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6  34  40  44  50  52  56  62  64  70  76  80  82  86  92  94  100  104  106  110  112  116  118  120  121  122  124  125  126  128  130  134  136  140  142  146  152  154  160  164  166  170  176  182  184  190  194  196  202  206  212  220  3002 

 

重庆南开中学

2007级高三年级11月份月考

数学(文)试题

YCY

试题详情

沁园春?长沙

一、毛泽东及其诗词

  毛泽东不仅是全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人、诗人。他在各

期的诗词或抒情或咏物或怀古,描写了世间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形势和中国人民从 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

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二、背景

  1925年2月,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到达长沙,并独自去橘子洲头。事后作《沁园春?长沙》。

 

试题详情

屈原

 

[教学目标与训练重点]

1、识记理解“诡谲”“非难”“伫立”“睥睨”“尚飨”等词的音形义

2、理解《屈原》的创作背景

3、把握作品的主题

4、理解运用拟人、呼告、反复、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目标1、2

2、理解屈原及历史剧《屈原》梗概

3、初读,理解戏剧冲突

4、赏析“雷电颂”

教学过程:

试题详情

守财奴

〖教学目标〗

1.识记

A“执著”.“憔悴”.“恬退隐忍”等词的音形义

B关于巴尔扎克及《人间喜剧》

2.理解分析

A小说的情节结构

B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传神的细节去分析人物形象

3.运用:人物速描的写作

〖教学设想〗

1.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及整体阅读训练,第二课时分析人物形象

2.相对于《祝福》此课阅读难度低些,难点是如何将学生的阅读由葛L台的吝啬.守财而导向金钱对 人性的扭曲这一深刻主题上来

3.有必要补充之前的相关情节

试题详情

为了忘却的记念

教学要点:

1、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主旨。

2、学习文中夹叙夹议的方法和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综

合运用。

3.学习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教学难点:解题;文中难懂的字句;关于冯铿的插写及三个“疑心”。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解题,理解第一部分。

一、导入新课:

一年前,大家读过一篇鲁迅先生的纪念性散文,那是为祭奠先烈,激励生者而作的。和蔼的,常常微笑着的刘和珍的形象使我们难以忘怀,在那次惨案中还有四十几名青年遇难。事隔五年后的1931年,柔石、白莽、冯铿,李伟森、胡也频等五位革命青年作家在上海龙华监狱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面对反动派的卑劣行径.鲁迅先生悲愤之情凝于笔端、写下了又一篇纪念先烈的文章――――为了忘却的记念。不同于前一篇的是,在记念的前面加了“为了忘却”几个字,这“忘却”意味着什么?这是本文的重点,留待大家思考。

试题详情

项链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A、理解曲折的情节、巧妙的布局及其表现主题 的作用。

B、体会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及其对于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C、学习根据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创作背景等要素理解小说的主题,训练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

目标A、B

[教学难点]

目标C

[教学设想]

1、第一课时,完成目标1、2,第二课时完成目标3。

2、通过品析文章的“出人意料”而“情理之中”的结尾,“失项链”的“偶然”与“必然”,开头六段“背景”的描写来理解“情节的作用”;通过“背景”与“借项链”“失项链”来理解“心理描写”,通过分析讨论“赔项链”“还债务”“明真相”来领会把握主题的方法。

3、抓住各部分的要点、关键词句和片断,从具体的语言出发去理解内容与体会技法。

4、组织学生讨论,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整体阅读训练与检测

2、品析、讨论情节

3、体会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初步把握人物形象

一、导入、出示目标

从“预习提示”中对玛蒂尔德这一形象的概括和所引起的争论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同时消除“预习提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给学生先入为主的心理定势)。

试题详情

信陵君窃符救赵

 

[教学目标与训练重点]

1、掌握“就”“过”“下”“独”“辞”“无”“存”等实词的意义和复习“之”“以”“为”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习通过理解作品对人物的言行的刻划去把握人物性格

3、体会纪传作品的一般的结构特点

[课文特点和教学设想]

此文是典型的传记,先交待人物基本情况,然后总写人物性格,再选取典型事例,通过人物的言行去表现人物,近年高考文言文阅读文段大都属这种类型。因此,此课的教学,将这类文章的结构思路作为一个重点。在词句方面,课文注得较为详细,但对一些词类活用现象并未注出,因此稍加补充归纳。课文较长,采用读读、讲讲、练练、议议的教学方法。共用三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疏通词句,初步理解,语言训练

