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4824  214832  214838  214842  214848  214850  214854  214860  214862  214868  214874  214878  214880  214884  214890  214892  214898  214902  214904  214908  214910  214914  214916  214918  214919  214920  214922  214923  214924  214926  214928  214932  214934  214938  214940  214944  214950  214952  214958  214962  214964  214968  214974  214980  214982  214988  214992  214994  215000  215004  215010  215018  447090 

4.不足为外人道也

设题目的是提醒学生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读文言文一定要根据上下文细究词义,切勿望文生义。答案如下:

试题详情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试题详情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试题详情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试题详情

3.运用指代词语,避免重复前文内容。“如此”,是指代语,指上文所说。渔人见太守的目的是告诉他武陵郡中有此“绝境”,希望他派人去探个究竟,因此他一定会谈到自己发现桃源村的经过、村中的生活情状,还会谈到他归途中做标记的事。

试题详情

2.这可见作者的剪裁功夫。村人问“今是何世”,渔人当答以“今是晋”;村人会接着问“秦之后即晋乎”,渔人再答曰:“否,秦之后尚有汉魏,魏之后方为晋。”作者不正面地详细叙述这一对话过程,却用总叙的方式把它浓缩在“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里。这种省略方式最能反映出陶渊明的语言风格。

试题详情

1.这是省略句子成分。在不妨碍理解的前提下,省略掉具体的指称,可以使行文简洁、流畅。这种省略不仅文言文中常见,在现代书面语和口语中也常见,只是在文言文中出现得更为频繁罢了。在分析过程中,最好不使用“主语”“宾语”或“施事者”“受事者”之类的概念。

答案依次是:村人、渔人(可用“他”替代)、渔人、村人、渔人(可用“他”替代)。

试题详情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中没有交代渔人的答语,试说说渔人是怎样回答的。

试题详情

1.在括号里填入被省略的字。

(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