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5991  215999  216005  216009  216015  216017  216021  216027  216029  216035  216041  216045  216047  216051  216057  216059  216065  216069  216071  216075  216077  216081  216083  216085  216086  216087  216089  216090  216091  216093  216095  216099  216101  216105  216107  216111  216117  216119  216125  216129  216131  216135  216141  216147  216149  216155  216159  216161  216167  216171  216177  216185  447090 

3、这个故事给你的启发是什么?

明确:

A、知识是无止境的,就连圣人孔子的知识也是有限的,人应当活至老,学到老。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我们在求知的道路上,一定要向孔子学习、决不能不懂装懂。

C、观察事物要注意实质,要全面,不能被现象所迷惑,不能有片面性等等。

试题详情

2、孔子听了以后,不能决断,两个小孩讥笑道:“谁说你是知识丰富的人?”对此你有何看法?

试题详情

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师生互动。

出示研讨题:

1、为什么两个小孩对太阳的看法竟如此不同?他俩的根据是什么?

(结合课文回答)

试题详情

6、学生先以四人小组研究讨论,然后自己翻译古文,并复述课文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明确全文共分三层。

l---3节:第一层,写孔子问两小儿争辩的原因。

4---5节:第二层,两小儿对辩日的各自根据。

6---7节:第三层,点明文章主题。

试题详情

5、对照注释查资料,解释下列词语、句子。

辩斗  去  日中  车盖  盂  沧沧凉凉  探汤孰为汝多知乎?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试题详情

4、正音、正字

(投影仪展示)先抽个别学生读,其他同学评价,最后教师打出

正确读音。辩斗  盘盂  沧沧凉凉  孰是孰非  辨别  孟子  沉沦  熟人  辫子  探汤

试题详情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明确:这个古代故事,写的是两个小孩就一天当中究竟什么时候太阳离人近进行辩论争斗,而被尊为圣人的孔子也并不清楚。表现了孔子求知的态度,也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科学知识的探索与追求。

试题详情

2、朗读课文

①教师范读,让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②学生自己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③分角色读课文。

试题详情

1、导入

《论语》1则中这样写道:“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两小儿辩日》,学后你就会更深层地了解孔子求知的态度了。

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

试题详情

3、自己创作一篇神话故事或者把本文改写成一篇700字以上的故事

(根据课文加上自己丰富的想像)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两小儿辩日《列子》

[教学过程]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