的虚幻的,又何必执着?洒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万古愁怀随江而去。感慨和动作中现出一种超脱与旷达。

总结全文

内容:感怀?写景?咏史?抒情

基调:昂扬?感奋?感伤?超脱

比较阅读

展示《江城子?密州出猎》。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归结这两首词的共同特征,即豪放词的特征。

角度

特点

思想

积极、乐观

意境

高远、壮阔

风格

奔放、洒脱

课堂检测

1、名称:词的全名为,又称 、 、长短句、琴趣、乐章等。

2、分类:按字数分有、 、长调(>92字)。按节数分有 、 、三叠、四叠。?

3、流派及代表词人:豪放派,代表词人有苏轼、 ; ,代表词人 、 、姜夔等。

全文赏析(略)

 

试题详情

反对党八股

 

[教学目标与训练重点]

1、掌握“对牛弹琴”“檄文”“接洽”“流毒”等词的意义

2、分析理解“摆情况―论危害―挖根源―提办法”的论述思路与“分项列举,边破边立”的论证方法

3、揣摩本文运用成语、俗语、引例、设喻使语言生动形象的方法以及语言使用的原则。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由“八股”导入,讲述背景,明确论述对象

2、整体感知课文,圈点批注

3、研读第二段,理清论述思路(解决目标2)

4、用“表”图示文章内容

一、导入

联系旧知、解题、介绍背景与文题内涵

八股: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内容空洞(阐发孔孟之道,代圣贤立言),形式死板(分八部分来写),一种僵化的文体

党八股:是一种文风,内容空洞、形式死板的文章或报告(联系某些领导的讲话,增加感性认识)

课文阐述了党八股的罪状、表现、危害、根源及克服办法,是我党整风动力的重要文献。

试题详情

改造我们的学习

要点难点

试题详情

荷塘月色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内容:
自读课文,准确认读、解释加点的字(如:1、煤屑路2、蓊蓊郁郁3、弥望4、袅娜5、倩影6、脉脉的流水……)想一想,1927年春夏中国的社会状况思考:全文写景状物的主体部分是哪几个自然段(以上预习内容可酌情增减,何时检查也可灵活)

讲授导语:
我们对朱自清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初中时学过他的什么散文名篇?是的,朱自清是一位散文大家,同学们对他的生平经历还知道些什么?
(以上答问可灵活掌握,以下教师简述)
教师:是的,朱自清先生由一位小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锻炼成长为“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著名诗人、作家、学者,经历了艰难曲折的道路。今天学习他的代表作品《荷塘月色》,从中又看到他在大革命失败的日子悲愤彷徨的复杂心情和了解他为什么要在对美好景物的描摹中排遣哀愁的原委。当然,教学重点应放在:作品结构、语言、技法的分析理解上,从而认识本文主旨。

播放录音(或教师表情朗读)

板书课题
作者、写作时间地点
荷塘月色 朱自清 1927年7月,作于北京清华园

作品结构分析
教师启发指导:以下提供一种示例,其他可从“专项评价”中,从作者行踪变化看,让学生提挈每段内容,进行归纳。
第1段 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心境:“颇不宁静”)去荷塘 第2段 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第3段 行在小路时的感受。(追寻清冷、幽僻的环境)观荷塘第4段 荷塘美丽的景色。第5段 流泻的月光,塘中的月色。第6段 荷塘四周的景物。(在月下观察、感受到的)第7段 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第8段 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显然,第1段是“引起”;第2―6段是“主体内容”(写景状物);第7―8段由现实而思古,再返现实收束全篇。所以全文结构为:第一部分(第1段)写“观荷缘起”(情)第二部分(第2―6段)写“荷塘月色”(景)第三部分(第7―8段)写“景中人”(情)(以上可适当使用板书或卡片或荧屏演示等多媒体)

行文线索
从以上结构分析,可体会到全文写景是为抒情服务,而贯穿全文的是一条,前后心情 变化的思绪线索。情―景―情,这正好像一条经线,而对荷塘景色的描写犹如一条纬线。

