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38901  338909  338915  338919  338925  338927  338931  338937  338939  338945  338951  338955  338957  338961  338967  338969  338975  338979  338981  338985  338987  338991  338993  338995  338996  338997  338999  339000  339001  339003  339005  339009  339011  339015  339017  339021  339027  339029  339035  339039  339041  339045  339051  339057  339059  339065  339069  339071  339077  339081  339087  339095  447090 

34.(10分)图甲为一只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及其部分基因,其中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红眼(B)对白眼(b)为显性。该果蝇与“某个体”杂交,F1代个体数量统计如图乙所示。

     ⑴“某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

     ⑵ F1代中与甲图果蝇基因型相同的几率为_______________。

     ⑶若去掉F1代中所有的灰身果蝇,剩余果蝇的基因型有_______种,如何利用这些果蝇培育出只根据表现型即可判断性别的果蝇(用遗传图解表示即可)。

试题详情

33.(12分)图1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2为一定时间内该生态系统几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上看,图1中E处于______,其代谢类型通常是________。

  (2)图1中能构成群落的是__________,图2中的丙相当于图1中的__________。

  (3)图1中所示的由捕食关系形成的食物链为____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碳在食物链中以__________形式流动。

试题详情

32.(8分)光是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但不知光是

否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甲同学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右图

所示,并设置A、B两组。A组给予植物适宜强度的光照,

B组不给光照。实验开始时,刻度玻璃管内的有色液滴在

位置X。20min后观察A、B两组有色液滴的移动情况

(呼吸作用以葡萄糖为原料,不考虑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⑴乙同学认为甲达不到实验目的,要对装置进行改进(材料任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写出乙同学改造后所得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

     若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光不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

     若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说明光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

     若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说明光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

试题详情

31.(12分)下图①②③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三种方式。

     ⑴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可能涉及到图中的信息传递方式有__________(填图中标号)人体对寒冷刺激的感觉中枢是__________。

     ⑵信息传递方式①②较③作用范围__________。且存在__________调节机制。

     ⑶方式③的信息传递要通过人体内环境中的__________才能完成。

     ⑷信息传递方式①中的内分泌腺产生的为胰岛素,其靶细胞为__________

试题详情

30.(14分)下图中A、B、C、D、E都是链状有机化合物。A分子中只含氯原子一种官能团,B物质能发生银镜反应。

     已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分子式为       。 

  (2)B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      

  (3)指出反应类型:B→    ;D→E     

  (4)写出D→E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    

  (5)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B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水解产物之一为甲醇;②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

试题详情

29.(17分)某课题研究小组,探究镁粉与铝粉组成的混合物中铝元素的含量,甲同学利用A、B装置进行实验探究,供选药品有:①混合物样品;②浓硫酸;③稀硫酸;④氢氧化钠溶液。

  (1)甲同学实验前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方法是      

  (2)该同学用托盘天平称取0.3g 混合物样品,置于A

中,从分液漏斗中滴加足量的稀硫酸,当无气泡放

出时测得气体体积(折合为标准状况)为336mL,

该同学测得样品中铝的质量百分含量是      

  (3)该同学在最后读数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填写字母)。

     A.将烧瓶中的气体赶到气管中      B.等冷却到室温后再读数

C.调整a装置与b装置液面相平    D.视线与液面最低点相平

  (4)乙同学认为:即使各项操作均正确,甲同学所测得的样品中铝的质量百分含量一定会     (填“偏低”,“偏高”或“无法确定”)

  (5)经思考,乙同学决定用C装置代替甲同学方案中的A装置进行实验,这样改进的优点是:①       ;②      

  (6)丙同学认为用供选药品中的另一种代替稀硫酸进行实验,会使计算更方便,请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丙同学的实验原理         

试题详情

28.(15)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X、Y、Z、O、R,已知X与Q同主族,Y、Z原子序数之比为3:4,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Q的最外层电子数的6倍,R为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稀有气体元素除外),X与R形成的化合物常温下为气态,

  (1)表示Y元素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的同位素符号是     

  (2)Q与Z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    

  (3)A+B→C+D+H2O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反应形式,A、B、C、D均为由上述五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①如A为NaOH、B为CO2时,可写成

     aNaOH+bCO2=cNa2CO3+dNaHCO3+H2O,a与b的物质的量之比应满足的关系是    。现向100mL、3mol/L的NaOH溶液中缓慢通入标准状况下4.48L的CO2气体,用1个化学方程式表示以上反应     (化学计量数为最简整数)。此时溶液中各种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     

     ②请任写一个符合A+B→C+D+H2O形式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其中C、D均为盐    

试题详情

27.(14分)已知二元酸H2A在水中存在以下电离:H2A=H++HA+,HA+    H++A2+,试回答下列问题:

  (1)NaHA溶液呈     (填“酸”、“碱”或“中”)性,理由是         

  (2)某温度下,向10mL、0.1mol/L NaHA溶液中加入0.1mol/L KOH溶液V mL至中性,此时溶液中以下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填写字母)。

A.溶液pH=7                        B.水的离子积KW=[c(OH-)]2

C.V=10                              D.c(K+)<c(Na+)

  (3)已知速溶物CaA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CaA(s)   Ca2++A2-;△H>0,一定温度下CaA饱和溶液中c(Ca2+)c(A2-)为常数,记作Kap=c(Ca2+)c(A2-),Kap只与温度有关。

     ①温度升高时,Kap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

     ②向浊液中通入HCl气体,c(Ca2+)       ,原因是     

  (4)测得25℃时,CaA的Kap为2.0×10-11,常温下将10gCaA固体投入100mL CaCl2溶液中,充分搅拦后仍有固体剩余,测得溶液中c(Ca2+)=0.1mol/L,测溶液中c(A2+)=   

试题详情

26.(22分)如下图所示,固定的平行金属导轨MN、PQ,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两导轨间的距离为,电阻不计,导轨下端连接一固定电阻,上面横放一导体棒,距离下端,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其质量,电阻,与导线构成闭合回路。导轨处在垂直于导轨平面且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其中,在0时刻及时刻棒均恰不滑动,且在此过程中棒静止,之后,导体棒将在导轨上运动,并能达到最大的稳定速度,假设滑动摩擦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 g取10m/s2。结果都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求:

  (1)从开始计时,导体棒静止在导轨上的时间的数值;

  (2)导体棒从开始运动,到刚达到底边MP过程中,电阻R产生的焦耳热。

试题详情

25.(18分)如图所示,质量为,内壁宽度为2L的A盒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A盒侧壁内侧为弹性材料制成),在盒内底面中点放有质量也有的小物块B,B与A的底面间的动摩擦因素为,某时刻,对A施加一个向右的水平恒力,使系统由静止开始运动,当A盒右边缘与墙相撞时,撤去力F,此时B恰好和A相撞。已知A和墙相撞后,速度变为零,但不粘连,A和B碰撞过程无机械能损失,假设碰撞时间均极短,求整个过程中:

  (1)力F做了多少功;

  (2)最终B停在距A的右端多远的位置?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