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10973  310981  310987  310991  310997  310999  311003  311009  311011  311017  311023  311027  311029  311033  311039  311041  311047  311051  311053  311057  311059  311063  311065  311067  311068  311069  311071  311072  311073  311075  311077  311081  311083  311087  311089  311093  311099  311101  311107  311111  311113  311117  311123  311129  311131  311137  311141  311143  311149  311153  311159  311167  447090 

3、指导学生完善检验Cl、Br、I离子的实验方案。

试题详情

2、通过学生实验找出排除碳酸盐的干扰方法。

试题详情

2.学生实验探究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学生活动]设计实验方案1:在三种溶液中都加入新制氯水,再同时加入四氯化碳,振荡。

验证实验:结果:得到三种不同的现象,实验方案可行

   设计实验方案2:利用初中学习的化学方程式:AgNO3+HCl→AgCl↓+HNO3,试用硝酸银进行检验。

验证实验:结果:产生三种不同颜色的沉淀,实验方案可行

    尝试写出三个实验的化学方程式:AgNO3+NaCl→AgCl↓+NaNO3

AgNO3+NaBr→AgBrl↓+NaNO3

AgNO3+KI→AgI↓+KNO3

(注:在实验验证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及时纠正错误)

[教师活动]表示通过实验证明,这两种方法都可行,指导学生总结、整理检验方法。

[学生活动]自我总结,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比较两种检验Cl、Br、I离子的方法,判断哪种更好?

(注: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实验方案的一般标准是:简便、有效、环保。可在此环节补充一些有关知识,例如:拓展视野           

《四氯化碳》

四氯化碳,CCl4,别名四氯甲烷,是一种无色液体,有似氯仿的微甜与欣快味。微溶于水,可与乙醇和乙醚以任何比例混溶,不燃烧,易挥发。与火焰接触能分解为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和氯气。工业上主要用于漆、脂肪、橡胶、硫磺、树脂等的溶剂,有机物的氯化剂,纤维脱脂剂,香料浸出剂和灭火剂,也用于氯仿和药物的制造。

四氯化碳具有轻度麻醉及肝脏毒作用。进入人体可引起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初期出现鼻、眼、咽喉和呼吸道粘模刺激症状,随后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和胃肠道刺激症状,表现为头晕、头痛、抑郁、精神恍惚、步态蹒跚、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继之可出现肝、肾损害,食欲明显减退、发热、右季肋部疼痛,肝肿大伴有压痛,黄疸和肝功能异常,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肝坏死、肝昏迷和肝肾综合症,少数患者尚有末梢神经炎等表现。四氯化碳所致的慢性中毒常表现为进行性的神经衰弱综合征。如头晕、眩晕、倦怠无力、记忆力减退、意识障碍、步态蹒跚、胃肠功能紊乱、及肝、肾功能明显损害等症状,部分病人也可出现接触性皮炎。

凡患有器质性神经系统病变或慢性心、肝、肾疾病的患者不宜从事四氯化碳作业。)

[学生活动]知识同化,了解到Cl、Br、I离子的检验方案应选用“加硝酸银”的方法,因为其环保、简便。

[教师活动] Cl、Br、I离子的检验方法我们已经确定,但是我们还需要再验证一下:现在我有四种溶液:氯化钠溶液、溴化钠溶液、碘化钾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我们来看看用硝酸银能否将它们一一检验出来?

[实验]教师实验。学生观察,发现问题:无法鉴别氯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产生疑问?

[教师活动]1、讲解碳酸钠与硝酸银的反应情况,使学生知道生成的白色沉淀是Ag2CO3

试题详情

1.情景引入

[教师活动]在讲台上展示三瓶溶液无色透明的溶液(标签:1、2、3)

[讲述]大家桌上都有这三瓶相同的溶液(标签:1、2、3),它们分别是氯化钠溶液、溴化钠溶液和碘化钾溶液,请问大家,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来进行鉴别?

试题详情

3.流程图说明

(1)通过提问:“现有三瓶试剂(标签:1、2、3)分别是氯化钠溶液、溴化钠溶液和碘化钾溶液,你该如何鉴别?”让学生进入课堂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2)引导学生通过回顾前面学习的电离的知识,了解在三种溶液中溶质的存在形式是离子形态,鉴别三种溶液其实就是要检验出溶质中的微粒--各种离子。

(3)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设计实验方案检验Cl、Br、I离子、通过实验检验方案可行性”的活动。(预计学生会想出两种方案:①加新制氯水,再通过加四氯化碳、振荡观察四氯化碳层的颜色②加硝酸银,观察沉淀颜色。通过实验验证,会发现两种方法都可行。实验中教师可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指导,特别是要注意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醒学生或提示学生思考。)

(4)通过此活动,要逐渐培养学生对实验进行记录的习惯,提高学生自我总结的能力。

(5)(6)(7)通过这三个步骤:希望达到以下目标:通过拓展知识让学生开拓眼界,锻炼学生的比较事物的能力,了解检验物质时的一般规律是方便、简易和环保,最终使学生达成共识“应该用硝酸银来检验Cl、Br、I离子”

(8)通过这一实验,1、使学生掌握反应现象和相关化学方程式;2、让学生了解到硝酸银不仅能与氯化物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也能与碳酸盐反应产生相同的现象;3、知道碳酸盐会对Cl、Br、I离子的检验产生干扰,Cl、Br、I离子的检验方法不完整。

(9)(10)教师要再学生产生疑问后,把握机会培养学生自己寻找解决方法的意识,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自己找答案,总结出加硝酸可排除干扰,Cl、Br、I离子的检验方法是加硝酸酸化过的硝酸银。

(11)(12)对于Cl、Br、I离子的检验方法,学生已经通过之前课堂的实验和分析有了较感性的认识,作为总结,教师应更关注于如何使学生了解检验方法普遍性的原因(即为什么可以通过加入硝酸银把任何溶液中的卤素离子都检验出来)。对于这一问题,就需要教师讲解此反应的实质--离子方程式,要求学生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含义和卤素离子与硝酸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3)卤化银的性质和用途的要求较低,在课堂上可以用投影的方式使学生简单了解。

(14)课堂练习:1、如何鉴别蒸馏水和自来水?2、如何检验真假碘盐?(教师提供补充资料:碘盐中碘的存在为IO3-以及碘酸根离子的性质IO3-+5I-+6H+→3I2+3H2O)

试题详情

2.流程图

 

 

 

试题详情

1.设计思想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因而学习不仅是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去体验知识、原理的过程。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产生认识需要,学习的心理倾向,激发学习的动机。因此对于本节课这类着重化学实验的教学,在教学中不能一味的以教师讲解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将以引导-探究模式进行教学,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探索问题、研究学习的良好习惯。

试题详情

多媒体设备。

12组学生实验:氯水、四氯化碳、A溶液(氯化钠)、B溶液(溴化钠)、C溶液(碘化钾)、硝酸银溶液、稀硝酸、食用碘盐、淀粉碘化钾试纸、试管。

教师用:A溶液(氯化钠)、B溶液(溴化钠)、C溶液(碘化钾)、碳酸钠溶液、硝酸银、稀硝酸、试管

试题详情

2.难点

离子检验时如何排除其他离子的干扰

试题详情

1.重点

Cl、Br、I离子的检验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