语句赏析
找出有代表性的语句进行赏析:
1、全文首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起笔的目的是什么? 可联系撰文时间启发学生讲讲有关大革命失败情况,说明作者思想状况,弄清他为什么要写荷塘月色之美,发思古之幽情。
2、第3段,作者在路上一段抒情独白(“路上只我一个人……这是独处的妙处”)此段抛开了写景,是否偏离了文章的中心呢?抛开了写景直抒胸臆也反映了作者痛楚心态,蕴含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实际上,这“情”离不开“景”,正是在那幽僻路上,抒发“独处”之情。

小结作业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
1、背诵第4段(集体背诵、提名背诵)
2、答问:第4段依次写了哪些景物,依怎样顺序写的?(以此引入新课)

景物描写
解析第4段:作者怎样从多角度描摹荷塘美景?

1.按观察的角度,视线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的空间顺序:茂密荷叶→多姿荷花→缕缕荷香→叶.花颤动→流水
2、深味作者匠心:
抓静态与动态的结合作者笔下景物都是“动”的,“静”不过是“动”的瞬间表现。 抓可见与可想的结合,写出散文神韵。荷叶田田,满遮塘面,塘水看不到,却断定叶下的水“脉脉”有情,这由叶子的“风致”引起的想象。

认识“通感”
引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句的比喻特点:
本体―花香(作用于人的嗅觉)
喻体―渺茫的歌声(作用于人的听觉)
立于微风中嗅那馨香,时有时无;听那远处歌声,时断实续,沟通了不同类的感官。这也恰恰说明“人在景中”。再引出第5、6段中“通感”的句子,也可引导鉴赏 5、6段中比喻、拟人句。(此环节可采用讨论式)

收束及思考
结束对前所提问题的讨论,提出关于语言美的思考题,让同学课下欣赏,并写一段文字表述自己的理解。(仍可布置其他作业)

 

试题详情

肩负起人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指导思想]:高二学生逐渐进入开始拥有公民权的18岁,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作为18岁的青年学生应尽的人生责任和义务,以及如何才能肩负起人生的责任和义务,使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奉献与索取等问题。

[授课过程]:

18岁是一个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这时一个人不仅开始拥有公民的资格,而且在生活中也以成人的姿态出现,每一个到了18岁的人都会自豪地宣称:“我长大了!”“我成熟了!”“我是大人了!”实际上真正严格意义上的成熟,不仅包括生理发展的成熟,而且还包括心理的成熟,诸如理智的成熟、情感的成熟、交际的成熟以及成就感、责任感等,而后者在人的成熟中所占的地位更重要,这节课我就责任感这个主题与同学们一起来探讨。

人生于社会,享有人生的权利,也要尽人生的责任和义务。人生责任包括哪些?(学生答,后归纳,投影)

一.人生应尽的责任

自我责任、角色责任、社会责任

二.如何肩负人生的责任和义务

1.自我责任:自理、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什么是人生的自我责任?就是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承担责任。如何才能肩负起人生的自我责任?(学生答,后归纳,投影)第一是自理,即自己管好、料理好自己,不要依赖别人。第二是自尊,即自己尊重自己。第三是自爱,即爱惜自己的名誉,珍惜自己的生命,爱护自己的身体,保护好自己。第四是自信,即自己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李白语)。这是不少学生所缺乏的,以华罗庚勤奋好学,终成著名数学家为例说明,当碰到困难,受到挫折时,不要轻易投降,要有自信心。第五是自强,以张海迪自强不息、顽强奋斗为例说明作为一个健全的人更应努力向上,以顽强的意志来面对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各种困难。

一个人在不同阶段中,在不同场合里都会拥有不同的身份,担当不同的角色。但不论当什么角色,都要负起角色责任。

2.角色责任: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在学校做个好学生。为班集体建设承担一份责任和义务。

