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009  1017  1023  1027  1033  1035  1039  1045  1047  1053  1059  1063  1065  1069  1075  1077  1083  1087  1089  1093  1095  1099  1101  1103  1104  1105  1107  1108  1109  1111  1113  1117  1119  1123  1125  1129  1135  1137  1143  1147  1149  1153  1159  1165  1167  1173  1177  1179  1185  1189  1195  1203  3002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历史部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回答12~14题。

12.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宋元时期科技成就的探究性学习,需重点查阅

A.《考工记》    B.《神农本草经》  C.《齐民要术》   D.《梦溪笔谈》

13.近代中国主张或赞同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人物有

①魏源       ②光绪帝       ③赵三多      ④陈独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下列表述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史实不符的是

A.汽船的发明改变了水上运输的状况     B.发电机的问世使电力成为一种新能源

B.无线电报的出现增强了各国的联系     D.内燃机的创制推动了石化工业的发展

15.“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徙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为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16.下图为中国古代著名军事要塞,与之相关的正确表述是

①御匈奴军队进扰而建              ②为防御蒙古骑兵南下而建

③张骞通西域时由此出关           ④吴三桂引清军由此入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李白诗句“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中的“谢公屐”最早出现于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

18.下列职官或机构,直接管理地方财政的是                                                                      

A.西汉刺史           B.唐朝户部

C.北宋三司使          D.明朝承宣布政使司

19.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争辩,其核心是

A.根本目的之争                                B.治国方略之争

C.新旧道德之争                                D.政治体制之争

20.农村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

①打土豪、分田地                            ②兴修水利

③开展大生产运动                            ④兴办工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蒋介石的庐山讲话“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该讲话发表于

A.华北事变之前                                B.西安事变之前

C.七七事变之后                                D.八一三事变之后

22.下列对下图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四国工业总量之和在当时世界上占绝对优势

B.各国工业比重的变化与其资本输出量成正比

C.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D.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将更加尖锐

23.1910~1917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国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是

A.     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B.面临外国势力的干涉

C.颁布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D.两次推翻反革命政权

第二部分(综合题)

37.(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炀帝)大业八年,天下旱,百姓流亡。时发四海兵,帝亲征高丽,六军冻馁,死者十八九。十三年,天下大旱。时郡县乡邑,悉遣筑城,发男女,无少长,皆就役。

――《隋书》

贞观十一年七月一日,……洛水暴涨,漂六百余家。……十三日,诏曰:“暴雨为灾,大水泛滥,……诸司供进(进奉的财物),悉令减省。凡所力役,量事停废。遭水之家,赐帛有差。”……九月,黄河泛滥,……太宗幸白马板以观之。

――《旧唐书》

材料二

凡有水旱,(清朝统治者)略不怜恤,坐视其俄莩流离,暴露如莽,……又纵食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

――杨秀清《奉天讨胡缴布四方与谕》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十年间,民变迭起,各族人民的起义和暴动达100余次,以广西、广东、湖南三省声势最盛。

                                                     ――摘编自王文泉《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

1933年5月,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1935年8月通过的《社会保险法》,改变了过去由民间团体自助自救或由慈善团体提供救助的传统,开始了美国的“福利主义”试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与社会矛盾都演变到极其严重的地步。为了摆脱困境,录求发展,工党政府采用“福利国家”政策,实施社会改革,可谓顺乎历史潮流的明智选择。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说明灾害发生后隋炀帝、唐太宗对待百姓的态度,(4分)概括唐太宗应对灾害的举措。(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采取上述态度和举措的原因。(4分)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与材料三所反映的史实有何内在联系?(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在哪些方案中提出了改善百姓生活的办法,各举一条相关内容。(6分)

(3)根据材料四,说明美英两国社会福利改革各处于什么发展阶段,(2分)归纳美国社会福利改革的主要措施。(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措施对当时美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39.(60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据下材料回答问题。

(1)我国的开放地区和开放城市主要沿                            分布。(4分)

(2)A开放地区大量出口农产品,简答该地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

(3)从社会经济方面,简要分析甲、乙、丙三城市对外开放区位优势的主要差异。(10分)

