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68396  268404  268410  268414  268420  268422  268426  268432  268434  268440  268446  268450  268452  268456  268462  268464  268470  268474  268476  268480  268482  268486  268488  268490  268491  268492  268494  268495  268496  268498  268500  268504  268506  268510  268512  268516  268522  268524  268530  268534  268536  268540  268546  268552  268554  268560  268564  268566  268572  268576  268582  268590  447090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将于201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长期以来备受争   议的名人代言医疗产品将从此退出电视荧屏。

    B.近日,由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和当代著名作家白先勇共同发起的“北京大学白先勇昆曲传承计划”日前在北京大学正式启动。

    C.德国作家瓦尔泽的《恋爱中的男人》和巴西作家奥古斯托的《卖梦人》分享了本届  “2009年度最佳外国小说奖”最佳作者的殊荣。

    D.在东亚四强赛上,中国足球队以3:0的比分战胜韩国队,打破了32年来中国队逢韩必败的怪圈,重新点燃了国人对足球的希望。

试题详情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位曾经一文不名的年轻人,经过九年的艰苦奋斗,于2006年创办自己的公司,如今已是亿万富翁。

    B.公司明确规定,严格管理,对春节回家探亲但久假不归的两名人员已按相关规定与其解除劳动关系。

    C.千古文章一大抄,说“抄”固然偏激,但写作必然要经过一个模仿、借鉴的过程,这却是不易之论

    D.2010年温哥华冬季奥运会上,中国选手申雪、赵宏博不负众望,获得了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金牌。

试题详情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拖踏          没齿不忘         (xiào)像       (níng)缺毋滥

     B.犀利          牵强附会         哽(yè)        怙恶不(quān)

     C.筹办          若既若离         (jī)首        退避三(shè)

     D.消禁          闲情逸致         文(zhǔ)       (shù)见不鲜

试题详情

13.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8分)

    ①陛下亦宜自谋,               ,深追先帝遗诏。(诸葛亮《出师表》)

    ②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白居易《琵琶行》)

    ③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④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苏轼《前赤壁赋》)

试题详情

12.《题画》一诗中“看之容易作之难”一句很富哲理,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体会。(不少于200字)(10分)

试题详情

11.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一②题。(7分)

题  画

李唐

百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画牡丹。

    注:①李唐,宋代画家,精于山水画。②燕脂,即“胭脂”,一种红色颜料。

    ①下列对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本诗是一首题画诗,类似的作品还有杜甫的《春夜喜雨》。

    B.第一句写作者限中看到的村落实景错落有致,画面淡雅清新。

    C.第三、四句作者慨叹人们只对花鸟感兴趣,对自然山水视而不见。

    D.整首诗语言浅近,通俗易懂,抒发出作者内心的种种感慨。

    ②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

试题详情

10.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  

    楚 共 王 出 猎 而 遗 其 弓 左 右 请 求 之 共 王 曰 止 楚 人 遗 弓 楚 人 得 又 何 求 焉 仲 尼 闻 之 曰 惜 乎 其 不 大 亦 曰 人 遗 弓 人 得 之 而 已 何必 也 仲 尼 所 谓 大 公 也

(取材于《说苑·至公》)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