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843  851  857  861  867  869  873  879  881  887  893  897  899  903  909  911  917  921  923  927  929  933  935  937  938  939  941  942  943  945  947  951  953  957  959  963  969  971  977  981  983  987  993  999  1001  1007  1011  1013  1019  1023  1029  1037  3002 

假期复习第五天―――指、对数函数,二次函数

试题详情

假期复习第四天―――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

试题详情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一)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卷(选择题  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回答12~15题。

12.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A.促使井田制瓦解                           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

    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13.明清时期引进、推广高产作物玉米和甘薯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①养活了众多人口                    ②经济作物专业生产区域扩大    。

    ③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④提高了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

    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经济停滞倒退

15.鸦片战争后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作是

A.魏源的<<海国图志>>                      B.徐继畲的<<瀛环志略>>

C.姚莹的<<康?纪行>>                      D.洪仁?的<<资政新篇>>

文字资料和文物都是了解和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回答16~19题。

16.系统总结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的著作是

A.《梦溪笔谈》    B.《汜胜之书》   C.《齐民要术》    D.《农政全书》

17.作品有“诗史’之称的唐代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杜牧

18.图4为西夏木活字(佛经)印本。关于这一印本及其所传递的历史信息,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西夏与宋朝文化交流密切   

B.西夏文明已发展到较高的程度

C.西夏文字的创制没有仿照汉字   

D.西夏木活字印本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木活字印本

19.图5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其上部文字为:“济南

刘家功夫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

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

贩,别有加饶,请记白”。从该“印记”中能够获取的准确历

史信息是

A.宋代开始生产钢针

B.宋代出现中国最早的商标、广告

C.宋代已有集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和批发贩卖为一体的经营方式

D.宋代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中俄关系在中国对外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回答20-23题。

20.确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广大地区属于中国领土的中俄边界条约签订于

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雍正时期         D.乾隆时期

21.沙俄借以侵吞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的不平等条约是

A.中俄《瑷珲条约》                 B.中俄《北京条约》

C.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D.中俄<<改订条约>>

22.下列关于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A.新文化运动兴起                              B.先进知识分子提出向俄国学习

C.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                       D.<<中俄声明>>签订

23.下列关于新中国与苏联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苏联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

B.苏联要求建立联合舰队导致中苏关系急剧恶化

C.苏联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直接导致中国三年经济困难

D.20世纪7o年代中苏关系开始改善

第Ⅱ卷(共160分)

37.(32分)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1)读图7,指出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4分)

 

 

 

 

 

 

材料一

    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出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2)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8分)

 

 

 

 

 

 

 

 

 

 

材料二

    有人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送到自家门口;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例如非洲的矿山,或上海的洋行: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他随身携带的金币可以在世界各个地方兑换成当地货币而通行无阻。

(3)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初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表现在哪些方面,从中受益的主要是哪些国家。(10分)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一)

试题详情

假期复习第三天―――函数的值域,反函数

试题详情

假期复习第二天――――――函数

试题详情

假期复习第一天――――――集合与简易逻辑

试题详情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老课程)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城市的发展水平可以反映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回答12-15题。

12.下列关于唐长安城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宫殿宏伟,街道整齐

②注重城市绿化,建有排水设施

③突破“坊”“市”界限,商业活动没有区域限制

④是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宋朝张择端所绘《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当时哪一城市的繁华景象?

A.苏州           B.东京            C.泉州           D.临安

14.呼和浩特城建成于明朝时期,这座城市的修建                            

    A.适应了明王朝对蒙古作战的需要      B.加强了蒙古地区与内地的贸易往来

    C.密切了满蒙关系                    D.表明蒙古放弃了游牧生活方式

15.下列关于近代上海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近代第一个租界建于上海

    B.洋务运动中近代军事工业最早创建于上海

    C.洋务派创办第一个民用企业是在上海

    D.是19世纪中国无产阶级人数最多的城市

    儒家学说的兴衰与社会政治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回答16-20题。

16.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直接原因是                                        

    A.儒生攻击郡县制。非议秦始皇        B.儒生主张“非攻”,反对兼并战争

    C.秦的暴政与儒家仁政思想相抵触      D.儒家的仁爱主张不利于秦始皇横征暴敛

17.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是                              

    A.彻底抛弃法家思想

    B.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向西域传播儒家思想

    D.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主体

18.科举命题内容仅限于“四书五经”始于                                    

    A.北宋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9.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通过白话小说抨击封建礼教的思想家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吴虞

20.“文革”后期江青等人借“批林批孔”将矛头指向                             

    A.周恩来         B.邓小平          C.林彪           D.刘少奇

    近代以来,政党在社会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回答21-23题

21.中共“一大”确定,党成立以后的中心任务是                              

    A.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B.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

    C.开展武装斗争夺取政权              D.同国民党合作推动国民革命

22.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是                                          

    A.1921年底孙中山会见共产国际代表马林

    B.1922年陈独秀等共产党人参加改组国民党会议

    C.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D.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

23.下列关于民主党派的表述,正确的是                                    

    A.始终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

    B.自成立起就接受和拥护共产党的领导

    C.抗战胜利后主张政治民主化,反对军队国家化

    D.1948年后开始参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

   

第Ⅱ卷

 

37.(38分)葡萄牙、西班牙的早期殖民扩张与英国在工业革命后的殖民扩张之间存在很大不同。

(1)指出早期殖民扩张时期的葡萄牙、西班牙与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分别处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什么阶段?(6分)

 

 

 

 

 

 

 

(2)两种殖民扩张的主要掠夺方式有何不同?(14分)

 

 

 

 

 

 

 

 

(3)两种殖民扩张对本国资本主义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10分)

 

 

 

 

(4)摆脱殖民统治的国家到20世纪90年代大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概括经济全球化对它们的影响。(8分)

 

 

 

 

40.(30分)农民占了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改善他们的生活是长期艰巨的任务。

    材料一

        中共中央1942年通过的《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指出,农民是抗日与生产的基本力量,党的政策是扶助农民,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实行减租减息,保证农民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借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提高农民抗日与生产的积极性。地主中大多数是有抗日要求的,一部分开明绅士是赞成民主改革的。故党的政策仅是扶助农民减轻封建剥削,而不是消灭封建剥削,故于减租减息之后又须实行交租交息政策,于保障农民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之后,又须保障地主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借以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解放日报》1942年2月6日

(1)中共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与抗日战争时期,实行不同的土地政策。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种土地政策的基本内容;(5分)说明中共在抗日战争时期改变土地政策的主要依据。(5分)

 

 

 

 

    材料二

        邓小平在1987年指出,“农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坦率地说,在没有改革以前,大多数农民是处在非常贫困的状况,衣食住行都非常困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决定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7-238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主要措施与内容是什么,(6分)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4分)

 

 

 

 

 

    材料三

        经过农村经济改革,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已有了很大提高。目前,还应继续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今年国家财政用于“三农”方面的投入就增加300亿元以上。目前农业收入偏低的原因之一是农产品精深加工程度不高、规模不大。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例平均已达3 : 1,我国仅为0.6 : 1;发达国家农产品精深加工达到全部农产品的80%以上,我国尚不足40%。

(3)根据材料三,谈谈当前发展我国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应采取什么措施。(10分)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老课程)

试题详情

桐梓一中2009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

数学(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试题详情

广东省珠海市2009年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

数学(文科)试题

试题详情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历史(江苏卷)

第一卷(选择题共75分 )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