材料一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 624亿元猛增到1998年的79 3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平均每年增长9.7%,不仅大大高于改革前26年(1952~1978)平均每年增长6.1%的速度,也明显快于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

――国家统计局编《新中国五十年》

材料二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

由于长期政局不稳、社会动荡,以及在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决策方面屡有失误,1988年起苏联的经济每况愈下,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据苏联国家统计局发表的数字,与1989年相比,1990年苏联国民收入下降4%,国民生产总值下降2%,劳动生产率下降3%,对外贸易就下降6.9%……

――周尚文等《苏联兴亡史》

(4)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这一时期的什么经济现象?(2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6分)

(5)材料三所述时期的苏联是哪位领导人执政?(2分)根据材料三,归纳当时该国的经济状况。(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发生剧变和最终解体的内外原因。(6分)

(6)中苏改革出现不同结果,对你有何启示?(2分)

材料四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推动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新阶段;1999年国务院提出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十条意见,为包括西藏在内的广大西部地区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材料五

在党中央正确领导和其他地区大力支持下,近30年来西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立足本地区的自然、人文、社会状况,勇于探索,走出了一条有西藏地方特色的发展道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材料六

表3 西藏自治区经济变化情况表

年份

人均生产总值(元)

各产生的产值(亿元)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78

375

3.37

1.84

1.44

1992

1 468

16.59

4.46

12.24

1999

4 166

34.19

24.00

47.42

2007

12 109

55.33

96.57

190.29

资料来源:(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2007年西藏自治区统计公报)

试题详情

本资料来源于

河南省实验中学08-09学年度下期高二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场号、座号写在答案卷规定的位置上。

2、所有答案(包括选择题),务必写在答案卷上,否则无效。

 

试题详情

本资料来源于《七彩教育网》http://www.7caiedu.cn

河南省实验中学08-09学年高二下期第一次月考

生物(第I卷)

试题详情

河南省实验中学08-09学年高二下期第一次月考物理

试题详情

河南省实验中学08-09学年高二下期第一次月考

数学    

(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试题详情

河南省实验中学08―09学年高二下期第一次月考

 化学

(时间90分钟    满分110分)

第Ⅰ卷

考生请注意:

1.每题答案请写在答题卷上,答在其它地方无效 。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16 。

试题详情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

第Ⅰ卷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在历史不同时期,制度和政策的调整发挥了巨大作用。回答13―15题。

13.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C.检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

14.王安石变法解决“积贫”的指导思想是,“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此他制定的新法是

 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免役收庸法           ④方田均税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这一政策的特点是

A.限制封建剥削 B.解放广大农民  C.保护封建剥削  D.废除封建剥削

一定的观念意识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回答16――17题。

16.隋唐时期民族大融合导致了社会观念的诸多变化,在社会生活方面的表现是

①贵人御,尽供胡食         ②饮茶之风开始盛行 

③喜吃胡瓜、核桃、甘薯     ④妇女盛行穿男装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7.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A.实业救国       B.工商皆本     C.重利轻义     D.重商轻农

18.1900年以后在天津老城南门外(南市一带)出现了租界与天津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并一度畸形繁荣的地区,俗称“三不管”。这本质上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的

A.封建落后性                B.治安管理的不合理性 

C.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D.建设的散乱随意性

19.下表为1800――1950年日本东京人口变化状况(单位:千人)

年份

1800年

1880年

1900年

1950年

人口

800

1050

1600

5425

表中人口变化的趋势表明日本

A.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B.工业化速度加快 

C.消除了封建生产关系                D.成为世界商业中心

20.修筑大京铁路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世纪梦”。上世纪90年代,这个“梦”,仅用了3年时间就变成现实。其主要原因是

A.国家财政已能提供充裕的资金           B.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

C.国家已具备自主设计施工的能力    D.国家加快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21.下表为1870――1900年世界铁路发展状况(单位:千米)

年份

世界总里程

欧洲

美国

1870

210 000

105 000

85 277

1880

373 000

169 000

144 000

1890

617 000

224 000

269 000

1900

790 000

284 000

320 133

表中信息反映的情况不包括 

A.30年间美国铁路发展超过欧洲总和   B.1870年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领先地位

