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5833  215841  215847  215851  215857  215859  215863  215869  215871  215877  215883  215887  215889  215893  215899  215901  215907  215911  215913  215917  215919  215923  215925  215927  215928  215929  215931  215932  215933  215935  215937  215941  215943  215947  215949  215953  215959  215961  215967  215971  215973  215977  215983  215989  215991  215997  216001  216003  216009  216013  216019  216027  447090 

5、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年幼家贫“无从致书”之时,采用了什么办法读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看起来是一句话,实际是要求我们怎样面对读书中的困难。我们也许能遇到读书的困难,我们会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呢?这是我们应该深刻思考的。

答案:借书抄书来读。

我综合  我发展

试题详情

4、请你说说作者写作此文的意图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意在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使我们对课文的记叙目的更加明了。

答案:勉励马生要刻苦读书。

试题详情

3、本文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本文是作者对同乡晚辈太学生________的赠序。

答案:《宋学士文集》  宋濂  明初  马君则(本题意在让我们记住本文的文学常识部分。)

试题详情

2、翻译下列句子。

(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翻译句子要正确理解句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如“执经叩问”。

答案:(1)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2)我求学时辛勤艰苦的情况大体就是这样。(本题意在引导我们对课文中的句子进行翻译,要求能翻译得准确而又通顺。)

试题详情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既加(   )       (2)叱咄(   )(   )

(3)其欣悦(   )      (4)负(   )(   )

(5)裂(   )        (6)容(   )

(7)然(   )        (8)袍敝衣(   )

答案:(1)ɡuān  (2)chì  duō  (3)sì  (4)qiè  xǐ 

(5)jūn  (6)xiù(7)yè  (8)yùn

试题详情

2、作者自述少年时得书之难,求师之艰,刻苦攻读,终于有所成就。要专心向学,读书有得,胸中自有真乐。宋濂提倡尊师重道,不畏艰苦,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精神。

我的观点:                  

[审美鉴赏]

善用对比说理

本文一个重要的写作特色是善于运用对比手法。比较明显的是富家子弟的豪华和作者自己的贫寒的对比。本章的结论便是从这些对比中引出的,因而很鲜明,很有说服力。

文中求学中写到了衣、食、住,寄居旅舍,穿破旧棉袍,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鲜鱼美肉可供享受。这一切,都表现了一个“苦”字。而着力写苦,有两个目的:一是对比“同舍生”,那些住在同一旅舍里的富家子弟;一是表现自己“中有足乐者”,也就是内心的乐趣。作者连用这样几个动词,“被”“戴”“腰”“佩”“备”,着力写出富家子弟服饰的华美,勾勒出他们的形象,“烨然若神人”,像神那样光彩艳丽。这是个比喻,这一个比喻越是突出,下面的对比就越鲜明。“余则袍敝衣处其间”,一边是服装鲜艳,一边是破衣烂袄。这就进一步突出了作者的寒酸相。在经过这样的对比后,作者的笔墨开始转折,进入对精神境界的揭示,“略无慕艳意”,表明他一点也不羡慕,不自惭形秽。那么,他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中有足乐者”,内心有精神安慰和思想寄托,所以他就不会在吃、穿上和别人比较了。

另外,在对待老师的态度上进行了对比。

先达因门人弟子多,对他“未尝稍降辞色”,他不因冷遇而灰心,不因疏淡而反感,反而“俯身倾耳以请”,甚至“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先达的态度愈差,他的态度愈敬,可见求知的心诚。

[问题探究]

问题:学完课文,说说当代中学生读书应有怎样的苦乐观,怎样对待学习条件的好与差。

[导思]读罢本文之后,你一定会为宋濂的求学精神所感动,你一定有千言万语想表达。联系现实,谈谈我们当代中学生有怎样的苦乐观,怎样对待学习条件的好与差,可以列举正反两方面事例来阐述,要观点明确,表达清楚。说理透彻,所举事例要典型,有说服力。