一、导入

简介春秋战国时期的养士的情况及战国四君子,“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已者容”。

试题详情

训俭示康

 

[教学目标]

1. 识记理解“类”“陋”“白”“服”“非”“会”“营”“望”“节”“盗”等实词意义及复习“也”“以”“矣”等虚词的一般用法 (AB)

2. 分析本文举例的角度 , 叙例的详略及对比的论证方法 (cd)

3. 训练关键语句的辨识与分析 (cd)

 

[教学过程设计]

一 . 导入

从家庭教育谈起 , 引到司马光写作此文的目的

释题

训 : 教诲 . 教导     

俭 : 节俭      

示 : 给看 , 谕示《示儿》   

康 : 司马康

 

二 . 自读

1. 参照注解 , 通读全文

2. 提出不能理解的词句

3. 标出文中关键语句 , 对文章内容起重要作用的句子

方法指导 : 本课专有名词较多 , 用横线画出

 

三 , 自读检测校正

1. 解释加线的词

世以  清白 相承  衣取 蔽 寒

吾性不喜华 靡              

故不随俗 靡 者鲜矣

 

吾不以为 病

病 变而药不变                           

向吾不为斯役 , 则久已 病 矣

 

走卒 类 士服                             

不 类 他山

 

人争 非 之                                

酒 非 内法

 

而 自奉 若此     可以 直道而行        枉道速祸

 

远 罪丰家                                

亲贤臣 , 远 小人                         

处江湖之 远

 

季文子 相 三君                        

妾不 衣 帛 , 马不 食 栗

 

汝非徒身当服 行                     

或三行五 行

 

人莫之非

 

士志于道而 耻 恶衣 恶 食者

 

2. 用现代汉语解说下列语句

a 亦不敢服诟弊以矫俗干名

b 风俗颓弊如是 , 居位者虽不能禁 , 忍助之乎

c 岂若吾居在身在身亡常如一日乎

d 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 可以直道而行

 

四 . 读读讲讲议议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 作者主要采用什么论证方法

3. 作者论述中心论点举例先后涉及了多少人 , 试分别概括事例 , 并思考这些事例各从什么角度来论证中心论点的

4. 本文的事例并不是孤立的 , 而是对比举出 , 试分析文中有哪些对比 , 体会其作用

五 , 板书设计

               训俭示康

  1    自己 , 古人 ----- 俭素为美

众人 , 今   人 ---- 奢侈

  2    先公    客至置酒 ---- 俭          (家风)正面教诲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

     士大夫    设宴备酒 --- 侈

 3    李文靖公 ---- 居第隘 ---- 居住

 

参政鲁公 ---家贫无器 --饮食  深谋远虑  赞扬   同朝同地位同样节俭的事

      张文节 ---- 职位变 ----- 作风

 

  4  俭则寡欲     君子     不役于物   直道而行

 

                  小人    谨身节用   远罪丰家             德之共也

 

     侈则多欲     君子    贪慕富贵   枉道速祸    居官必贿

 

                  小人    多求妄用   败家丧身    居乡必盗     恶之大也

 

  5    正考父   季文子              以俭立名 ( 正 )

 

                管仲                        (身后败名)

 

     公叔文子   何曾             (祸延子孙)

 

     石崇                                  (当代就败)  

 

     寇准                  以侈自败(反)   (本人子孙均受害)

 

 

六 . 语段阅读训练

讨论课后练习一

 

七 . 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后练习三

写作 : 用一组当代的事例对比论证 " 要节俭 " 的观点

 

八 . 作业反聩及校正

 

九 , 教后小记

本资源来自中华教育资

试题详情

指南录 后序

[教学目标与训练重点]

1、 掌握“数”“分”“间”“拜“直”“为”等实词词义

2、 理解本文将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3、 体会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设想与教法学法设计]

本课主要采用诵读法、练习法与讨论法。用诵读法使学生整体理解,反复体悟作者的以死报国之志,用练习法使学生掌握重点词句,用讨论法明确本文的写作特点。

第一课时:朗读,讲读第5、6、1、2、3段

第一课时:讲读第4段,总体讨论与练习。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学生背诵《过零丁洋》

试题详情

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归纳重点实词的词义、词类活用和句式。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教法设想]

设计一条明确的朗读思路,以读代讲,以读代解,以读代译。

[教学过程]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