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41522  341530  341536  341540  341546  341548  341552  341558  341560  341566  341572  341576  341578  341582  341588  341590  341596  341600  341602  341606  341608  341612  341614  341616  341617  341618  341620  341621  341622  341624  341626  341630  341632  341636  341638  341642  341648  341650  341656  341660  341662  341666  341672  341678  341680  341686  341690  341692  341698  341702  341708  341716  447090 

27.太阳升落地平的方位随季节、纬度而异,日出、日落点偏角是指日出、日落点分别相对于正东和正西的偏角。读表二、三,回答下列问题。(8分)

表二:北京(39°54′N)不同日期的日出、日落点偏角

节气
日出点偏角
日落点偏角
冬至
东偏南31°13′
西偏南31°13′
立春
东偏南21°29′
西偏南21°29′
春分
正东0°
正西0°
立夏
东偏北21°29′
西偏北21°29′
夏至
东偏北31°13′
西偏北31°13′
立秋
东偏北21°19′
西偏北21°19′
秋分
正东0°
正西0°
立冬
东偏南21°29′
西偏北21°29′

表三:同一日期的不同纬度日出、日落点偏角

纬度
夏至日
冬至日

东偏北23°26′
东偏南23°26′
10°
东偏北23°49′
东偏南23°49′
20°
东偏北25°02′
东偏南25°02′
30°
东偏北27°19′
东偏南27°19′
40°
东偏北31°16′
东偏南31°16′
50°
东偏北39°31′
东偏南39°31′
60°
东偏北52°41′
东偏南52°41′
65°
东偏北70°12′
东偏南70°12′
66°34′
东偏北90°(即正北)
东偏南90°(即正南)

  (1)据表二归纳不同日期的日出点和日落点偏角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关系

  (2)据表三归纳同一日期的不同纬度日出、日落点偏角的变化规律。

  (3)江苏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分别观测了学校旗杆日出时的影子OM和正午的影子ON之间夹角--∠MON的变化情况,在6月份观测到∠MON的变化规律是    ;赤道上∠MON全年的变化范围是       

  28.图10为“海河流域示意图”,图11为“海河流域全年各月降水量分配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分析该河流的水系水文特征。

  (2)该流域旱涝灾害严重,试分析其自然原因。

  (3)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海河流域的湿地面积减少了57%,流域内近200个大型天然湖泊、洼淀大多干涸。简述湿地的生态环境效应。

  (4)2009年10月21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天津市调整滨海新区行政区划,以原有的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3个行政区域为滨海新区的行政区域。天津滨海新区的工业发展重点为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简述其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条件。

试题详情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地质灾害在世界许多城市出现,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严重灾害之一。图9为“地下水漏斗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25-26题。

25.下列有关城市地质灾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城市地质火害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城市建筑群过于密集

   B.城市水漏斗区一旦形成无法消除

   C.城市地面下陷主要原冈是过量开采地下水

   D.沿海城市地面沉降导致排洪受阻 

26.为及时掌握地面沉降动态,可采川的较为便捷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试题详情

山西的水资源承载状况较为严峻,水资源已经成为制约山西省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承载力强度指标是指水资源承载人口与实际人口之比。读表一回答23-24题。

表一

地区
承载人口(万人)
承载力强度
地区
承载人口(万人)
承载力强度
太原
154.70
0.45
晋中
172.60
0.56
大同
165.34
0.53
运城
118.57
0.24
阳泉
61.73
0.47
忻州
222.22
0.73
长治
326.83
1.01
临汾
196.48
0.47
晋城
392.57
1.77
吕梁
177.78
0.50
朔州
80.52
0.53
 
 
 

23.读表一可知,水资源承载盈余最多和水资源严重超载的区分别是               (   )

   A.晋城            B.长治            C.运城            D.临汾

24.下列有关山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节流”措施说法正确的是                 (   )

   A.发展高产值低耗水农业              B.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川车

   C.制定合理的跨流域调水方案         D.修建蓄洪储水工程

试题详情

图8是“地面轨道交通对房地产的正负影响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题。

21.城市地面轨道交通对沿线房地产的正负影响分别是                             (   )

     A.提高沿线的房地产价值                B.增强治安保障

     C.造成交通拥挤                         D.产生噪声污染

22.下列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对城市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

     A.降低市中心的房地产价值             B.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C.加速郊区人口向中心城区迁移         D.加强城乡各功能区之间的联系

试题详情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少选、多选、错选等情况均不得分。

   自然界中某种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要素的变化,并影响到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人类活动也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据此回答19-20题。

19.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会引起该地区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这种变化包括     (   )

   A.地表温度年变化增人                B.岩石风化速度加快程度加剧

   C.羊八井地热温度升高                D.山地针叶林带海拔高度降低

20.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对尼罗河河口地带产生的负面影响有                   (   )

     A.土壤肥力卜降                       B.二角洲面积扩大

     C.洪涝灾害加剧                         D.渔业产量下降

试题详情

18.上题所述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影响是                                             (   )

   A.减轻工业污染                       B.加刷环境问题

   C.增加生产成本                       D.缩短产业升级时问

试题详情

17.电话机、电风扇、一般电子玩具等63种产品列入了鼓励向外转移的目录,这些产业的不同特点是                                    (   )

   A.技术禽量较高                       B.污染较为严重

   C.劳动力需求较人                       D.能源消耗较多

试题详情

   读图7回答15-16题。

15.若图表示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构成,则a代表

的是                 (   )

     A.政治             B.市场

     C.技术             D.劳动力

16.若图中a、b、c分别代表工业区位因素中的技术、交通

通达度和环境因素,则图示的工业部门可能是(   )

     A.纺织工业         B.电子工业         C.石化工业         D.能源工业

20多年前,殊三角承接了来自亚洲“四小龙”的产业转移,20多年后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又不期而至。据此回17-18题。

试题详情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国内需求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为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开拓新空间。据此回答12-14题。

12.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                                                  (   )

     A.城市的人口数量                       B.城市的数量

     C.城市的用地规模                       D.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

13.下列有关“城中村”(城市郊区出现的已经转变为以从事工商业为主的村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环境较好         B.是本地人口的主要居住区

     C.民风淳朴,治安状况较好             D.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

14.区域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   )

     A.温室气体排放多,“热岛”现象加剧

       B.改变局部大气环流,使降水减少

     C.城市建筑物面积扩大,增加了生物多样性

     D.城市建设使地表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试题详情

图6为“不同密度防护林对降低风速的效果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为大范围减弱风力,并做到经济合理、生态效果好,宜采用的防护林密度是   (   )

     A.极密             B.密                C.中密             D.稀疏

11.下列有关不同地区防护林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工矿区--净化空气、吸烟滞尘

     B.城市地区--涵养水源、保护水土

     C.黄土高原--防风固沙、美化环境

     D.东北平原西部--降低噪声、保护农田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