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4674  214682  214688  214692  214698  214700  214704  214710  214712  214718  214724  214728  214730  214734  214740  214742  214748  214752  214754  214758  214760  214764  214766  214768  214769  214770  214772  214773  214774  214776  214778  214782  214784  214788  214790  214794  214800  214802  214808  214812  214814  214818  214824  214830  214832  214838  214842  214844  214850  214854  214860  214868  447090 

2、的确,这些名句或闲雅幽远,或慷慨激昂,或沉郁顿挫,令人回味无穷,别有一种感染力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的词人--陆游的心灵深处,品读他的这首《诉衷情》,与词人做一次心灵的对话。 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背诵七年级中学到的或自己积累的宋词名句。 从学生学过的熟悉的宋词名句入手,首先让学生通过背诵感受宋词的意境美,唤醒学生对宋词已有的知识积累,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教师以充满感情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情感基础,激发学生学习新词的兴趣。

简介作者

了解背景

试题详情

1、大家都知道,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对姐妹花,是我国文学繁荣的一个象征。可以说,透过诗词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触摸到词人的脉搏。七年级你们学过哪些词,能背诵其中的几句名句吗?

试题详情

1、  重点: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通过对词中运用的典故和创作背景的了解,借助概括、品读、联想等方法,理解作者在词句中所蕴涵的丰富情感。

试题详情

2、通过对词句的品读,培养学生对词句的初步鉴赏能力。

说明:

   词人陆游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词人之一,豪迈而悲壮是他一生诗词创作的基调,“气吞残虏”,对他以后的宋代文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首词正是作者诗词中反复抒写的爱国主题的代表作品之一,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整首词选取了作者生活经历中的特定场景,饱含着晚年的陆游在坚持抗金未果之后所产生的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使这首词感人至深,独具风格,应该对现在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震撼力。

这首词用字简炼,内容充实,情感真挚,教师在教学前先要对词人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有比较完整地把握,在具体教学词的过程中,不宜对词的字面意义做面面俱到的解释,而应着眼于词句本身所反映出来的景和情,在课堂中着重于启发和点拨,通过学生对词句的理解和品味,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反复地诵读、细细地品味词中运用的典故以及许多关键字词,咀嚼陆游对语言文字的锤炼,感受字词的表现力。在琅琅的书声中、在不同的感悟体验中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感受词中蕴涵的丰富情感,品味词悲壮沉郁的意境。

教学重点与难点

试题详情

1、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

试题详情

5、作者写此词时,正是在政治上失意,生活处于逆境之时,能有如此积极的人生观,豁达的胸怀,实在难能可贵。  

试题详情

4、下阙转入抒怀,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由西流的溪水,想到青春可以永驻,大可不必为日月变迁、人生衰老而叹息。表现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试题详情

3、《浣溪沙》上阙写景,描绘了哪三幅画面?画面有何特点?

   ――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山上松间沙路洁净无尘,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在啼叫。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