在家你是儿女,在社会你是社会成员,在学校你是学生,分别该负起什么责任?(学生答,后概括,投影)在 班里,大家都是高二(1)班的成员,对于班集体的建设,是否认为这是班干部的事情?是否有想过要承担自己的一份责任和义务?又该负起什么责任?(学生答,后分析、评述)相信大家都懂得:“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只有我们每一个成员都为班集体建设承担自己的一份责任,我们的集体才能显示出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才能为自己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自觉承担你自己的一份责任和义务,也是显示你在一个集体中存在价值的一种表现。我相信每个人都渴望自己为别人所承认、所接受、所信任,都希望能显示出自己存在的重要和在集体生活中的价值,那么通过什么方式让别人了解你、承认你、接受你和信任你?就是通过你在集体事务中的表现,通过你在集体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

通过对班里个别学生对集体事务不关心例子的评析,使学生明白,在一个班集体中,大家都是集体的主人,应该有当家作主的精神,要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自觉为班集体建设承担自己的一份责任和义务。这样我们每一个人在集体中的存在价值才能充分体现出来。正如德国的伟大诗人歌德所说的那样:“你若要寻求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投影)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一方面任何人都需要从社会中获得生存必须的生活资料,实质上就是享受某种社会权利;另一方面,任何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人们所享受的种种社会权利,都是通过人类的劳动实践创造的,也就是个人对社会尽责任。

3.社会责任

如果没有个人对社会尽责任,社会就谈不上发展,个人也无法享受别人创造的权利。现在有的学生只讲权利,而不讲责任和义务;只讲索取,而不讲回报。将来又如何给别人创造权利?如何才能肩负起中学生的社会责任?(学生答,后归纳)

(1)立志做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

科学的人生观把对社会的贡献看作是人生价值的最高尺度,认为人生价值的核心和实质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和为人民服务的贡献。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不是看他从别人、从社会那里索取到什么,而是看他为别人、为社会贡献了什么。正如美国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的:“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应看他取得了什么。”(投影)以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仁人志士的探索奋斗为例说明。

(2)把握今天,努力学习为社会作出贡献的真正本领

作为学生,就要把握时机,珍惜时光,努力学好各门功课,全面提高自己的思想和文化素质,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3)开创明天,在时代伟业中展现人生的价值

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顾炎武提出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口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跨世纪的人才,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时代在呼唤着有志青年,有志青年应努力为祖国的振兴、民族的腾飞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而这首要的是要认清自己的责任,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培养锻炼自己的现代化素质,做托起时代大厦的栋梁。

最后请几位学生谈谈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对人生应尽的责任以及如何肩负起人生的责任这些问题有什么新的认识、新的感想。

 

试题详情

【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和简洁传神的语言。

2.认识狼贪婪、凶狠和狡猾的本性,懂得对于狼一样的害人虫必须识破它的假象,坚决斗争,去争取胜利。

3.指导学生朗读,做到朗读成诵。

【教学设想】

1.本篇故事性强,不必要求学生逐字、逐句地解释,只要会串讲、会复述即可。

2.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课文的故事情节。

3.授课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解题,通读全文,口述故事,讲读课文第一段。

【教学过程】

试题详情

雷雨

 

【教学目标及训练重点】

1、识记理解“涔涔”“郁热”“昧心”等词语及文学常识。

2、了解作品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特点。

3、 体会戏剧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曲折的情节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作者作品简介

2、分角色朗读

3、理解课文节选部分的矛盾冲突

4、课堂讨论:周朴园爱鲁侍萍吗?

一、导入

简介作者及《雷雨》的大致情节

二、速读

理清人物关系及矛盾冲突

填图练习

试题详情

雷雨

 

【教学目标及训练重点】

1、识记理解“涔涔”“郁热”“昧心”等词语及文学常识。

2、了解作品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特点。

3、 体会戏剧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曲折的情节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作者作品简介

2、分角色朗读

3、理解课文节选部分的矛盾冲突

4、课堂讨论:周朴园爱鲁侍萍吗?

一、导入

简介作者及《雷雨》的大致情节

二、速读

理清人物关系及矛盾冲突

填图练习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