C.铁路的发展扩大了欧美之间经济联系  D.欧洲地区内及美国国内贸易不断扩大

国际关系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回答22~24题。

22.1895年4月,俄国财政大臣表示,“假使日本占领南满(今东北南部),对我们将是威胁”,为保护西伯利亚铁路的修筑,应“采取适当措施”。此措施是

A.阻止签订《马关条约》          B.联合德、法干涉还辽

C.租占旅顺、大连                         D.修建满洲铁路

23.对图7反映的信息理解准确的是

A.国际联盟在巴黎和会上诞生          B.英法操纵国际联盟

C.美国无法实现操国际联盟计划           D.国际联盟不能维护战后和平

24.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的到来。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1961年柏林危机                 B.苏伊士运河战争 

C.1964年越南战争                        D.古巴导弹危机

第II卷

37.(31分)中外教育史表明,教育内容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语》曰:“学而优则仕”。宋真宗在《劝学诗》中说:“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六经:《易》《诗》《书》《礼》《乐》《春秋》)。

据《明史》记载,明代科举制“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及特点。(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稍变其试士之法”的表现及产生的影响。(4分)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起,我国出现一批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军械、行军面阵等课程。

(3)材料二中新式学堂由何者创办?(2分)从课程内容说明新式学堂在当时所起的作用。(3分)

材料三   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行《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堂课程,课时如下:

课程

修身

读经讲经

中国文学

外语

历史

地理

几何代数

植物动物

理化

图画

法制理财

体操

合计

课时

5

45

19

36

11

11

20

8

8

4

3

10

180

 (4)与材料一相比,清末中学堂课程内容有哪些特点?(4分)你怎样评价?(2分)

材料四  德国莱比锡大学建于1409年,初期开设的课程有神学、文科(语言)、法学、医科。以后逐渐增加,至19世纪开设了数学、天文学、哲学、逻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等几十个科目,并设立了研究院,鼓励科学研究。德国的其它大学也普遍发生了这样的变化。由于教育的高度发展,德国创造了19世纪末的奇迹。

(5)依据材料四归纳15至19世纪德国大学课程改革的趋势。(4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各举一例说明这一趋势对19世纪末的德国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 

(6)综上,谈谈你对教育变革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2分)

39.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 

材料二 18至19世纪英国议会通过4763件圈地法案,共圈地269万公顷,1790年前后英国开始使用打谷机,以后使用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粮食总产量1700年为3.175百万夸特,1845年为18.665百万夸特(夸特:计量单位)。

(2)归纳材料二中18至19世纪英国农业发展的状况。(3分)并具体分析农业进步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4分)

材料三  我国粮食产量1959年3400亿斤,1961年2950亿斤(人均约440斤),1978年6000亿斤,1984年8000亿斤(人均约800斤)。

(3)指出材料三中反映的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的不同状况,(2分)并从经济体制角度说明其原因。(4分)

(4)综上,指出古今中外促进农业发展的共性因素。(2分)

图10

(5)要解决a地区粮食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6分)

(6)说明b、c、d三省人均耕地数量少的共同原因。(6分)

(7)据图找出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的三条理由。(6分)

材料四

图11                                图12

材料五

2004-2007年我国粮食持续4年增产,国内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然而,要保持粮食供求长期基本平衡仍不容乐观。一方面,人口的增加、动物类食品消费增长和使用粮食生产生物燃料,将扩大粮食需求;另一方面,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和保证种粮收益的难度加大,从而制约着粮食产量的提高。

⑻指出图11和图12反映的经济现象及其联系。(6分)

⑼从供求与价格关系的角度,分析在材料四背景下我国粮食连续增产的经济影响。(6分)

⑽结合材料五,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我国粮食供求状况及如何确保我国粮食安全。(12分)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试题详情

高考化学科考前20天冲刺大全(2009年)

一、高考化学复习易错点和盲点汇集

(1)有机分子结构式中有几个苯环要看清楚,千万不要认为六边形一定是苯环;

