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69061  269069  269075  269079  269085  269087  269091  269097  269099  269105  269111  269115  269117  269121  269127  269129  269135  269139  269141  269145  269147  269151  269153  269155  269156  269157  269159  269160  269161  269163  269165  269169  269171  269175  269177  269181  269187  269189  269195  269199  269201  269205  269211  269217  269219  269225  269229  269231  269237  269241  269247  269255  447090 

  某国1个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可以养活20人。据此完成14-15题。

14.理论上该国城市人口的比例可达到

A.35%     B.55%    C.65%    D.95%

15.下列现象在该国表现明显的是

A.城市化进程加快     B.特大城市数量增加

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城市环境污染加剧

试题详情

读“台湾省人口金字塔图”(图6),完成12-13题。

12.图示过程能够明显反映台湾省

A.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           B.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

C.人口死亡率不断上升         D.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上升

13.预测到2031年台湾省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增长速度快     B.人口老龄化程度高

C.就业压力太大       D.性别结构严重失衡

试题详情

“全球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同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与之相伴随的还有“全球变暗”,即地球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加,云层变厚,能够直接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逐渐减少,地球因此而变得越来越“暗”。据此完成10-11题。

10.引起“全球变暗”的主要人为原因都是

A.太阳辐射能力在减弱        B.使用化石燃料等排放出大量微粒物

C.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       D.沙尘暴肆虐全球

11.“全球变暖”将导致多方面的变化,下列变化不可能的是

A.海平面上升           B.暴雨、洪涝、干旱等灾害事件增加

C.冰川覆盖面积扩大        D.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

试题详情

9.图5为“非洲部分地区略图”,图中自然景观④→③→②→①的变化

A.主要是由热量差异造成的

B.体现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是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D.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试题详情

读“水循环示意图”(图4),完成7-8题。

7.“南水北调”工程属于人类改造水循环中的

A.①环节    B.④环节

C.⑤环节    D.⑦环节

8.“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可以变为地面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这一段话说明水循环联系的圈层有

   ①水圈   ②岩石圈   ③生物圈  ④大气圈

A.①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6.2010年4月12日下午至13日晚的一场大暴雪几乎袭卷了哈尔滨市各区、县(市),其中哈尔滨市区降雪量最大,达到31.6mm。造成此次强降雪的天气系统属于图3中的

试题详情

   某同学将太阳能热水器支架改造成可以升降的活动方式(图2)。据此完成4-5题。

4.将支架改造成可以升降的活动方式,主要依据的地理原理是

A.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变化规律

B.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规律

C.昼夜长短的日变化规律  

D.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

5.下列地区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效果最好的应该是

A.海南岛  B.四川盆地   C.青藏高原   D.东北平原

试题详情

2010年3月1日,“嫦娥一号”准确坠落于月球的预定撞击点,为我国探月一期工程画上圆满的句号。据此完成1-3题。

1.“嫦娥一号”获取月球表面图像所利用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导航系统

2.撞击前两个月,地球的日照情况最接近图1中的

3.据探测,月球表面的尚末发现生命迹象,而地球却有生物生存和繁衍,是因为地球具备

  ①适宜的温度 ②多颗卫星 ③大量的液态水④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试题详情

3、设关于x的方程有两个实根,且.定义函数

(1)求的值;

(2)判断在区间上的单调性,并加以证明;

(3)若为正实数,证明不等式:

(1)解:∵是方程的两个实根

      ∴                     

      ∴ 

      同理                    

      ∴      …………3分

(2)∵

    ∴   …………4分

    当时,  

上为增函数    …………7分

(3)∵

    ∴

    

   ∴     …………9分

   由(Ⅱ)可知

   同理可得      …………9分

   ∴

   ∴    …………11分

   又由(Ⅰ)知

   ∴

   所以    …………12分

试题详情

2、设,函数.

 (1)若在区间上是增函数,求a的取值范围;

 (2)求在区间上的最大值.

(1)解:对函数 ……………………… 1分

要使上是增函数,只要上恒成立,

上恒成立 ……………………………………3分

因为上单调递减,所以上的最小值是

注意到a > 0,所以a的取值范围是 ……………………………………5分

(2)解:①当时,由(I)知,上是增函数,

此时上的最大值是 ……………………7分

②当

解得 ……………………………………………………8分

因为

所以上单调递减,

此时上的最大值是………… 11分

综上,当时,上的最大值是

时,上的最大值是 ……………12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