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4877  214885  214891  214895  214901  214903  214907  214913  214915  214921  214927  214931  214933  214937  214943  214945  214951  214955  214957  214961  214963  214967  214969  214971  214972  214973  214975  214976  214977  214979  214981  214985  214987  214991  214993  214997  215003  215005  215011  215015  215017  215021  215027  215033  215035  215041  215045  215047  215053  215057  215063  215071  447090 

4.多种修辞方法的使用

逐项分析时,先由同学举例、分析,再由教师补充,归纳。举例时尽量照顾课文的先后顺序。

试题详情

3.用词的精练、准确和周密

试题详情

2.句子的多样性:描述性和概括性的句子

试题详情

提示:本文语言的多样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归纳。

1.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试题详情

3.描摹。如第5段中对树木的栽种和修剪着眼在画意的描摹等。

小结: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不仅突出了事物的特征,而使语言既准确、鲜明又生动形象,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试题详情

2.举例子。如第2段以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为例,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再如以几个园里的古藤为例,形象地说明苏州园林花树的艺术风采。

试题详情

1.作比较。如第5段:“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点明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又如第9段,与北京园林的色彩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极少彩绘的特点。 

试题详情

2.笔答课后练习二、三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继续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具体分析本文的语言;总结全文

教学内容和步骤:

试题详情

1.复习字、词,会写、会注音、会解释。

试题详情

(可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导入,也可由教师提出)

问: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被说明的事物--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找出本文说明事物特征的课文内容,即第2段中“……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是贯穿全文的中心,“图画”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

问:作者怎样抓住中心构思全篇,安排全文的结构呢? 

文章开头:结合重点词“标本”(原指供学习、研究时用的动、植物的实物,这里有“范本”的意思)、“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理解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全文的总起,确立本文说明的对象--苏州园林(总体)。 

问:第2段课文,作者围绕苏州园林共同特征,写了几层内容? 

第一,撇开不同点,专说共同点。

第二,苏州园林共同点具体在四个“讲究”。

第三,再一次强调共同点什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

第四,用游览者的话证实作者的评价-突出本文是从欣赏者的角度写的。

问:课文的第3、4、5、6段内容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 

第2段是总说,第3、4、5、6段是分说。每一段与前面的-个“讲究”相照应,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

上述四方面是重点,作者作详细说明。

问:课文第7、8、9段写了什么内容,与中心有何关系?

这三段从园林角落的布置、门和窗以及色彩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这是细部介绍属非重点,故写得简略。

问:读第10段,想本文结尾有何特点?

文章收尾留有余地,令人回味。总观全文的结构脉络(投影显示):

总说(完美的图画)--分说(第2段)

大处讲究:布局(3段) 配合(4段)映衬(5段)层次(6段)

细部注意:每个角落(第7段)门窗图案(第8段)色彩(第9段)

课上做练习一,填写结构图表。

思考:本文说明事物的顺序是怎样的?

从全文看,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从各部分看,按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顺序。

提示:本文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层次在段中也有体现。以第4段为例作分析。

问:为了能说明事物特征,给读者具体形象的感受,作者要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试找出第3段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运用作比较、打比喻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园林是美术画,讲求自然之趣。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