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5903  215911  215917  215921  215927  215929  215933  215939  215941  215947  215953  215957  215959  215963  215969  215971  215977  215981  215983  215987  215989  215993  215995  215997  215998  215999  216001  216002  216003  216005  216007  216011  216013  216017  216019  216023  216029  216031  216037  216041  216043  216047  216053  216059  216061  216067  216071  216073  216079  216083  216089  216097  447090 

2、从本文来看,你认为曹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能看到曹刿算得上是古代的一位军事人才。他具有卓越的军事识见和高超的作战指挥才能。这表现在两个方面:

试题详情

1、这篇文章有几条线索?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全文共三段,每段为一部分。第一部分写曹刿拜见鲁庄公。,第二部分写曹刿指挥战斗的经过。第三部分写曹刿阐明取胜的原因。

试题详情

4、思考:

(1)这一段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这一段写了曹刿论述了取胜的原因。

(2)曹刿认为取胜的原因有哪些?

试题详情

3、以口头考查学生的形式,强调重点词句。

注意以下重点词句:

既克:既,已经;打了胜仗后。

夫战:夫,句首发语词,没有实际意义。

一鼓作气:鼓,名词作动词,击鼓。第一次击鼓时,士兵们鼓足了勇气。

惧有伏焉:焉,指示代词,意为“那里”。

试题详情

2、学生结合注释,自行疏通字词意义。

试题详情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三段。

试题详情

2、自读第三段。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试题详情

1、掌握本节课学习的要点,背诵一、二段。

试题详情

5、学生记忆并背诵第二段。

试题详情

4、学生思考讨论:

(1)在战斗中,鲁军反攻的时机选在什么时候?

选在“彼竭我盈”之时。战斗刚开始,不待齐军疲倦,庄公就急于出战(“公将鼓之”;“鼓”,名词作动词,击鼓);当鲁军刚获胜,庄公又急于去追击(“公将驰之”)。

(2)曹刿是如何帮助鲁庄公选定这个反攻时机的?

曹刿阻止了庄公的过急行动。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的时机,要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的变化作出正确判断。曹刿的两个“可矣”,使得战争出现“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的大好形势。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