[探究]第一步:从课文入手,分析宋濂青少年时期的求学经历。学完本文后你认为作者在学习中倡导什么?应该是倡导学习要勤奋、刻苦、至诚求教、以学为乐。

第二步:明确宋濂有怎样的苦乐观? 那就是在自己“遍观群书”后,越发知道自己的不足,而不是固步自封、“以中有足乐者”,心中有值得快乐的东西,以学习为乐,一种精神上的支撑。学习条件差不影响自己的求学欲望,用富豪子弟的豪华和自己的贫寒对比,突出了他的学习虽苦犹乐。

第三步:寻找典型事例,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学习条件不是影响学习积极性的决定因素,相反逆境造就人才。爱迪生在火车上做试验、童第周留学时在路灯下看书,古人管仲、乐毅成就大事,哪一个是一帆风顺的?

第四步:联系现实,指明中学生读书应该有正确的苦乐观,学习是艰苦的工作,但也有无穷的乐趣,我们可以苦中寻乐,化痛苦为快乐。把痛苦看得轻一些,快乐看得重一些即可。

自主广场

我夯基  我达标

试题详情

可以图示为:

送东阳马生序

 

               叙自己      赠马生          

            读书艰、求师难、生活苦   勤奋学习、德才兼备

[主旨探讨]

对本文主旨有如下表述:

1、作者作为长者赠给前来拜访的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生。作者在文中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与勤奋学习的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以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试题详情

2、“寓逆旅主人”至“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剖析:这里写成人后求师的生活之苦。吃的“无鲜肥滋味之享”,穿的“缊袍敝衣”,与同舍生富家子弟形成鲜明对比。对比后笔墨开始转折,进入精神境界的揭示,作者没有艳羡之意,因为“中有足乐者”,内心有精神安慰和思想寄托。

[结构简析]

可以分为两部分:

试题详情

1、“天大寒”至“余因得遍观群书”

剖析:这里是写读书刻苦。用寒冬天气抄书的情景进一步描写这种刻苦精神。“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砚台里结了很硬的冰,手也冻僵了。这既是指天气,又是指家道贫寒。而“砚冰”“手指”,是围绕着“手自笔录”的抄书方式写的。“弗之怠”,是说不懈怠偷懒。这是用学习态度和学习条件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学习的刻苦。作者从最艰难的严冬季节着笔,用来说明一年四季,天天如此,很有概括作用。“走送之,不敢稍逾约”的“走”字和“稍”字值得注意。“走”是跑的意思,这里指“赶快”。“走送之”,亲自去借,又亲自去送,而且赶紧送去。“不敢稍逾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这个“稍”字强调了他坚守信约,决不耽误,即使困难再大,也是这样。正因为如此,人们才乐于借书给他,他也才有可能“遍观群书”。

试题详情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而还。

翻译: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致,得到。假借,借。弗之怠,不懈怠,不放松。文言文中否定句代词作宾语要前置。“之”是“怠”的宾语,“弗”表否定,应为“弗怠之”,“不放松抄书”。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于藏书之家”,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剖析:这句话写少年时代读书的刻苦勤奋。文章一开始就揭示了“嗜学”和“家贫”的尖锐矛盾。“嗜学”就是喜欢读书,家境贫寒却又无法买书来看,只好向别人借书,“手自笔录”,自己亲手抄写,这就成了解决矛盾的办法。“手自笔录”这一情景,初步揭示了他学习的勤奋态度。

(2)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翻译: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多说;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援,引、提出。质,询问。俟,等待。卒,终于。

剖析:这句话写平时请教老师的情景,“立侍左右”,“俯身倾耳”,生动地表现了他的虔诚和恭敬的态度,表现尊敬而专心。这里是写老师发怒时他求教的情景,“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态度更加谦和,以至于不敢出声。这里的两个“愈”字,相当传神。“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等到老师高兴的时候,又继续请教。

(3)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翻译: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到了客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洗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穷冬,隆冬。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舍,这里指学舍,书馆。支,通“肢”。媵人,这里指服侍的人。汤,热水。沃灌,浇洗。衾,被子。

剖析:这里写自己成人后求师的旅途之艰。要“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深山巨谷”写路途险恶,穷冬、烈风、大雪,分别从季节、环境、气候的特点上着眼。“四支僵劲不能动”、“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更反衬天气的严寒和行路的凄苦。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