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4673  214681  214687  214691  214697  214699  214703  214709  214711  214717  214723  214727  214729  214733  214739  214741  214747  214751  214753  214757  214759  214763  214765  214767  214768  214769  214771  214772  214773  214775  214777  214781  214783  214787  214789  214793  214799  214801  214807  214811  214813  214817  214823  214829  214831  214837  214841  214843  214849  214853  214859  214867  447090 

2、作者简介

   ――苏轼,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苏辙兄。嘉佑进士。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试题详情

1、指名朗读  

试题详情

4、 创造性的赏析上阕:[可进行口头描述或书面描写,将范仲淹笔下的塞外边关图扩写出来]  赏析:词的上阕,展现的是一幅边塞风光图:[写景]  [引导学生想象进行口头笔头训练,互相补充]  塞下秋来风景异:[诗人的家乡在江南水乡,其感受定有不同]  首句“塞下”点明环境,“秋来”点明时令,秋天到了,北方边塞的风光与江南风光迥然不同,别具特色:[突出“异”:总写]  并从三处来体现:[分写]  衡阳雁去无留意:[特写]  ①大雁南飞:边塞已自荒凉,秋来更加萧瑟,大雁向衡阳飞去,没有丝毫的留恋之意。[极言边地荒凉,连鸟也不愿久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将士们条件艰苦。] [视觉上悲凉] “塞上燕脂凝夜紫”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风掣红旗冻不翻”  四面边声连角起:[单调孤苦的生活]  ②边声四起:塞上四周响起了特有的边声:西风呼啸,驼马嘶明,兵士吟唱,草木萧萧,衬上悲凉的军中号角声,使得边塞的秋天更显萧杀。  [听觉上的震撼] “角声满天秋色里”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想象陕北黄土高原的地势,体会战士的感受]  ③孤城落日:在斜阳西沉,烟雾缭绕中的千山万壑,犹如屏障,重重叠叠,前句描绘出一幅雄浑壮阔的画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但是“孤城闭”三字顿然情势突变,显示出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的景象。“闭”字写出戒备森严,透出紧张气氛,可见战事紧张,战士们在傍晚就提高警惕,守卫孤城,防止来犯。[又一次写出战士身处荒凉边塞,但责任重大,不容懈怠,那壮阔的景象恐怕无心欣赏]  从视觉上把整个塞上偏僻的情景生动形象地描画出来,使人如临其境,同时感受边塞将士的慷慨悲壮的情怀。

赏析:下阕抒写征人思乡之情:[抒情]  浊酒一杯家万里:[“一杯”与“家万里”形成对比]  此句为诗人自抒情怀的句子,他身负重任,戍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萌发乡关之思,然而浊酒一杯,又怎能消去浓重的万里之愁?。远隔千山万水的亲人们如今怎样啊?难以知道。也许家中的妻儿老小也正思念着他,可是,回去一趟,何等的不易呀![由生活细节进入人的内心刻画]  燕然未勒归无计:  边疆未清,燕然未

勒[功业未就]还家之计无从谈起。[运用典故:东汉大将窦宪在燕然刻石记功而还。诗人运用典故,表明自己戍边报国的一腔热情。但是在北宋当时积贫积弱的时代,要想保家卫国,抗击侵略,谈何容易?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使他充满苦闷与悲愤。  羌管悠悠霜满地: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在浓霜满地的夜晚,[由白天---黄昏----夜晚],一片萧寒景象,而悠怨的羌笛哀婉悲越,使人倍感凄凉。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在这样的夜晚,钩起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愁,白发苍苍的将军,远离家乡的士卒泪水盈眶,久久难以入眠,都流下了忧国思家的泪水。  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发的基调,拳拳爱国之心,浓浓思乡之愁,表现了守边将士的悲壮情怀,慷慨而又惆怅的情绪。  整首词不失为一篇抵御外辱,报国立功的爱国诗篇。

《浣溪沙》  

试题详情

3、 讨论:词的上阕下阕各写什么? 

试题详情

2、 小组赏析讨论,理解词中意境: 

试题详情

背景简介: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国家逐渐形成积贫积弱之势,表面一片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宝元元年,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声讨,但事出仓促,每战辄败。1038年西夏大举进攻宋朝,攻取今陕北数县,延州成为孤城,1040年,朝廷委派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安副使兼知延州[延安],抗击西夏,范仲淹担任起组织西北战线,力完狂澜的重任。他到任后,改革军制,团结上下,生产戍边,渐收失地而威震西夏,他在任四年,西夏不但不敢侵犯,而且称他为“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这首诗就作于此时。 

1、 自读欣赏,体会词中韵味,及词人的思想感情。 

试题详情

5、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试题详情

4、 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试题详情

3、 李白:《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试题详情

2、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