(2)量器书写时不注明规格,滴定管书写时不注明酸、碱式;

(3)第VIII、第IVA等容易写错;

(4)热化学方程式不注明状态,△H单位“kJ/mol”、 放热为“―”、吸热为“+”不写;

(5)书写电子式时,共价化合物忘了未成对电子,离子化合物中的阴离子与原子团离子忘了加中括号;

(6)多元弱酸电离、多元弱酸根离子水解:一步写成和不写可逆符号;

(7)离子反应方程式和化学反应方程式、元素符号和元素名称、结构简式和分子式、化学方程式和结构简式要混淆;

(7)有机化学方程式书写时,小分子往往要丢失;缩聚、加聚反应时反应条件和n不写;

特别强调:只要你以大纲为依据,以教材为根本,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以不变应万变,并能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你就大可不必为高考成绩而过度地焦虑。

附:中学化学应试易错点整理

1.  迁移不当,与事实不符:饱和NaCl溶液中,Cl2溶解度减小,但HCl还可以继续溶解(实验室制得干燥、纯净的氯气)。

2.  思考问题过于理想化,不从实际出发:

(1)含醛基物质发生银镜反应,与新制Cu(OH)2反应,卤代烃水解均需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检验卤代烃水解产物中有X-,需要用HNO3酸化,再加AgNO3;检验淀粉水解产物时,要先用碱中和硫酸,再利用新制氢氧化铜;

(2)苯与液溴反应,稀苯酚溶液与浓溴水反应;(3)NaHSO4固体中不存在SO42-只存在HSO4-;(4)不能用气体物质除去另一种气体;(5)不能配制bmL、PH=a的弱酸或弱碱溶液;

3.  思维定势,观察不仔细,分析不透彻

(1)有机分子结构式中有几个苯环要看清楚,千万不要认为六边形一定是苯环;

(2)SO3在常温下是一种晶体,不是气体;

4.  规范书写:

(1)量器书写时不注明规格,滴定管书写时不注明酸、碱式;

(2)第VIII、第IVA等容易写错,

(3)热化学方程式不注明状态,△H单位为“kJ/mol”,放热为“―”,吸热为“+”;有机化学方程式书写时用“→”,小分子切不可丢失;缩聚、加聚反应时条件和n不要丢;

(4)书写电子式时,共价化合物不能忘了未成对电子,离子化合物中的阴离子与原子团离子不能忘了加中括号;

(5)多元弱酸电离、多元弱酸根离子水解:可逆符号和分步进行;

(6)淀粉和纤维素分子式都写为(C6H10O5n,但不是同分异构体,所以在分子式下面要用汉字注明;

(7)常见错别字:化、油脂、炭化、褪色、加成、钝化、气体逸出、金刚石、铵盐;

(8)在银氨溶液中,Ag(NH32OH是以Ag(NH32+ 和OH?存在的;

(9)简答题中的一些细节,如“打开活塞和止水夹”之类的描述不可忘;

(10)醛基、酯基、羧基的书写要规范:“-CHO、-COOCH3、-COOH”;

5.几个容易忽视的概念:

a.燃烧热:抓住“1mol,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

b.中和热:抓住“稀溶液,生成1mol水”

c.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体积”切不能把溶剂的体积当作溶液的体积;

d.同系物:“必须属于同类物质---结构相似---相同官能团并且数量相等”;也要注意:

    它们就不属于同系物;

e.结构式写法不同,不能误认为是同分异构。如:

f.计算化学反应速率时,浓度变化值除以单位时间,若求得物质的量的改变值,必须除以容器的体积,再除以时间;

g.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不一定都是醛类物质,如甲酸、甲酸酯类也可发生银镜反应;

h.CaCO3、BaSO4是难溶物质,但溶解部分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

i.固体物质溶解是一个复杂的物理(扩散)化学(水合)变化,不是单纯的物理变化;

6.PH计算时,稀释酸溶液最终PH一定≤7,稀释碱溶液最终PH≥7

7.其它易错点:

(1)涉及有机物时通常对碳原子数小于4的为气态,大于4的为液态和固态这一常识不了解

(2)求NA时,由体积转化为物质的量时,一定要注意标态和气体,但由质量转化与状态和标态无关;

(3)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容易混淆;求物质的质量和物质的物质的量容易混淆;A、B两物质反应生成C的结构简式错写成化学方程式;

(4)有毒气体的检验和制取要在通风橱中进行,并要进行尾气处理;可燃性气体做加热条件下的实验一定要验纯,否则要爆炸;

(5)填空式计算题,缺少物理量单位,如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有效数字或保留几位小数意识淡薄;

(6)要区分醇和酚:酚是-OH与苯环直接相连;

(7)Al2O3、Al(OH)3有两性,一般要用强酸和强碱才能溶解;

(8)NaNO3中加入盐酸,其实该体系中有H+、NO3-,当H+、NO3-共存时,具有强氧化性;

(9)做平衡类题目时,要先看清题给条件是恒压还是恒容;

(10)检验物质要采用常用试剂,现象明显,操作简便。例:检验还原性物质一般用溴水、碘水、酸性KMnO4;检验氧化性物质常采用Na2S、KI(淀粉)溶液或试纸、FeCl2等(外加SCN-);

(11)合金一般熔点比各组分要低,硬度比各组分大;

(12)强酸、弱酸比较要看清起始浓度相同还是PH相同;

(13)氢键通常存在于HF、H2O、NH3、CH3CH2OH分子间;

(14)牢记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阳极失电子,电解时还要注意金属电极本身失电子,写电极反应式时还要考虑到两极的氧化、还原产物与电解质溶液中的主要离子还能否发生反应;

(15)Al、Fe在常温下在浓硫酸、浓硝酸中发生钝化;

(16)物质相互之间反应,要注意题干中“少量”和“过量”的字样;过量物质与新生成的物质能否相互反应,我们一定要考虑;

 

 

克服易犯的毛病:

1、计算结果无计量单位,或不能正确使用计量单位。如:要求表达摩尔质量时没有写计量单位,而要求回答相对分子质量时却写上了g/mol。

2、未看清要求回答什么。例如最后求的是各物质的质量,你却求其物质的量;要求写出元素名称,你却写了元素符号;要求写分子式,你却写了结构简式;要求写离子方程式,你却写了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求写出A与B两种有机物反应生成的化合物的结构简式,或反应类型,你却回答了它们的反应方程式。

3、计算题中往往出现“将样品分为两等份”(或“从1000mL溶液中取出50mL”),最后求的是“原样品中的有关的量”,你却只求了每份中的有关量。

4、解计算题时格式不规范,不带单位运算,也不注意题中对有效数字的要求。建议大家尽量分步列式计算,因评分标准往往是分步给分的,你若列总式计算,结果正确倒无所谓,但一旦出现因运算错误而得不到正确答案时,那你就会失去全部的分。另外,有几问,应分开回答,例:“求混合物的组成及其物质的量之比”,推算结果“混合物的组成”是CuO与Cu2O,物质的量之比为n(CuO):n(Cu2O)=2:1。有的同学推算后写成n(CuO):n(Cu2O)=1:1,事实上他已把成分推导正确,能得到一部分的分数,但由于没回答第一问,而第二问又答错了,可能1分都拿不到。

5、热化学反应方程式漏写物质的聚集状态,漏写反应热的“+”或“-”,写错反应热的单位等。

6、化学反应方程式不配平,漏写反应条件,不写“↑”“↓”,可逆反应符号不写。

7、写有机化学方程式未用“→”,而用了“=”,漏写反应条件。酯化反应的生成物漏写“水”、缩聚反应的生成物漏写“小分子”。

8、做完选择题未及时填涂答题卡导致最后来不及涂卡或因时间短而涂错。

9、有的同学习惯先在试卷上书写,最后再誉写到答题纸上,这样有两个弊端:一是费时,二是易漏写填空题。

 

试题详情

本资料来源于

河南省实验中学08-09学年度下期高二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场号、座号写在答案卷规定的位置上。

2、所有答案(包括选择题),务必写在答案卷上,否则无效。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